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建恩  郭民臣 《暖通空调》2006,36(12):35-39
利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定义了等效发电[火用]效率,对常用热电冷联产系统形式的节能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相对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而言,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节能是有条件的,应选取合理的方式,优化设计和运行方案;相对于当前有些热电厂夏季负荷不足的情况,热电冷联产是节能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节能率在7.8%~39%之间。建议利用现有的热电联产条件,发展热电冷联产系统,提高现有热电厂的设备利用率和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以余姚市某化纤企业自备热电厂热电联产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热、电负荷做了计算,同时用标准煤耗量和总热效率2个指标对系统进行节能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热电联产系统节能性要优于分产系统,实施热电联产后全厂总热效率提高27.3%,在企业年生产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年节约标准煤18125.55t,极大地节约运行成本。文章最后还指出该系统在夏季运行时热负荷减少导致发电量减少,并提出将系统改进为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建议。实行热电冷联产后,系统总热效率较原来夏季热电联产系统总热效率提高24.7%,系统节能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增量投资法对天津市某楼宇的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进行了评价,用规划优化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影响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得出在实际应用中,要谨慎看待楼宇的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相对于热电冷分产系统的节能、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和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的节能性和环保性,指出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比中小型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更具优势,燃气热电联产系统比燃气冷电联产系统更节能。探讨了中小型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燃料节约量、当量热力系数及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供电煤耗作为评价标准,对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临界供电煤耗概念,作为判断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节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鹏  林中达 《暖通空调》2004,34(8):108-112
为评价热电冷联产与热电联产、冷分产及热电冷分产的节能性,建立了相应的节煤量、当量热力系数、热电冷联产系统供电煤耗3种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对国产供热式机组的评价,认为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是有条件的,并与评价指标有关,节煤量指标适用于分析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性。  相似文献   

7.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通过建立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的能耗分析模型,研究了两者的供热和发电标准煤耗量差,进而得到热电联产节能的最小热电比。根据最小热电比,分析研究得到了热电联产供热最小抽气量和最佳热效率,为热电厂的节能改造和合理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吕晋梁 《山西建筑》2003,29(5):158-159
介绍了热电联产的发展,论述了热电联产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外燃烧式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条件,计算表明内燃烧式系统具有节能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9.
热电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热电企业为摆脱困境自身应采取的对策,包括要有足够的热负荷,合理配置机炉,热电厂功能多元化,科学管理及资本运营,对热电冷联产是否节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然气为能源的楼宇式热(冷)电联产系统对缓解我国能源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大有裨益。以北京某办公大楼作为目标建筑物,通过对联产系统和分产系统的分析比较,说明联产系统高效的原因在于能源的梯级利用,尤其是对低品质热能的有效利用程度将成为决定目标建筑物能量系统采取热(冷)电联产系统是否节能的关键。并提出以"产品分级等价法"建立成本方程,进而计算了联产系统产品的成本,结果表明:当天燃气价格低于电价的3.2倍时,采用联产系统的年度化费用低于分产系统,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1.
燃气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左政  华贲 《煤气与热力》2005,25(1):39-42
介绍了美国建筑燃气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现状。从变工况下的热电效率和火用效率两个方面比较了MW级燃气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了两者在不同冷热电需求下的一次能耗。对1~3MW建筑冷热电联产系统,燃气内燃机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经济效益,而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适用于规模更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抽凝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技术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晋 《暖通空调》2012,42(9):58-60,57
目前一些热电联产企业对抽凝机组进行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技术改造,以提高供热能力.对抽凝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技术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和(火用)分析,从(火用)分析角度来看,低真空循环水供热运行较纯凝方式运行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节能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注意能量的质量损失,应从总能观念出发,正确分析与评价出现的各种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冷热电联产系统的供能特点,在比较分析联产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当量电效率来评价联产系统的性能的方法.文章用一次能源利用率、(火用)效率和当量电效率对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量电效率具有合理、可行性和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吕超  郑茂余  梁炜衡 《建筑科学》2012,28(2):70-74,79
本文建立了基于实际示范工程的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动态模拟了系统的运行。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年度化成本为10 062元,单位能量成本为65.89元/GJ,单位成本为678.72元/GJ;全年供热供冷总的能效率为55.71%、效率为16.71%、能效比为5.68、效比为0.55,可知该系统经济且节能。另外,能效比和效比相对能效率和效率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分析法能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果,热经济学分析可作为系统优化和多方案经济性比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热电联供系统成本分摊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微型燃气轮机为动力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其热力学模型.通过对其能量利用过程的分析,引入可用(火用)和折合炯的概念.在综合考虑冷热电联供系统中制冷量和供热量占系统总可用能比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折合(火用)概念为基础的冷热电分摊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现有其他方法存在的缺陷,较其他方法更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16.
节能分析及优化已不只是能的量的问题,而是能的质与量的综合估价的问题。文中用VC 6.0编制了能与质综合评价的计算程序模块,用(火用)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制冷系统循环各过程的(火用)损失、(火用)效率,并且分析影响(火用)损失的因素。找出了制冷系统节能部位和节能应采取的措施。给出一个易操作的计算软件可以方便地判断任何系统在(火用)损失最小,(火用)效率最大时,实现热泵节能优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经济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分析模型,并对海水源热泵系统流程的成本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热泵机房的流成本最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热泵效率等途径来减小流成本。建议以流成本最小作为约束函数,并将经济分析法用于海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Energy and exergy analysis of a Brayton cycle gas turbine power plant with regenerator, reheater and intercooler is carried out in this work.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regenerator, intercooler and reheater are significant. Although, the energ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irst law efficienc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econd law efficiency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losses in these components which cannot be neglected, and hence proper care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size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se components. Efficiency of some components is 100% especially when energy balance is applied, while it is not 100% in the case of energy consuming/conversion systems like compressor, turbine, etc. The energy loss in reheater is zero while there is a small amount of exergy loss. The intrercooler has both energy and exery losses, so proper care should be taken in intercooler.  相似文献   

19.
提出对热、湿处理过程进行单独(火用)评价的概念,并构建了相应评价指标.以某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典型夏季空气处理过程为例,在热力学极限意义上阐明了对热、湿处理进行单独(火用)评价的实施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空气处理过程的显热(火用)效明显高于潜热(火用)效,潜热(火用)效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再热显热(火用)损和冷凝水(火用)损...  相似文献   

20.
薛雪  陈剑波  杨洁 《建筑节能》2016,(7):104-108
为了祛除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建立了压缩空气溶液除湿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了损率和效率计算。并和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压缩空气冷冻除湿方法、冷冻-吸附除湿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的效率为62.5%,比常规的冷冻除湿系统57.4%和冷冻-吸附除湿系统57%更节能,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