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RPR的带宽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和宽带接入的日益普及,数据业务已逐渐超过语音业务,成为传输网的主导业务。在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由于传统的SDH传输网络必须将数据业务适配进TDM网络,因而传输带宽利用率很低;但如果将适应数据业务的局域网简单地扩张到城域网和广域网,却又无法提供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基于SDH的城域网采用了GFP,VC,LCAS等技术以有效地传送数据业务,目前仍然是城域骨干网络的主流部署方案,但是新兴的以视频业务为代表的流媒体业务给整个城域网络系统带来了严峻的带宽和服务考验,通过对流媒体业务的分析提出了适当的流媒体业务模型,依据该流媒体业务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传输速率及数据源的条件下流媒体业务的流量特征,并以该分析为基础参考SDH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城域网承载流媒体业务方案,最后分析了该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SDH     
现在大多数的城域网(MAN)都是使用传统的SDH分插复用器,在环绕城域环的光纤上传输语音和数据业务。由于SDH的指标是在数据业务猛增之前制定出的,就其特性而言,数据业务是突发性的,非同步的。结果导致,使用SDH设备的业务运营商不能很好地应付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如何使SDH能在城域网环境中有效地支持数据业务?为了实现全光网,目前的SDH城域网是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造?SDH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本文讨论了一些可以用于下一代以数据业务为主的城域网建设的基于传统SDH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是为了兼容目前城域网大量应用的TDM业务,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的要求而提出的,这种传输平台能更好地承载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业务,同时保证语音业务的高质量和可靠性。文中简要概括了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的基本特点、种类及其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ATM DQDB城域网中恒定比特率业务的时延特性,恒定比特率业务比可变化特率数据业务的优先级高,但两者都采用统一的分组方式进行传输。本文的分析表明,在业务负荷不是非常重的情况下,恒定比特率业务的时延性能还是令人满意的,从而说明了ATM DQDB城域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SDH     
现在大多数的城域网(MAN)都是使用传统的SDH分插复用器,在环绕城域环的光纤上传输语音和数据业务。由于SDH的指标是在数据业务猛增之前制定出的,就其特性而言,数据业务是突发性的,非同步的。结果导致,使用SDH设备的业务运营商不能很好地应付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如何使SDH能在城域网环境中有效地支持数据业务?为了实现全光网,目前的SDH城域网是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造?SDH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本讨论了一些可以用于下一代数据业务为主的城域网建设的基于传统SDH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域网传输层的网络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羽中 《通讯世界》2001,7(9):46-47
城域网业务特点城域网上的业务流量可能远比骨干网业务流量要大。从业务流量的增长点来看,主导传输网络的业务随时间发展分别是语音、数据和图像。在过去语音业务为主的网络中,城域网的业务流量明显大于长途骨干网,这是因为70%以上的语音业务都是本地业务。目前中国的传输网络中,数据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在某些长途线路或省骨干网中已经超过了50%。因此,许多人认为在数据业务占主体的传输网络中,长途业务将占据较大份额。但是,由于各ISP服务商在本地建立IDC或镜像站点,以Internet为主的数据业务将逐渐向本地化倾…  相似文献   

8.
MSTP技术推动城域网优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建  任艳 《电信科学》2005,21(6):19-22
基于SDH发展而来的MSTP技术在提供传统语音业务的同时,能可靠、有效地承载各种数据业务,可以构建多业务、可扩展的高可靠城域传输统一平台.本文简要介绍MSTP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研究MSTP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主要探讨MSTP技术在城域网优化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域网网络规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翀 《电信技术》2001,(8):52-55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域网业务日益庞大 ,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网络重新规划设计的任务。那么 ,在其规划中应该考虑哪些关键因素呢 ?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城域网业务特点与骨干网不同 ,城域网的业务有其鲜明的特点和复杂性。首先 ,城域网上的业务流量可能远比骨干网业务流量要大。从业务流量的增长点来看 ,主导传输网络的业务随时间发展分别是语音、数据和图像。在过去以语音业务为主的网络中 ,城域网的业务流量明显大于长途骨干网 ,这是因为70%以上的语音业务都是本地业务。目前中国的传输网络中 ,数据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终端用户对带宽需求持续而强烈的增长,宽带网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城域网逐渐成为宽带数据业务发展的瓶颈,传统的SDH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数据业务大量增长的市场需求;城域WDM由于仅提供透明的传输通道而无法成为城域网的主流;而以IP为主的LAN网,又因为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限制,无法直接复制和拓展到MAN和WAN网.既能满足大量数据业务传输的需求,又能避免传统SDH弱点的新型传输技术RPR出现了,本文主要讨论在RPR中如何在满足大量数据业务传输的基础上对TDM业务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陈晨  殷海兵 《电视技术》2016,40(9):41-45
移动通信网络流媒体服务资费较高,限制了人们在没有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连接、无线WiFi互联网连接的地方用手机收看视音频节目.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流媒体服务器的多功能视频点播系统.以ARM板和WiFi网络适配器作为流媒体服务器,设计一款Android手机播放器作为客户端,实现在智能手机上、多个客户端同时免流量接收服务器本地或外接设备推送的高清、超高清视频.该系统适用于公交、广场、电梯、商场、景区等场合,人们用手机观看视音频,实现不用耗费自己的流量,自由快速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12.
3G流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发展的方向.随着3G多媒体手机的大规模上市,以手机为载体的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得到空前发展,通过音频、视频工具提供的服务将占主导地位.但运营商要发展流媒体业务还需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如文件制作技术、文件定位调度管理技术、节点选择技术、同步技术、容错技术、终端能力以及安全机制等.结合日常流媒体投诉处理的一些经验,总结出几种常见流媒体业务投诉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P2P流媒体的教学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岸  张艳 《通信技术》2010,43(7):210-212
随着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上音、视频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学习是未来人们受教育的新方法。然而流媒体的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大多采用C/S模式,服务器以单播的形式传输媒体流。结合当前流行的对等网络(P2P)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问题。结合P2P网络的优点,对系统中流媒体传输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流媒体服务对骨干网的负载,避免网络阻塞。  相似文献   

14.
网站流媒体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永沛 《中国有线电视》2005,(13):1276-1279
随着宽带成为网络架构的重点,网络上的信息不再只是文本、图像或者简单的声音文件.传统媒体上播放的视频、音频逐渐网络化,流媒体(Streaming Media)被广泛地运用到网页中,成功实现了网上点播、在线视听、网上直播等.主要介绍流媒体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和流媒体的制作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in WiMAX are downlink point-to-multipoint access services optimized for transmission of a common set of multimedia data packets to a group of users. This capability enables low-cost delivery of large volumes of popular contents (e.g., for video/audio streaming and file sharing) in a mobile network. The MCBCS framework in WiMAX allows multicast/broadcast of data in a radio channel that is time shared with unicast services. In a single-frequency network, where MCBCS transmissions are synchronized or coordinated across BSs in the designated service area, the mobile stations can use macro-space diversity to improve achievable data rates and also maintain service continuity and power saving across cells with minimal interaction with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移动流媒体——3G时代信息名址新服务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信息名址将借助移动流媒体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本文介绍了信息名址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形式、系统结构以及移动流媒体的音/视频编码技术,分析了信息名址移动流媒体技术与业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HTTP-based video streaming has been gaining popularity within the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ultiple benefits of relying on HTTP/TCP connections, such as the usage of the widely deployed network caches to relieve video servers from sending the same content to a high number of users and the avoidance of traversal issues with firewalls and NATs typical for RTP/UDP-based solutions. Therefore, many service providers resort to adopt HTTP streaming as the basis for their services. In this paper, the benefits of using the Scalable Video Coding (SVC) for a HTTP streaming service are shown, and the SVC based approach is compared to the AVC based approach. We show that network resources are more efficiently used and how the benefits of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can even be heightened by adopting the Scalable Video Coding (SVC) as the video codec for adaptive low delay streaming over HTTP. For the latter small playout-buffers are considered hence allowing low media access latency in the delivery chain and it is shown that adaptation is more effectively performed with the SVC ba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吴宇舟  张继敏  吴景舟 《信息技术》2007,31(2):12-14,27
介绍了基于卫星远程教育中多媒体信息的接收和传输播放,然而大数据量多媒体教学信息,按照传统的下载播放模式遇到了网络带宽等因素的制约.采用流媒体技术并在校园网构建视音频服务,能克服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传输播放中的问题和缺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以云端形式服务平台的日趋成熟,为新媒体业务提供了完整的视频采样、编码、推流、转码、分发、拉流、解码和播出等解决方案,为直播提供了各种场景的接口服务,极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直播中的技术难点及网络细节问题。传统广播电视系统结合新媒体互动技术实现多端、多地实时互动的创新应用,给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直播形式和效果,大大提升了直播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也必将成为今后互联网化直播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论下一代网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带宽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数据流量在向媒体流倾斜。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定位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娱乐、消费、享受的载体,是未来娱乐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支柱。面对着消费大众翘首以待的大规模视频应用的巨大市场,传统的IT厂商束手无策,未来的视频媒体流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历史事实早巳反复证明:传送语音的电话网络并不依赖于过去的电报技术,传输计算机件的IP网络不依赖于过去的语音电话技术。同理,强大的视频媒体流网也并不依赖于过去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