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学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理论根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为中医学临床基础,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学经典,做临床"成为无数中医学子的座右铭。然而,现代高校中医经典教学却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医学教学现状入手,讨论中医经典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研究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系统论是关于人类健康与疾病系统规律的学说,简单数字既提示了中医学有关理论基础、思维方法、诊断、病因病机等核心内容,又体现了系统论思想与中医学的紧密结合。通过简单数字了解中医学与中医系统论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把握中医学的理论要点和中医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医杂志》2001年第5期《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一文,提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是什么?中医的证与西医病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当然对“深入探讨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定性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正确定位,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和发展,而且对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在“中医证的现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从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及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论述。结果与结论:中医源于《周易》,二者密切相关,中医学是在汲取了《周易》的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建构的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理性思考综合分析《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的认识与体验而提出:(1)为什么会引起中医新世纪大论战?(2)中医学是否科学?(3)中医学有何特色?(4)中医学要不要变革?(5)中医学如何发展等五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中医动物模型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应用何晓晖朱荣林(江西抚州中医学校抚州344000)《中医基础学》(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各科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古朴而抽象,学生从中学学习数...  相似文献   

7.
樊平 《国医论坛》2005,20(6):44-45
精湛的中医医术来源于刻苦的学习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轮,是学习中医学理论、攻克中医学堡垒的锐利武器。哲学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对于中医专业来说尤显重要。但有少数中医专业学生却认为哲学“抽象难懂,学了用处不大”,因而不愿学习或学习兴趣不高。其实,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学习,都离不开哲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拒绝正确的思维方法,必然接受错误的思维方法。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有成果的科学思维中,根本不存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无问题,存在的只是自觉和不自觉、彻底和不彻底的区别,因此,学好哲学可以使自己掌握中医学的哲学思辩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众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所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利于后期各科课程的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讲,中医基础理论枯燥、抽象,如何能较好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笔者结合多年学习和执教经验,介绍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医医学模式的科学价值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二千余年前,《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基础,同时也确立了“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中医整体医学模式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人类医学模式的历史变迁过程的探讨、中医整体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对比分析,揭示中医学整体模式以其丰富的内涵独具前瞻性,其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至今仍具先进性,是西方医学模式的转型中追求的目标。重新审视中医医学模式的科学价值与特色,对探索如何发展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将人体与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由二十四节气、热的降沉升浮,认识了人体十二经、热的降沉升浮,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中医学的千古奥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识到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要想以正确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必定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笔者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印证了"天人相应"、"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取得了特殊的疗效,现报道经治病案如下,与中医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的《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对于前两项内容,只要求大家了解;对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则要求具体掌握。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在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的讲话》)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医人,对中医学的爱无论如何表达都不过分。因为这既是民族根性和文化属性的本能表现,也蕴含着一种文化追求和责任自觉。吾辈对中医情深意切,是标准的中医"铁帽子王"的后裔,个人的一生是与中医的荣辱兴衰紧密捆绑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张颖  许东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10-110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传统医学之一。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其目的在于使西医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学理论,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课程多是在学生们已接受了3年西方医学教育后才开始的,这时的学生对西医已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对中医学的辨证思维方式颇为陌生。由于中、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中抽象的中医概念及思辨式的思维方式常常使学生难以适应,加上多数西医院校现行使用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学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学生感到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5.
灵活性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体现于所有的中医学理论、方法和实践过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医学的灵活性,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理解整个中医学的学术体系;看不到中医学的灵活性,则只能机械、僵化地理解中医,从而必然走向对中医学的怀疑、批评甚至完全否定.中医学是以整体、恒动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人体状态的变化规律,对以文字记载下来的这些规律性内容不能以原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往往是造成看不到中医学灵活性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5.《中医辨证学》:“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的过程就是揭示疾病本质的过程。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八纲、气血、经络、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我们将各种辨证的内容,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详细地阐述了每一证候的诊断标准和疑似证之间的鉴别。使学生不仅了解各种辨证方法的特殊性;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写了《中医辨证学》。  相似文献   

17.
论述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内经》和《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的逻辑思维体系 ,同时非逻辑思维方法 (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心悟 )在中医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被进一步揭示 ,因此只有将逻辑与非逻辑两种思维方式结合 ,才能够逐步地认识科学的未知领域 ,并使中医重新与现代科学哲学相结合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忠礼 《中医杂志》2011,52(15):1348-1349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对中医经典课程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作用与地位作了评价,分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整合前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临床观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中医治疗是在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指导下确立的理-法-方-药的治疗体系,这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然而,这种传统的中医辨证方法深受医师的经验、水平和学术流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医的辨证论治主观性强、可重复性差,严重束缚了中医学的发展与推广。因此,如何将中医学从依赖于经验的不精确状态发展为定量的精确科学就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大挑战。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  相似文献   

20.
也谈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朱 《光明中医》2002,17(1):1-5
贵刊 2 0 0 1年第一期所载《中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固守的两个原则》一文 (以下简称该文 ) ,读后不胜惶惑。该文把中医现代化理解为 :“将中医学的理论内涵用合乎科学规范的方式加以描述、表达 ,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这也应是目前中医学研究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也即是中医现代化的最高目标。”具体操作是 :“在总体上把握中医学的原貌 ,勾勒中医学古老的轮廊 ,另一方面坚持科学检验的原则 ,在具体环节上不断提出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 ,”并举了一个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例子 ,“如果中药起效 ,肺炎双球菌的杀灭应属必然 ,而这过程是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