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 1997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8~86岁,平均64.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20d,平均12.5d。按照Neer的3个阶段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有计划的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120个月,平均28个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及脱位并发症。按美国加州大学洛彬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Ellman法):优5例(34~35分),良11例(28~33分),中3例(21~27)分,差1例(〈21分),优良率80%(16/20)。结论在恰当掌握适应证、正确安置假体、严格的肩袖保护修复技术及完善的康复训练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证、要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18例,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假体植入得当,术后严格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最终随访时应用ASE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8例均获得术后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ASES评分平均为88.7(62~94)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3(0~3)分,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屈上举126.6°(90°~160°),外旋35.1°(29°~40°),内旋T9水平(L1~T7).结论 通过严格的把握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时机,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恢复肱骨头的正常高度和后倾角,术后积极完善肩关节康复训练,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 方法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4 3~ 76岁 ,平均 5 8.6岁。根据Neer分类 ,三部分骨折 4例 ,四部分骨折 17例 ,肱骨头劈裂骨折 2例 ;新鲜骨折 (受伤后 2周内 ) 18例 ,陈旧骨折 5例。均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 15 .6个月 ,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骨折 ;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 (SSMH)综合评分平均为 2 6 .3分 ,2 7分以上 (优 ) 3例 ,2 4~ 2 7分 (良 ) 18例 ,优良率为 91.3% ;18~2 4分 (中 ) 2例 ,<18分 (差 ) 0例。 2 3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得分为 9.5分 ,功能方面为 8.6分 ,肌力和运动方面为 8.2分。 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较满意的方法 ,在减除创伤后肩关节疼痛方面效果显著。正确选择适应证、熟悉肩关节解剖关系、掌握手术技巧和早期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 - 12~2004 - 12收治的9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术后经过7~9年的长期随访,定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9例经过半年的恢复和训练,所有患者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肩关节功能在术后18月达到70%以上的优良率,但存在上举困难的现象.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有效的办法,能获得较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的174例患者,进行Neer分类,122例二部分骨折和8例三部分骨折行三叶草钢板内固定,30例三部分骨折和3例四部分骨折行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10cking proximal hunerus plate,LPHP)内固定,而5例三部分骨折和6例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结果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肱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未出现松动、脱位等现象。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Neer二部分骨折、多数三部分骨折及一些四部分骨折可采用钢板内固定,而部分三部分骨折、多数四部分骨折可根据情况一期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骨近端严重病损,并评定疗效。方法 对2例肩关竹炎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全肩关节行全肩关节置换术,对6例复杂肱骨近端四分骨折和4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假体行半肩置换术。所有12个肱骨头似体和2个肩盂假体均为骨水泥假体。结果患 者平均年龄为65岁,随访时间甲均为2.3年。2例复杂骨折患者伴有肩关节外旋部分受限和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疼,无临床松动,肩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1月间,收治骨质疏松性复杂肱骨近端骨折47例,其中3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3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及术后3~6个月的关节功能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  相似文献   

8.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1~73岁,平均67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4例,四部分16例。采用Neer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6个月,16例无肩痛,4例偶有肩痛,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工作。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02.5°,后伸37.5°,外展85.5°,内收30°,外旋35°,内旋45°。全组无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及脱位。按Neer评分:优6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5%,患者主观满意率90%。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精确的假体安置,假体周围软组织重建与平衡技术,术后系统、持久的康复训练是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63例(年龄>55岁)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3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27例.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7个月,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内翻畸形愈合、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各1例,撞击综合征4例.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大结节不愈合2例,大结节移位消失、撞击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各1例.钢板组三部分骨折Constant- Murtey评分优于置换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Constant - Murley评分和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组少于钢板组(P<0.05). 结论 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对患者年龄、骨的质量、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肱骨头坏死可能性的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ynthesis,MIPO)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疗效. 方法 胸大肌三角肌间隙人路,采用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老年新鲜Neer四部分骨折28例(A组),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相同骨折27例(B组),应用Neer评分、Constant - Murley评分以及简明肩关节问卷(simple shoulder test,SST)等评估治疗结果. 结果 A组平均随访32.1个月,2例螺钉进入关节间隙,1例大结节向后上移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平均肩关节Neer评分和平均Constant - Murley评分分别为2.2分、88.6分和86.5分.SST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9.0个.B组平均随访34.6个月,4例出现肩关节脱位或者半脱位,8例出现大结节移位或过度复位问题.平均VAS评分、平均Neer评分和平均Constant - Murley评分分别为2.4分、78.9分和77.3分.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8.0个.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Neer评分、Constant - Murley评分及SST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于B组. 结论 对于大多数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应用MIPO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仍存在较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选择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3例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的技巧、优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6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4个月。除其中1例四部分骨折发生肱骨头坏死最后改行肱骨头置换,其余骨折全部愈合。按照Neer2005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固可靠,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与锁定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创伤关节外科收治的3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16例(置换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4周时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手术费用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置换组Neer评分优良率为75.00%,内固定组Neer评分优良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置换组VAS评分(2.14±0.52)分,内固定组VAS评分(2.37±0.6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置换组Constant-Murley评分(65.28±13.04)分,内固定组Constant-Murley评分(61.44±11.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与锁定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花费无明显差异,术后疗效相近。术式的选择主要依赖骨折复杂程度和患者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中大小结节的复位与固定方式对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8月,高龄肱骨近端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42例,平均年龄78.5岁,均采用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治疗,其中14例针对该手术中肩袖附带骨(大小结节)的复位并应用Cable-needle内置式环扎"T"形加压固定,13例采用经典Dacron缝线固定,15例应用经典Dacron缝线固定加外置金属带环扎固定.术后依Neer等的康复原则行功能锻炼. 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术后8个月.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s form,ASES)系统进行评价,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与术前患侧及健侧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P出现大小结节并发症11例,其中5例大小结节吸收,4例大小结节侧方移位(后侧方2例、前侧方2例);2例单纯大结节上脱位. 结论 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大小结节的复位并应用Cable-needle内置式环扎"T"形加压固定法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术后功能康复时间表的提前,能够早期有效恢复伤侧肩关节的功能,可有效避免大小结节并发症和提高肩关节功能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微创空心螺钉在成人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2月大理州中医院收治肱骨近端骨折353例。其中骨折成角大于40°、移位≥1 cm、肱骨头旋转翻转≥30°以及骨折脱位型损伤共45例应用有限切开微创空心螺钉治疗。结果45例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均在随访期间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86周。随访期无内固定松动及肱骨头坏死病例发生。 Neer评分优3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56%。结论有限切开微创空心螺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满意率高,对骨折周围软组织复合体干扰较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晚期功能恢复完全,并发症少,对成人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固定效果,特别对年轻女性具有美学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occur frequently, and are primarily insufficiency fractures that occur in the elderly. Thorough clinical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in identifying associated neurovascular injury, which warrants emergent surgical referral. Good quality radiographs remain a necessary diagnostic tool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injuries. An appreciation of the relevant anatomy and predictable patterns of deformation aid in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classific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Most of these fractures are minimally displaced and can be treated nonoperatively with acceptable clinical outcomes. Familiarity with the basic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is helpful to physicians involved in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displaced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re typically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plex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nd fracture dislocations are indications for humeral head prosthetic replacemen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uture fracture risk, and should prompt a referral for medical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16.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occur frequently, and are primarily insufficiency fractures that occur in the elderly. Thorough clinical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in identifying associated neurovascular injury, which warrants emergent surgical referral. Good quality radiographs remain a necessary diagnostic tool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injuries. An appreciation of the relevant anatomy and predictable patterns of deformation aid in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classific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Most of these fractures are minimally displaced and can be treated nonoperatively with acceptable clinical outcomes. Familiarity with the basic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is helpful to physicians involved in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displaced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re typically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plex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nd fracture dislocations are indications for humeral head prosthetic replacemen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uture fracture risk, and should prompt a referral for medical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