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介绍阳离子转运体1(OCT1的底物、抑制剂和基因多态性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为其深入研究遗传药理学以及基础医学转化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查阅国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多种药物确是OCT1的潜在底物、抑制剂,且OCT1的基因多态性对其经典底物二甲双胍的药动学产生较大影响,这对OCT1的遗传药理学研究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为从OCT1基因遗传药理学的基础医学向临床应用转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述筛选可能影响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促线性生长效应的候选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为rhGH的遗传药理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从rhGH的药理作用机制信号通路着手,选择其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通过检索NCBI、Hapmap等网站提供的SNP位点,同时结合PubMed中相关文献报道,筛选与rhGH促线性生长效应相关的候选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结果 rhGH的药理作用机制信号通路中2个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即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这2个生物大分子的编码基因上均有多个多态性位点,根据现有资料推测GHR外显子3上的fl/d3及IGFBP-3上的rs2854744(A/C、rs3110697(G/A、rs2132570(A/C和rs2854746(C/G等2个候选基因上的5个多态性位点可能与rhGH促线性生长效应有关。结论 本研究拟选择GHR和IGFBP-3作为rhGH遗传药理学研究的候选基因,考察以上5个多态性位点与rhGH促线性生长效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谢吉科    姜德春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7):541-545
 目的 寻找影响癫痫患者丙戊酸个体差异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为丙戊酸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药理学依据。方法 通过KEGG Database,从通路角度查询影响丙戊酸药动学和药效学通路基因及其位点,从文献角度查找国内外丙戊酸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文献 ;通过FastSNP对通路基因和文献查询到基因进行风险评价,利用dbSNP数据库查询较高风险的基因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选出有影响意义的基因多 态性位点。结果 从通路角度查询到相关基因为ABAT, CACNA1I,CACNA1H,CACNA1G,CDY2B,CDY1B,CDY1,CDY2A,CYP2C9, CYP3A4。通过文献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影响丙戊酸疗效的rs1641021、rs1731017、rs1057910等29个SNP位点。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 学研究,成功筛选了影响癫痫患者丙戊酸个体间差异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珍珠母蛋白及活性肽是珍珠母发挥疗效的主要成分之一,解析其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该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水解和蛋白互作网络等模拟技术,获得珍珠母的活性寡肽成分,预测其潜在的作用靶标并解析珍珠母寡肽的作用机制。通过收集珍珠母的主要珍珠层蛋白序列,采用计算机辅助水解方法进行蛋白的模拟消化水解,构建了包含458条珍珠母水解寡肽的三维结构数据库。随后利用反向找靶技术预测珍珠母寡肽的作用靶点,并通过网络富集技术法对排名前20的关键靶点及其蛋白互作关系进行分析,获得12个功能模块。从系统角度理解各种生物学过程,发现珍珠母寡肽的作用靶点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有密切关系,提示珍珠母寡肽具有能治疗中枢神经类相关疾病的功效。计算机辅助水解方法可以高效地对已知序列结构的珍珠母蛋白进行模拟水解,并结合蛋白互作网络,解析珍珠母寡肽治疗神经类疾病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为探讨中药寡肽类药效物质发现及作用机制解析的提供研究思路,为开展寡肽类中药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述人寡肽转运体1(hPepT1)的结构特点、功能、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调控,及其底物的结构特征.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寡肽转运体研究的调研,归纳总结hPepTl的研究现状.结果 hPepT1除转运饮食中二肽/三肽外,在拟肤类药物的摄取中也起关键的作用,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吸收.hP...  相似文献   

6.
中药寡肽是中药发挥药效的关键组分之一,系统地研究中药寡肽的组成及其药效是中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的关键。该研究拟基于计算机辅助水解和分子对接等模拟技术,以中药大豆为研究载体,解析其降压寡肽成分,并预测其潜在的内皮素受体A(endothelin receptor A,ETA)拮抗活性。该文通过收集大豆中的储存蛋白序列,基于计算机辅助水解方法进行蛋白的模拟消化水解,并将水解获得的寡肽构建虚拟结构数据库。随后该研究构建了ETA肽类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包括1个疏水特征、1个负电中心、1个芳环特征和5个排除体积。同时,利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ETA的蛋白三维结构模型,并将其用于分子对接研究,采用一致性打分评价化合物的ETA拮抗活性。通过构建ETA肽类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同源模建的三维蛋白结构以及分子对接模型,共预测获得27条可能具有潜在ETA拮抗活性的寡肽分子。该文进一步分析关键氨基酸GLN165,并结合文献,说明其对拮抗剂活性的重要性。计算机辅助水解方法可以高效地对已知序列结构的中药蛋白进行模拟水解,结合分子模拟模型,能进一步辨识中药寡肽潜在的生物学活性。该研究为快速、高效开展中药来源的肽类物质的活性机制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转运蛋白是一种允许有机和无机溶质高效率和选择性跨膜透过的膜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子识别即通过克隆cDNA外源表达系统的体外实验方法,阐明转运蛋白的功能。代谢组学分析是通过定量比较某化合物在野生型和转运蛋白基因敲除型小鼠的尿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体内转运蛋白的真正底物。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发现孤儿转运蛋白功能。举例说明基于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CE—MS)技术,应用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SLC22转运蛋白家族中一个孤儿转运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近年来天然药物中寡肽的研究进展,为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方法、新思路。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报道,从寡肽的吸收转运机制及意义,寡肽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寡肽的生理活性3方面阐述天然药物中寡肽的研究进展。寡肽比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且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生物技术新药的潜力股。天然药物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现成的肽可以被开发利用,然而,目前寡肽在国内医药领域的应用还仅限于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药产品。因此,利用天然药物开发活性寡肽产品,在医药行业中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遗传药理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目标/受体和药物转运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反映了药物反应的基因多态性。了解遗传药理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查阅了近10年国内外文献资料。回顾了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遗传药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TDM和遗传药理学TDM的优缺点作了比较;介绍了遗传药理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主要应用。结果与结论治疗药物监测将不仅仅包括药物浓度的测定和解释,还将考虑病人的遗传信息来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为临床个体化用药开辟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47-650
目的: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其易感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自2010至今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中英文文献,从文献发表年限、研究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与BDNF基因SNP关联密切的疾病及其易感人群。结果:共纳入72篇文献;BDNF基因SNP与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结论:遗传因素对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BDNF基因SNP变化与临床具体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可以为基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强正泽  王燕  李旭  李波  李硕  王明伟  李成义 《中草药》2018,49(10):2432-2439
目的研究甘肃野生红芪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方法收集15份武都、宕昌红芪自然分布区野生种质样本,采用ISSR标记技术扩增,POPGENE 1.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NTSYS软件进行UPGMA与PCo A分析,采用Arlequin 31开展分子变异分析,运用structure 2.3.4软件开展居群结构分析。结果 9条引物总共扩增出173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126,多态性比率为72.83%,取样野生红芪种群的多态性位点比率(PPL)为49.71%~61.85%,平均多态性比率为55.78%。红芪种群的总体物种水平的等位基因观察数(Na)为1.728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64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4 2,Shannon’s指数(I)为0.334 5。野生红芪种质的Nei总基因多样性为0.223 0,Nei’s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92 1,Nei’s基因分化系数为0.138 9,基因流为3.099 4。野生红芪种质种群间的变异为16.36%,种群内的变异占83.6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UPGMA、PCo A与居群结构分析均表明取样野生红芪种质种群可分为2类,Mantel相关性检测发现,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中等程度相关性。结论取样野生红芪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呈现出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与多年生的特征,为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芪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人参多向耐药性(PDR)转运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 利用其他植物PDR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人参根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人参PDR基因片段并连接至pGEM-T Easy载体上,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测序.结果 得到一段长693 bp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231个氨基酸,与植物PDR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76%和80%以上.分析表明该序列属于PDR转运蛋白的核苷酸结合域,具有PDR转运蛋白的C端Walker A、ABC标签模体和C端walker B 3个保守功能域.结论 首次从人参中克隆出PDR转运蛋白基因,为研究人参次生代谢产物的转运和积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述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的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方法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有多种转运蛋白参与其中,笔者综述了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P-糖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体、葡萄糖转运蛋白、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单羧酸转运体、Bilitranslocas七类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的转运蛋白。 结论 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的转运蛋白尚未完全明确,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同时也为提高黄酮类化合物药物疗效、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靶向组织转运提供新契机,为疾病新靶点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从滇重楼中克隆得到糖基转移酶基因PpUGT2,该基因ORF长度为1773 bp,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为590个。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糖基转移酶归为UGT80A亚家族,经国际糖基转移酶命名委员会命名为UGT80A49。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pUGT2,通过诱导蛋白表达及蛋白提取,进行体外酶促实验,以UDP-葡萄糖为糖基供体,薯蓣皂素和偏诺皂素为底物,鉴定了其具有催化薯蓣皂素及偏诺皂素C-3羟基β糖基化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催化特性,对其进行了底物宽泛性研究,以UDP-葡萄糖为糖基供体,共选取了包括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在内的15个底物,发现其具有催化甾体类化合物睾酮C-17羟基糖基化的功能。通过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预测了PpUGT2与底物薯蓣皂素及偏诺皂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识别位点。并且通过对配体与多肽的氨基酸扫描,模拟突变,根据复合物的结合亲和力变化,在以底物为中心的5Å范围内,寻找到了最佳突变体,对突变体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该研究为完整解析重楼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甾体类糖基转移酶的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常见药物肠道吸收的转运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的特性和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的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多态性及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细胞色素P450 3A4的基因多态性,从分子水平探讨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YP3A4 DNA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其功能性表型差异的根本原因,从而阐明临床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机制;CYP3A4可受到多种药物的诱导或抑制,并受某些蛋白受体的调控影响,因此经CYP3A4催化代谢的药物联合使用,特别是CYP3A4抑制剂与底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high myopia)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万方、维普和CNK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内容为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章中提供了基因型频率的完整数据;研究的位点符合H-W(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经全面的文献检索最终5篇文献被纳入COL1A1基因rs2075555位点的荟萃分析,3篇文献被纳入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的荟萃分析。合并统计量之后的结果显示,COL1A1基因rs207555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4种遗传模式下在病例对照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式下与高度近视的发生存在明显关联(P=0.02)。结论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可能是高度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丹滢  彭婕  葛卫红  方芸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20):1541-1545
 目的 阐述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多态性对临床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 分析、归纳、总结发表的文献。结果结论 药物基因组学通过研究基因表达水平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药代动力学或药物毒性的相关性,增加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因而受到广泛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不同个体的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及药物的毒性产生重要影响,是引起个体及种族间对同一底物代谢能力不同的原因之一。目前对该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制胃酸用药、保肝及肝病辅助药、调节血脂药、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免疫调节剂等药以及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血瘀证是CHD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研究显示,CHD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国内外已经开始研究CHD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CHD发生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吸烟的交互作用与CHD的关系,为CHD血瘀证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寡肽转运体1(hPepT1)的马丁-达比犬肾细胞模型(MDCK-hPepT1),并将其应用于中药单体中人寡肽转运体1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PepT1,将其转染马丁-达比犬肾系细胞,经G418筛选后以有限稀释法挑选单克隆细胞。以人寡肽转运体1荧光底物β-Ala-Lys(AMCA)和经典底物Glysar对单克隆细胞转运活性进行验证;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人寡肽转运体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以中药单体对Glysar摄取的影响实现人寡肽转运体1抑制剂的筛选。结果 获得的两株单克隆细胞(D19、A11)对β-Ala-Lys(AMCA)摄取均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马丁-达比犬肾系细胞,对Glysar的摄取分别为转染空载体细胞的24、11倍;D19、A11中hPepT1的mRNA水平亦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已知的人寡肽转运体1抑制剂(底物)显著减少单克隆细胞D19和A11对Glysar的摄取;部分中药单体对Glysar摄取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人寡肽转运体1的马丁-达比犬肾系细胞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筛选出对人寡肽转运体1具有潜在抑制作用的中药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