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4年来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19例黏膜呈多发性浅溃疡,21例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10例附有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形成。病理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隐窝脓肿、浅表溃疡及杯状细胞减少,固有膜内淋巴、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给予针对性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其治愈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葛洋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1-1692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选取8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和特点以及活检组织病理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85.19%)、腹痛(71.60%)、黏液脓血便(62.96%);病变分布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40.74%)、直肠(28.40%)及左半结肠(24.69%);镜下表现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者72例(88.9%);活检病理结果: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有58例(71.6%)。结论: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结肠镜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选取2005 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治疗UC患者8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87例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镜检查病变呈连续、浅表、弥漫性分布,血管模糊伴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病变范围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见.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5-ASA)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为主,保留灌肠,辅以饮食、心理治疗.治愈63例.结论 结肠镜检及组织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UC并发症发生率低,氨基水杨酸盐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方法分别观察记录100例UC患者内镜下表现、病理表现,通过中医四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运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UC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征象,以大肠湿热证最多,阴虚肠燥证最少,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UC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中急慢性炎性细胞均为100.00%,隐窝炎/隐窝脓肿、隐窝结构轻度改变、糜烂、溃疡、糜烂/溃疡愈合等表现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所占的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窝结构重度改变中,脾胃气虚证者所占的比较明显高于其他组间(P<0.05),肉芽组织增生组中,阴虚肠燥证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像、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和内镜下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62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31例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16例粘膜附有血性分泌物及假性息肉形成,15例粘膜呈多发性浅溃疡;完全缓解43例(69.35%),有效17例(27.42%),无效2例(3.22%)。结论分析UC临床特点及配合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能更好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正确诊断率,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镜下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方法 回顾性地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64例UC患者进行内镜及临床分析.结果 64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76:1,平均发病年龄44.7岁,高峰年龄段为20~6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大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乙状最多,主要予SASP/5-ASA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 U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结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UC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住院重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85: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大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乙状结肠者最多.近期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 U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结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UC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美常安胶囊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美常安胶囊和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36例UC患者,随机分为SASP治疗组(共16例)和联合SASP和美常安胶囊治疗组(共2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血液生化变化等.结果 联合SASP和美常安胶囊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明显优于SASP治疗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黏膜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而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美常安胶囊可以明显提高SASP的临床疗效,它是治疗UC的良好益生茵之一.  相似文献   

9.
白国民  邵军  王爱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32-283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结肠黏膜层,常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好.笔者采用三七阿胶栓直肠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与中药汤剂灌肠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袁超  陈星星  喻群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65-2566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组(39例)和美沙拉嗪对照组(36例),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肠镜下黏膜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UC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分析及内镜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R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随着对本病认识提高及结肠镜的推广应用,UC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现统计我院2002~2004年158例UC患者观察UC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 (UC)发病原因与粘膜免疫紊乱有关 ,主要侵犯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1998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科采用麦滋林 S、氢氧化铝凝胶联合保留灌肠治疗UC 76例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5 7例 ,女 19例 ;年龄 2 8~ 5 1岁。临床症状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 ,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 ,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表现为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 ,亦常见…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病因不明,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弥漫性炎症和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8例UC活动期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 LPMC...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8例UC活动期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中Foxp3的表达。结果 UC患者肠黏膜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和Foxp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LPMC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肠黏膜炎症的发生、发展,Foxp3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表达因子,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的疾病特点,评价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对该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0例UC患者与40例CD患者的内镜、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假性息肉)、病理表现(瘘管、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结果 CD患者内镜下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占比分别为27.50%、32.50%,高于UC患者的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疾病患者内镜下假性息肉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病理瘘管、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占比分别为25.00%、52.50%、32.50%,均高于UC患者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患者有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明显的内镜下表现,有瘘管、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病理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UC与CD疾病,有利于患者早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特点,并观察病变呈非连续性分布型患者所占比例。方法 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其内镜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肠镜下表现为黏膜血管纹理改变者89例,黏膜充血水肿者78例,糜烂56例,溃疡45例,结肠袋变浅变钝消失16例,假息肉12例,黏膜桥4例。病变呈连续性分布者86例,非连续性分布者10例。病变呈连续性分布者中,直肠炎10例,次全结肠炎9例,全结肠炎15例,左半结肠炎28例,直肠乙状结肠炎24例;非连续性分布者中,每例直肠及回盲部均受累,乙状结肠受累6例,横结肠、降结肠、升结肠受累分别为4、4、3例。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炎和直肠乙状结肠炎为主,镜下表现以黏膜血管纹理改变、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为主。肠镜下病变分布以连续性为主,同时非连续性分布患者比例与既往研究相比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36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例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的黏膜受损,21例出现腹疼,50%的患者出现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腹疼发生后2~14 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广泛多发的出血点、红斑、糜烂、溃疡,小肠病变较重.解痉剂和抑酸药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性溃疡.小肠病变程度重于胃和结肠.其典型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过程,反复发作。我国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呈逐步增加的趋势。2004年7月-2008年10月,我科应用美沙拉嗪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10年确诊为溃结的住院患者290例,回顾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分型及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29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9:1.00,好发年龄为30~59岁.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镜下以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或伴糜烂溃疡形成为主要表现.活检病理可见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结论 结肠镜和活检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