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体外循环脑损伤及脑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手术已半个多世纪,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ECC装置的改进以及器官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ECC术后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已明显下降,然而,脑损伤仍然是ECC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ECC)后大多数患者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均下降。一些患者在术后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出血、形成血栓、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死亡。ECC本身,以及ECC期间使用的药物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数量下降或功能异常。本文就ECC后血小板变化情况和其机制进行综述讨论以期对ECC期间及术后对血小板保护提供参考,改善心脏手术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2004年1月至4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ECC心脏直视手术的成人患者中,选取住院号末位数为偶数的患者资料作为统计资料,将术前、术中、术后多种因素与术后1 h、6 h、12 h、24 h患者的氧合指数之间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ECC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氧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术前心功能差、肾功能不全、肺动脉压力高、ECC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需要应用米力农和较大量多巴胺维持等;而性别、肥胖度、左室射血分数、ECC灌注流量、血液稀释度、ECC液体出入量与术后低氧并没有确定的相关关系。结论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发生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应涵盖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500例,对其中123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ECC中应用超滤脱水技术。超滤是在ECC开始平稳后或机体复温后进行。结果全组病例超滤时间为35~195(46±52)m in,滤出液量800~10000(2300±824)m l。所有病例停ECC时红细胞压积得到提高,关胸时术野渗血减少,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恢复平稳。结论ECC中应用超滤方法可迅速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中小分子炎性介质等有害成分,能迅速浓缩血液,减轻患者术后各脏器水肿,减少术后各脏器并发症,有利于心、肺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古博  闵苏  蒋夏 《重庆医学》2002,31(4):291-293
目的:探讨手术、麻醉等因素对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回顾性分析313例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高龄患者排心脏手术中,发生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别。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多于非冠心病患者。泌尿系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泌尿系中以前列腺手术发病率最高;腹部手术中以阑尾手术发病率最高;骨科手术中以股骨切开复位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发病率最高。硬膜外麻醉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多于全麻,以局麻术中心血管并发症为最少。结论: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因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其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术前合并冠心病是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针对性地预测、预防和减少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血管并发症,这对加强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心脏手术可诱发全身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称ECC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SIRS的早、中期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急性肺损伤,亦称为ECC诱发的肺损伤。随着ECC技术的进步和对其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ECC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很大程度降低;然而ECC术后肺功能障碍仍然是一个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尤其是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的婴幼儿身上,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和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技术的提高,心脏术后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等依然是术后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这迫使人们优化ECC管理策略,保证机体灌注。为此,一些专家将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目标导向治疗概念引入  相似文献   

8.
医学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目前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高龄和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而心血管并发症是非心脏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危害大,是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因而对心血管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预测,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发现了风险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评估体系,一些全新的高敏生化指标及无创检测也展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脑利钠肽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脑利钠肽在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左室功能不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围术期脑利钠肽的变化规律也可能具有同样的诊断和预后作用。本文将对脑利钠肽与ECC心脏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手术中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将自体输血等多种节血措施综合应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观察不用或少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对30例进行ECC心脏手术患者(实验组)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包括术前及ECC前采集自体血贮存术后回输、回输剩余机血、术前和术中应用药物保护血液提高凝血功能等。同期选择30例异体输血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异体输血量及术后纵隔引流量等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Plt、Hb和Hct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采用自体输血等多种综合节血措施,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少输或不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11.
谵妄是心脏外科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老龄化的加重,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谵妄不仅延长患者住院和康复时间,而且还可能增大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心脏术后谵妄的检测方法、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ECC)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行ECC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异体血和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血液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异体输血总量、术后24 h纵膈引流量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C心脏手术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节约库血,同时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引起的血液性传染病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脏外科及心肺转流(CPB)技术的发展,患者术后结局得到显著提高。尽管如此,术后谵妄(POD仍被视为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长及开支。本文就心脏手术POD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目前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正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即体外循环技术作为心脏大血管外科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为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支持。但是,与此同时,由于CPB的特殊性以及相应的局限性,使得手术中和术后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肾脏损伤是CPB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对于患者病情预后意义非常重要。本文对于CPB术后肾脏损伤的机制以及相关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手术已成为普遍开展的医疗技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使心脏手术得以安全实施,但ECC所引起的炎性反应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这种反应可导致主要器官损伤,严重者可影响心脏手术效果,造成心脏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在ECC诱发的炎性反应中,激活的白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细胞激活是造成ECC损伤的原因之一,因而在ECC中使用白细胞滤器可能会减轻炎性反应所造成的机体损伤,改善术后临床转归[1-2]。近年来,ECC期间白细胞滤除得到普遍重视,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1 ECC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老年人髋部骨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1]。术后谵妄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不同地区的研究报道其发病率为5%~61%[3-5]。术后谵妄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而30%~40%的围手术期谵妄状态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关于术后谵妄的风险因素研究较多[6-7],笔者收集65岁以上老年髋部手术患者363例,进一步分析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措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脏外科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已成为心脏外科常规手术;术后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与栓塞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为避免术后因抗凝不当而引发出血、血栓等并发症,临床上就必须要加强对术后抗凝处理的重视。通过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抗凝处理及健康教育,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自我防护能力的目的。采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时加强对抗凝检测、抗凝指导等的重视对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现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及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心脏手术患者体质指数(BMI)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2007-2008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将患者按BMl分为3组:BMI<20(A组,低体质量组),BMI20~24.9(B组.正常体质量组),BMI>25(C组,超重及肥胖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和预后情况.包括术后感染、神经、呼吸、消化等系统并发症及术后30 d死亡率等.结果 与正常体质量组患者相比,低体质量组与超重及肥胖组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30 d(包括手术当日)死亡率没有增加.结论 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其BMI在一定范围内异常并不能增加术后的死亡以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200例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92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室间隔缺损36例,二尖瓣病变66例,左房黏液瘤3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ECC采用浅、中低温,186例行股动、静脉插管,14例行股动、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插管。119例患者ECC中予以负压辅助静脉引流。107例手术采用含血停搏液灌注法心肌保护,心脏不停跳93例。结果 200例患者除1例术中死亡外,其余全部痊愈出院。ECC时间38~279(112.4±31.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170(89.2±26.8)min。术后5~20 d痊愈出院。出院患者随访时间3~24个月,结果满意。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ECC是安全、可行、微创的,ECC期间需加强监护及防治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ECC)建立与管理。方法全胸腔镜ECC下完成心脏手术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心房血栓1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均采用经股动脉、股静脉(Carpentier双腔股静脉)插管建立ECC,ECC采用中度低温、中流量灌注,手术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经升主动脉顺行灌注进行心肌保护。结果 9例患者ECC时间78~550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9~192min,术后无并发症,全组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无论是医师、灌注师均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早期病例选择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合理地选择股动/静脉插管型号、术中连续泵压、血气分析监测和加强ECC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