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CT检查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例腰椎峡部裂在CT常规轴位、反角度CT(RGCT)、多层螺旋CT(MSCT)后重组图像的表现特征,比较3种不同CT检查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特征性表现的显示差异,并与一组30例正常腰椎、30例腰椎退行性变伴滑脱的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对峡部裂隙征、双关节或多关节征等特征性表现的显示,CT常规轴位各为33例(34个椎体)、11例(11个椎体),分别约占74%、24%;RGCT均为23例(24个椎体),MSCT后重组技术均为33例(37个椎体),显示率均为100%.MSCT后重组技术尚能100%显示"猎狗项圈"征、"蝙蝠折翼"征、"阶梯"征、椎管冗长征及其他伴随征象.对照组中无1例显示峡部裂隙征、双关节或多关节征等.结论 MSCT后重组技术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较为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因椎体因素致假性腰椎间盘膨出的CT征象。资料与方法 对87例腰椎间隙上下椎缘平面大小不一的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在CT轴位图像上测量椎间盘与相邻椎缘平面最大横径和在定位像上泅量椎间盘上下缘椎体的矢径,比较其大小。结果 67例诊断为假性腰椎间盘膨出,其CT表现与椎间盘膨出相同,但膨出的椎间盘不大于相邻较大椎缘平面,且无腰椎间盘膨出的伴随征。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膨出时,应注意膨出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平面大小的比较.以排除假性腰椎间盘膨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的腰腿痛病人进行治疗前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分析 6 2例经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的腰腿痛病人治疗前后的腰椎正侧位片及椎间盘CT片 ,评估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前 ,6 2例CT检查中单纯腰椎间盘膨出 2 8例 ,单纯腰椎间盘突出 12例 ,10例同时有腰椎间盘突出及膨出 ,12例CT扫描无异常 ,但平片 5 3例腰椎均有不同程度侧弯畸形 ,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旋转伴椎小关节结构紊乱 13例。治疗后复查平片 ,4 5例腰椎侧弯、旋转畸形以及 11例伴有椎小关节紊乱的病例 (占 85 % )均有明显改善 ,CT检查仅 8例椎间盘膨出及突出得到不同程度的回纳 (占 16 % ) ,4 2例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程度无明显改善 ,骨性椎管形态及椎体终板疝黄韧带肥厚、腰椎骨质增生等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腰腿痛病人的临床症状 ,治疗后腰椎的影像学形态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16例139个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均因下腰背及下肢疼痛而行常规L3-S1椎间盘轴位CT平扫,扫描层厚5mm,层距4—5mm。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1两个椎间盘,133个(占95.7%),两个椎间盘并发突出以L4-5和L5-S1常见,占91.3%(21/24)。伴黄韧带肥厚13例,侧隐窝狭窄16例,骨性椎管狭窄8例,椎间盘真空征20例。结论:CT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主张凡CT能明确诊断者可不必行脊髓造影检查,为避免漏诊、误诊,检查前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CT,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mation,MPR)在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Lightspeed 16层CT、对100例腰推行L3-S1螺旋扫描,并利用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多平面重建(轴位、矢状位、斜位和冠状位)MPR图像.分析轴位、多平面MRR显示椎间盘病变的能力.结果:100例病人80个间盘突出,56个间盘膨出,8个间盘脱出,4例椎弓崩裂。横轴位显示椎间盘膨出和MPR有同样的质量,对椎间盘突出大小的显示横轴位68个和MPR相符,12个椎间盘突出MPR显示纵轴方向较轴位大,2例崩裂轴位显示欠佳,8例脱出轴位显示不佳。结论:MSCT螺旋只需一次扫描就能通过后处理获得包括椎间盘、椎体、椎间孔在内所有结构,较直接的CT扫描的横轴位图像增加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避免漏诊。更符合临床医生的读片习惯,显示硬为直观,可作为腰椎扫描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LPMN的临床表现、CT特征。结果:典型的影像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17例;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7例;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18例;④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18例。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CT征象认识。方法:对24例的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CT扫描范围包括椎间盘和稚弓根下缘层面,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结果:CT扫描显示以下特征:1.腰椎峡部裂主要为双侧关节突间部不规则骨性缺损伴骨质增生。2.滑脱主要征象有椎管前后径延长,终板呈双边征,于相邻椎体层面,椎间盘呈反方向突出椎体边缘。结论:腰椎滑脱具有特征CT征象,CT能发挥重要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少年腰骶椎解剖结构发育变异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684例15~24岁腰腿痛患者的腰椎CT图像,观察峡部不连、侧弯畸形、移行椎、隐裂、腰骶角、其他(椎旁肌肉、棘突、两侧横突)的解剖发育变异,并分析其与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结果 峡部不连、侧弯畸形、移行椎、隐裂、腰骶角、其他(椎旁肌肉、棘突、两侧横突)的解剖发育变异与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分别为93.6%、92.3%、87.5%、81.3%、72.1%、53.3%;有解剖变异的患者中91.4%出现椎间盘突出,无解剖变异的患者中仅36.2%出现椎间盘突出.结论 腰骶椎解剖结构发育变异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CT检查可以反映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腰椎峡部裂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方法与价值。方法:3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经16排螺旋CT扫描后进行了双倾斜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结果: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腰椎峡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腰椎峡部裂的CT征象,其主要的影像表现有"环裂征"、"双关节征"、"多关节征"、椎管矢状径增大、局部骨质增生硬化、腰椎滑脱、椎间盘变性、椎小关节退变等。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对32例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准确率为93.8%,常规轴位的诊断准确率为68.8%,前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能直观地显示峡部裂的影像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 典型病例患者 ,男性 ,4 5岁 ,因腰痛 2年 ,加重伴右下肢串痛半月入院。查体 :跛行 ,行走困难 ,旋盆翘臀。腰椎活动度受限。L4 椎体后仰逆时针旋转 ,L5椎体前倾顺时针旋转 ,均压痛 ( ) ,放射痛 ( )。屈颈咳嗽征 ( ) ,仰卧挺腹征 ( )。双“4”字试验 (- )。直腿抬高试验左 75°右 4 0°。右下肢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右拇趾背伸肌力Ⅳ级。双侧膝跟腱反射对称。腰椎MRI示 :L4 5腰椎间盘脱出 ,同水平椎管狭窄 ;L2 ,3、L3,4 、L5S1椎间盘突出。治疗 :2 0 %甘露醇2 5 0ml静脉输液 (30min内输完 ) 1次 /d ,连续 5d ;消炎痛栓肛塞 0 .1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