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俊伟  方成 《科学通报》1997,42(9):941-943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剧烈的动力学事件.在耀斑脉冲相期间,由发射光谱谱线的红不对称性计算所得的Doppler速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Fisher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认为,红不对称性是由于色球压缩区的向下运动所致.但是,在耀斑事件之前是否存在谱线的红不对称性?它与耀斑的发生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对耀斑的研究和预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艾国祥等人对1989年太阳AR5395活动区的28次耀斑事件的观测结果进行归纳,认为:耀斑出现在0.5—2h之前的HβDoeppler红移速度区,并位于Hβ速度场反变线的红移一侧,指出无论在耀斑前或耀斑时,色球中耀斑都具有下降流的特征.我们利用南京大学太阳塔的二维CCD成像光谱仪对1993年12月26日的1N/M1.5耀斑的爆发全过程进行了Hα的CCD二维光谱观测,特别是,在耀斑初相(04:02UT)前44min(03:18UT)也获得了一幅Hα二维光谱图像,这在太阳的二维光谱观测中是十分宝贵的.所采用的Hα谱线宽度为~1.0nm,每个象元对应为0.0042nm,在图像狭缝方向的分辨率为2”00,图像视场为2.’77×1.’33.图1分别展示了耀斑爆发前,脉冲相和主相的Hα蓝翼-0.1nm等强度轮廓图.  相似文献   

2.
1984年1月26日耀斑谱线的不对称性和多普勒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明德 《科学通报》1991,36(12):918-918
早在40年代,人们就观测到耀斑谱线具有不对称性。Svestka曾总结了70年代以前的光谱观测结果,主要结论有:(1)对大部分耀斑,刚开始时谱线呈短暂的蓝不对称性(即蓝翼强度大于红翼),紧接着变为红不对称性,并持续到耀斑极大相以后;(2)对某些耀斑,不同区域中的谱线在同一时刻可具有相反的不对称性;(3)一般来说,不对称性产生时,谱线的线心并无位  相似文献   

3.
林元章 《科学通报》1989,34(17):1320-1320
一、观测资料 1987年10月7日太阳活动区NOAA/USAF 4862(N 33,E 16)在0050—0111UT间发生了一个小耀斑,极大在0055UT附近,视面积S_d=27。北京天文台的太阳磁场望远镜对这个耀斑进行了色球单色像和速度场(用Hβ谱线),以及光球单色像、纵向和横向磁场(用Fel 5324谱线)的同时性观测,取得了高质量的观测资料(见表1)。虽然这是一个亚耀斑,但在第22太阳活动周初期对它取得包括单色系、速度场和向量磁场的同时性观测,仍是十  相似文献   

4.
崔振兴 《科学通报》1982,27(24):1504-1504
对高红移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所作的研究业已表明,在L_α发射线短波一侧的吸收线绝大部分都无法用现行的计算机搜索方法予以证认,而且,这些光谱中的L_α—L_β线的强相关导致了以下结论:这些未证认的吸收线中的大部或全部都是由不同红移的氢云产生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所有这些吸收线的波长是均匀分布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红移类星体光  相似文献   

5.
刘庆忠  魏建彦 《科学通报》2002,47(14):1059-1061
为了考察Be星中Hα发射线和红外超的来源区域,建立了一个考虑光学深度的膨胀环模型,发现它们的来源区域强烈依赖于Be星的物理参数,如抛射物质的初始密度和密度结构,此模型可以用来定性地解释某些Be星中观测到的、长期得不到解释的Hα发射线等值宽度和红外超变化的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6.
甘为群 《科学通报》1997,42(1):59-60
耀斑中高能辐射延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与能量有关的硬X射线峰值延迟,二是γ射线(这里指即时γ射线谱线)峰值相对硬X射线峰值的延迟.这两类延迟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前者反映的是不同能量的高能电子在加速或传播上的差异,而后者反映的却是高能电子与高能质子在加速或传播上的差异.一般说来,延迟时间随能量增高而增加,但也有一类情况,时延仅仅在一定能量之上才体现出来.具有高能辐射峰值时延特性的耀斑仅占耀斑总数的很少一部分.Bai等基于SMM早期的观测结果,统计研究了耀斑高能辐射延迟事件的特征,发现高能延迟事件主要发生在渐变型γ射线谱线耀斑(GRL)中,310~521 keV相对59~135 keV的延迟时间在10s左右,仅有一个耀斑延迟时间长达100s;4~8 MeV辐射相对40~80keV辐射的峰值延迟在2~60s;而在脉冲型GRL、中间型GRL,以及非GRL耀斑中,一般无时延或仅有很小的时延.  相似文献   

7.
太阳耀斑是太阳物理、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共同研究的对象,它在短暂时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对星际空间以及地球周围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太阳耀斑研究不但对了解太阳能量发射机制有帮助,对人类生活环境变化的了解也有现实意义。本期《太阳耀斑中的快速涨落现象》对太阳耀斑中各种辐射的快速涨落的观测和理论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表示谱线轮廓不对称性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啸马 《科学通报》1990,35(23):1805-1805
一、引言 太阳活动现象如耀斑、爆发日珥及环珥系等光谱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它是复杂的太阳活动现象在光谱上的一种反应。产生谱线不对称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物质径向运动和在某些特殊物理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轮廓不对称的观测研究是太阳活动现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叶式辉等曾用数值方法研究速度和源函数对谱线轮廓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近陈建等采用解析方法研究了日珥谱线的不对称性,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单一基质CaLaGa3O7:Dy3+白色荧光粉,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激光粒度仪,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和阴极射线发光(cathodoluminescence,CL)光谱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由一些黏结在一起的近球形颗粒组成,有轻微的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1.0?m.Dy3+离子作为发光中心取代CaLaGa3O7晶格中的La3+离子,其对称格位为Cs.在紫外光和低压电子束的激发下,CaLaGa3O7:Dy3+荧光粉表现出Dy3+的特征发射(4F9/2-6H15/2跃迁和4F9/2-6H13/2跃迁),其最强发射峰为573nm(黄光).样品的色坐标均位于白光区域,并讨论了发光机理.此荧光粉可被应用于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s,FEDs)和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中.  相似文献   

10.
太阳耀斑     
1980年11月6日至12日间太阳耀斑的演化。X射线从已电离的氧、氖和镁(从左到右)中发射并与耀斑区(最右)的光学图象作比较。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79,24(10):480-480
1979年3月27日0600UT(世界时),太阳西边缘出现一个大的耀斑状日珥。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Lyot型H_α(6562.8(?))色球望远镜(口径14厘米,焦距140厘米,滤光器透过带宽0.75(?)太阳像直径15毫米),得到了较完整的135毫米电影胶卷(ILFORD)资料。在0605UT(图1-1)时,可以看到太阳西边缘出现的两个亮的突出物。该耀斑状日珥迅速上升和扩大,到0609UT(图1-2)亮度达极大。0612UT(图1-3)开始呈环状结构,0617UT  相似文献   

12.
程富华 《科学通报》1988,33(14):1118-1118
激变变星爆发高潮时,其光谱中有宽的Balmer吸收线;尔后,随着高潮的低落,吸收线中央出现一窄的发射线核,且发射线核逐渐变大,而吸收线特征逐渐消失;最终,在低潮时,宽的Balmer发射线占据了原来吸收线的位置。已有的工作认为吸收线中央的发射线核来自盘中的“热斑”或盘的光致电离层;也有人认为来自伴星的色球层而与盘的发射无关。我们认为,激变变星发射的光主要来自它的吸积盘。当它爆发时,盘的质量吸积率达到极大,盘的温度很高,整个  相似文献   

13.
刘继英 《科学通报》1984,29(4):223-223
具有发射线光谱的星系对于研究河外星系的结构和活动星系核的物理本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多年来,寻找新的发射线星系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北京天文台从1981年起,也开展了河外发射线星系的无缝光谱巡天工作。我们所使用的仪器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有关日本的日地物理学(STP)研究活动的贡献和将来计划的报告。此报告曾在1982年5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的日地物理讨论会上宣读过。回顾过去,我们参加国际磁层研究(IMS)计划和太阳峰活动。在IMS期间发射了EXOS-A、EXOS-B和ISSb三颗磁层——电离层探测卫星。我们希望它们对了解磁层做出较大的贡献。在1981年发射的ASTRO-A卫星,它的任务是对太阳耀斑进行X-射线照象,以便得到若干个有趣的耀斑事件的图片。  相似文献   

15.
视野     
<正>太阳五色秀太阳近日发射的强烈耀斑,构成了图中的五彩秀。最左边是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2010年发射的一部太空天文台)在可见光波长捕捉到的太阳辐射爆发,其余4幅是它在多个极紫外光波长拍摄的同一耀斑。倾斜的星系space太空图为近日发布、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倾斜的星系——NGC949。它距离地球超过3000万光年。它的倾斜方向让天文学家很难确定它的精确形状,但他们相当肯定它是一个盘状星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无缝光谱去发现类星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类星体中最常出现的一些发射线去证认类星体。我们的资料是安装在澳大利亚的一架1.2  相似文献   

17.
推广文献[1]中定理3.3可得 定理1 设且是Lie代数L的Cartan子代数,且满足下列条件: 1)H是Abel的。 2)L关于H的分解如下: L=H+sum from α∈Δ(L_α), 其中。 3)在Δ中有H~*的生成元组α_1,α_2,…,α_n使dimL_(α_j)=1,  相似文献   

18.
许敖敖 《科学通报》1993,38(23):2156-2156
1 引言观测显示耀斑的发生与暗条活动密切相关。而Van Tend和Kuperus以及以后不少作者则从理论上探讨了暗条作为活动区电流,它的演化和运动与耀斑过程的物理联系。然而,由于高质量观测资料的取得极其困难和耀斑过程的复杂性,观测和理论之间缺少定量的分析和比较。我们曾基于4个极其难得的耀斑观测资料,建立了耀斑爆发与暗条电流强度、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观测和理论两个方面加强了耀斑-暗条电流模型的地位。 1981年5月13日大双带耀斑是21周太阳峰年期间著名的耀斑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观测  相似文献   

19.
尤峻汉 《科学通报》1988,33(24):1880-1880
对类星体等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区的大小和结构的了解至今还很不清楚。近年来,人们开始利用发射线光强随紫外连续谱光强短时增强的响应特性来定量估计宽线区的大小和结构。Gaskell和Sparke用“交叉相关分析”处理了三个Seyfert星系NGC 4151,AKn120,MrK509的光学和紫外观测资料,得出一些有兴趣的新结果。其中最明确又最重要的结论是:(1)宽线区尺度大大小于过去人们的估计,例如对NGC 4151,宽线区大小仅约5光  相似文献   

20.
严绍宗 《科学通报》1987,32(8):561-561
H是复Hilbert空间,B(H)是H上有界线性算子全体,C是复数域。对任何A,A~(-1)∈B(H),文献[1]中称算子C=A~(*-1)A为A的极·积算子,文献[1]对C作了较多研究,文献[2]中以极·积算子为工具,给出H上算子方程λA~2+μA~(*2)=αA~*A+βAA~*(λ,μ,α,β∈C)可解性的研究,并写出了它的全部解。文献[2]中主要用到当C为正常算子时,方程C=A~(*-1)A可解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全部解的表达式(见文献[1]定理5)。这就很自然地促使人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