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 ,出血量大 ,病死率高 ,据报道死亡率高达 50 %左右[1] ,对静脉曲张出血病人进行及时系统的监护 ,是有效治疗的重要内容。对我院 1994年6月至 1999年 10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 356例进行分析 ,提出相关的监护措施。1 临床资料   356例病人均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经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185例 ,酒精性肝硬化 10 7例 ,其它原因 6 4例 ;男 2 79例 ,女 59例。年龄 31— 75岁 ,平均55岁 ,肝功能Chi…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燕 《海南医学》2002,13(7):88-89
我院 2 0 0 1年 1月 - 12月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 4 2 5例 ,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5 2例 ,对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诱因分析 ,从护理环节提出积极措施 ,预防再次出血 ,降低病死率 ,延长肝硬化患者生存期 ,有一定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 ,男4 7例 ,女 5例 ;年龄 31- 75岁 ,平均年龄4 8 2岁。1 2 出血与诱因的关系 (见表 1) 5 2例出血患者中 ,32例有诱因可查 ,占总病例 6 1 5 %。 2 0例无明显诱因 ,占总病例38 5 % ,其中初次出血 2 7例 ,有诱因可查 11例 ,占 4 0 7% ,再…  相似文献   

3.
谭子彦 《广东医学》1997,18(1):65-66
肝硬化并食管胃痛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病,据报道出血病死率可达40%~50%。从1988年1月~1996年6月,我们对30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全部均为住院病人,男22例,女8例,年龄33~68岁,平均424岁、初次出血22例,丙次出血8例。1.2临床表现:全部均有呕血或黑使,出血量600~1000ml16例,1000~1500ml20例,>1500ml4例,蜘蛛痣8例,腹壁静脉曲张7例,脾大19例,已作脾切除5例。腹水21例,黄疸7例,食管吞钡或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0例,合并肝昏迷3例,失血性休克6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并发症之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6.
曾庆松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8-98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可能导致两组患者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静脉曲张程度、胃镜及彩超检查各指标与非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红色征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红色征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520例,跟踪随访6个月,其中发生破裂出血300例记为出血组,另未发生破裂出血220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项目、实验室检查结果、门静脉内径、脾厚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门静脉内径增大、脾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延长、APTT延长、门静脉内径增大及脾厚度增加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祝斌  王锦辉  陈洁  陈旻湖  崔毅 《广东医学》2008,29(7):1104-1106
目的了解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某些临床特征和内镜下表现以及目前各种防治措施在临床上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过去2年经胃镜确诊且资料较完整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并发症发生以及临床各种防治措施应用情况。结果出血部位在食管96例(68.6%),胃底出血44例(31.4%);曲张静脉局限于食管者79例(56.5%),食管胃底同时累及者59例(42.1%),仅2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4%);伴有红色征者106例(76.0%);曲张静脉直径>5mm以上者79例(81.4%),<5mm者18例(18.6%);静脉曲张程度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5例(5.2%)、8例(8.2%),84例(86.6%);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A级82例(66.7%),B级30例(24.4%),C级11例(8.9%);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6例(18.6%),6例(4.2%),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4.3%(48例),7.1%(10例)和8.6%(死于大出血7例和多脏器衰竭5例)。大出血活动期的有效止血措施分别为:药物治疗83.6%(117例),内镜下治疗13.6%(19例),手术治疗2.1%(3例),介入栓塞术0.7%(1例);预防再出血治疗措施:78.5%患者接受一种或以上预防再出血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71例(50.7%),内镜下治疗23例(16.4%),介入治疗3例(2.1%),手术治疗13例(9.3%),因各种原因未采用预防再次出血措施者30例(21.4%)。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严重静脉曲张和红色征发生率高,出血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高,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随着诊疗水平的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发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呕血或(和)黑便,病情凶险,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随着内镜下止血及新型降门脉压止血药物的应用,上述情况有所下降,但在基层医院,由于技术设备条件限制,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患者经济负担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这两种切实可行的止血方法应用不多,仍使用垂体后叶素加三腔两囊管(SB 管)止血,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5月接诊7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分别应用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加 SB 管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美娟 《吉林医学》2012,(30):6700-67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治疗后患者门、脾静脉的内径减小、流速增快、门静脉血流量增加。32例患者24 h内出血停止18例,25~72 h内出血停止13例,死亡1例。结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护理可以让患者得到尽快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目前各种防治措施在临床上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过去4年经胃镜确诊且资料较完整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0例,分析其并发症发生以及临床各种防治措施应用情况。结果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A级82例(66.7%),B级30例(24.4%),C级11例(8.9%);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6例(18.6%),6例(4.2%),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4.3%(48例),7.1%(10例)和8.6%(死于大出血7例和多脏器衰竭5例);大出血活动期的有效止血措施分别为:药物治疗83.6%(117例),内镜下治疗13.6%(19例),手术治疗2.1%(3例)。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高,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随着诊疗水平的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方法:选取本院150例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后指标。结果:轻度出血42例(28.0%),中度出血90例(60.0%),重度出血18例(12.0%);药物治疗组、内镜治疗组、三腔二囊管组和联合组患者急诊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8%、93.5%、85.7%、85.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死亡病例,其中13例(76.4%)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5.9%)死于肝性脑病,1例(5.9%)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11.8%)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死亡风险有较大影响的独立预后指标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和出血程度,其中胃镜检查是病死的保护因素。结论: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严重程度一般为中重度,多死于出血性休克,通过早期胃镜检查能够有效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鲍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3):376-376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其特点为出血量较大、来势迅猛、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门奇静脉的开通和扩张.引起食管胃底静脉丛的曲张.在饮食不节、劳累、腹压增高、情绪波动等诱因影响下,曲张静脉破裂导致大出血,并由此往往带来肝昏迷和肝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因此本病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30例)和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0例),分别比较止血起效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垂体后叶素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02例,其中出血组112例,未出血组9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e回归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与出血的关系,同时评价北意大利内镜协会出血风险指数在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作用。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病程、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指数、红色征以及食管静脉曲张Grad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期间再出血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未再出血组(P〈0.01),再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和未再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是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指数在预测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AIMS65、GBS、MGBS、EGBS、CRS、CANUKA、Child-Turcotte-Pugh(CTP)、MELD、MELD-Na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sophagealgastricvariceal bleeding,EGVB)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影响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肝硬化合并EGVB的患者169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再出血或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计算出每名患者入院时的各模型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预后不良组35例,预后良好组134例,预后不良组的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AIMS65评分在预测患者是否预后不良时表现最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患者HB、ALB较预后不良组高,PT、INR较预后不良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LB可能是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AIMS65是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最佳评分系统;ALB可能是肝硬化合并...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平均死亡率约30%—50%,因此对该类病人必须进行系统的密切监护与紧急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35-37,4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于我院就诊且行内镜下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术后常规口服普奈洛尔,观察组30例则采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PV)、脾脏厚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PV)、脾脏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好转率、腹水好转率、食管胃静脉曲张好转率、再出血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普奈洛尔均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有效药物,但前者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指标与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7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情况和临床指标进行分级评分,然后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t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列为内镜总分(3.051108,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1.090042,P<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0.306172,P<0.15)。结论 出血分级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内镜总分、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凝酶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22例,分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7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如止血时间、输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和输血量明显短于和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凝酶能有效地缩短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时间,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