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贩鱼(sininercachuatsi),又名翘嘴红,为组属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肉质细嫩,食味佳美,肉间少刺,历来被誉为名贵鱼类,经济价值高.1990-1992年,我们在发鱼苗种繁育养成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功之后,为了探索适合浙江自然条件的规模生产技术,于1993年承担了省、市科委同时下达的本课题,经4年示范试验,已全面完成各项计划指标.1.苗种基地设施苗种和成鱼生产基地必须选取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量丰富、无污染的外荡(水库)作水源.生产级县花川万尾、鱼种10万尾左右的基地设施为:(1)池塘60亩,其中蹑亲鱼培育池2亩…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自然受精的方法对4对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在水泥池进行孵化和培育,结果培育出1.2-1.5cm的鱼苗42000尾,培育至4-6cm,成活率85.2%,共35800尾。  相似文献   

3.
1999年3月2日至5月12日在浙江省乐清市海天水产苗种场采用向亲虾体内注射免疫增强剂和给蚤Ⅱ期后的幼体投喂口服型免疫增强剂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高健康虾苗的培育.结果表明,在800m3育苗水体中被注射的758尾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亲虾(13~15cm)产卵2.2亿个,孵化出0.7~0.9cm无特殊病原体和高健康虾苗1.3亿尾.  相似文献   

4.
介绍 状黄姑鱼(Niben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卵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共获19.1万尾幼苗,其全长为2.0~3.8cm,成活率为29.38%。  相似文献   

5.
方格星虫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艳  蔡德建  邹杰  彭慧婧 《广西科学》2010,17(2):175-177
2008年8月19日至2008年10月22日在广西海洋研究所进行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Linnaeus)中间培育阶段苗种的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3种不同的池塘底质,分别是海泥沙底质(1#)、中细河沙底质(2#)和中细河沙加配合饲料底质(3#),每口池塘面积0.2hm2,平均播苗密度为每公顷600万条。试验结果表明,中细河沙加饲料底质(3#)的池塘中培苗种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出苗数量最多,而中细河沙底质(2#)池塘的中培苗种次之,海泥沙底质(1#)池塘的中培苗种相对较差。1#、2#、3#池塘方格星虫苗种成活率分别为56.3%,78.%,80.2%,出苗数量分别为67.6万条、93.6万条、96.2万条。铺设适宜底质,投喂适量人工饵料,是提高方格星虫池塘中间培育技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随着过度捕捞及环境的变化,捕捞个体逐渐小型化,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小黄鱼的人工养殖、良种培育是未来小黄鱼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4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岛,利用620尾人工繁殖的F1代1龄小黄鱼亲鱼,通过人工促熟和激素诱导,获受精卵36万粒,获得初孵仔鱼17万尾,统计得知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6%和62.1%。在水温15.0~22.0℃,盐度26~28,溶解氧5.0~6.0 mg/L的条件下,历经60 d的培育,育成平均全长5.71±0.73 cm的F2代苗种5.8万尾,育苗成活率34.12%。小黄鱼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为小黄鱼的增养殖和良种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舟山海区的天然海水进行岩虫的人工育苗试验,基本掌握了亲虫的培养、强化培育与促熟、幼体培育等重要技术环节。1992、1993、1994三年分别育出幼苗11.83万尾、42.81万尾、91万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7.10%、20.42%、27.82%。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2000年9-12月在浙江温岭市东门水产育苗场进行的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苗种培育研究结果,用浓度为70-100μmol/L的6-二甲氨基嘌呤(6-DMAP)诱导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共获得附着稚贝(壳长0.8-1.0mm)5712万颗,平均三倍体倍化率为62%,同时讨论了倍化率与诱导时间,效应时间,卵子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3a实践研究,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 ̄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 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获利15 089元/km2。  相似文献   

10.
翘嘴红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2~2003年,在浙江湖州,对翘嘴红鮊亲鱼的选择、运输、培育及苗种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鱼培育要以鱼或虾为饲料,繁殖年龄应3足龄以上,规格以0.75~2.5kg/尾为好。浙北地区的繁殖时间为6月上中旬,繁殖水温20℃以上,雌雄亲鱼的比例控制在1:1~2:1之间,适宜催产剂为HCG LRH-A。采用一次注射,在环道内自然产卵、孵化的方式为宜。繁殖用水要严防浮游动物的进入,出苗时应带水操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区推广午塘养殖乌赠的生产技术,即当年夏花色和春片鱼种养成成鱼,苗种经过6-7个月的养殖,亩产均超过500kg,现将两种鱼种养成技术分述如卜一1当年夏花鱼种养成技术(1)池塘与设施池塘为小土地,由积为OZ-l亩,面积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乌鳄个体生长悬殊.成活率低一呵蓄水深12-15]],池底淤泥厚20-3O。。,池四周用聚乙烯阿布拦围,高60cm,水源水质良好一配备农用小水泵等必要的渔机具一问)鱼种放养放养的苗种是6-SClll的大规格曼花,采取自然繁殖鱼苗培育中1成,养殖地应进行消毒,每亩水山放养夏花鱼种2000-2…  相似文献   

12.
硝化纤维素-甘油-丙酮-苯纳米微滴体系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mg/mL硝化纤维-58.2mg/mL甘油-3mL丙酮-3mL苯体系为白色不透明体系;6.7mg/mL硝化纤维-38.9mg/mL甘油-3mL丙酮-6mL苯纳米微滴体系呈黄紫色;5.7mg/mL硝化纤维-33.3mg/mL甘油-3mL丙酮-7.5mL苯纳米微滴体系呈红紫色;5.0mg/mL硝化纤维-29.1mg/mL甘油-3mL丙酮-9.0mL苯纳米微滴体系呈蓝紫色,它们具有不同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由紫外吸收光谱无法确定纳米微滴的颜色,而共振散射光谱可判定纳米微滴的颜色。根据纳米微粒的界面超分子能带原理解释了纳米微滴体系的呈色现象。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7日~8月21日在日本福井县栽培渔业中心进行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 A.工育苗和中间培育试验.育苗密度为9918尾/t,育苗成活率(到60日龄)为21.1%.中间培育(68日龄~106日龄)密度分别为1594尾和500尾/t,成活率分别为76.0%和46.3%.  相似文献   

14.
短沟对虾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在国内首次对短沟对虾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共孵出无节幼体50万尾,培育成仔虾(P1)2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46%.  相似文献   

15.
花Hua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1年6月~2003年5月在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苗种基地,进行了花Hua的池塘人工培育亲鱼试验,结果表明:花Hua当年能够长到20~100g,第二年能长到150~250g的商品鱼,二足龄后,性腺成熟,雌鱼性腺发育达第Ⅳ期,雄鱼性腺发育达第Ⅴ期,怀卵量一般为3~10万粒/尾,可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2003年5月在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苗种基地,进行了花(鱼骨)的池塘人工培育亲鱼试验,结果表明花(鱼骨)当年能够长到20~100g,第二年能长到150~250 g的商品鱼,二足龄后,性腺成熟,雌鱼性腺发育达第Ⅳ期,雄鱼性腺发育达第V期,怀卵量一般为3~10万粒/尾,可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7.
花(鱼骨)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6月~2003年5月在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苗种基地,进行了花(鱼骨)的池塘人工培育亲鱼试验,结果表明:花(鱼骨)当年能够长到20~100g,第二年能长到150~250 g的商品鱼,二足龄后,性腺成熟,雌鱼性腺发育达第Ⅳ期,雄鱼性腺发育达第V期,怀卵量一般为3~10万粒/尾,可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8.
大獭蛤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基地进行大獭蛤(LutmriamaximaJonas)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在铺沙的池塘里进行,放养的大獭蛤苗种规格为壳长0.2~0.8mm,大獭蛤稚贝饵料为施肥繁殖的浮游藻类,以大部分大獭蛤稚贝壳长达到2cm为出苗标准。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30℃、盐度为zo%。以上,放苗量为375万粒/公顷的条件下,大獭蛤稚贝经过45~60d即可以培育成壳长为2cm左右的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19.
在大石花菜切段悬浮培养的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石花菜切段育苗技术,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辐照度对切段苗种培育的影响,包括切段的再生、再生芽生长、匍匐体的形成与生长。培育初期可选择较低辐照度,适宜的条件是辐照度40μEm ̄(-2)s ̄(-1)和20.0℃的温度。  相似文献   

20.
鱼类生长和发育生物学是海洋鱼类苗种培育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鱼类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取得的研究进展为改善海洋鱼类苗种培育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进展是:阐明调控鱼类生长的脑-脑垂体-肝脏轴的种激素分泌活动和作用机理,促进海洋鱼类生长激素释放和提高生长率;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及对饵料的消化吸收;海洋鱼类幼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鱼类苗种对饵料摄取与消化吸收的饵料添加剂;环境条件对海洋鱼类苗种利用营养物质和生长的影响等。目前所取得的进展还只限于少数几种海洋养殖鱼类。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充分阐明。今后,为配合海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发展,必需系统深入研究各种重要海洋养殖鱼类的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苗种培育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