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但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施肥量适中或较低时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而施肥量高时叶面积指数在达到峰值后便急速下降。同一品种鼓粒中期长花序叶、短果枝叶及其它叶片间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并且它们受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也比较小。长花序叶的光合速率大于短果枝叶以及短果枝的同节位主茎叶,多数处理组合的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其同节位主茎叶。气孔导度高,细胞间隙CO2浓度低,光合速率就较大。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r=0.69)达到显著水平,而长花序叶(r=0.40)和短果枝同节位主茎叶(r=0.11)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但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施肥量适中或较低时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而施肥量高时叶面积指数在达到峰值后便急速下降。同一品种鼓粒中期长花序叶、短果枝叶及其它叶片间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并且它们受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也比较小。长花序叶的光合速率大于短果枝叶以及短果枝的同节位主茎叶,多数处理组合的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其同节位主茎叶。气孔导度高,细胞间隙CO2 浓度低,光合速率就较大。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r =0 .6 9 )达到显著水平,而长花序叶(r =0 .4 0 )和短果枝同节位主茎叶(r=0 .11)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水稻冠层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剑叶面积(FLA)、倒二叶面积(2LA)、倒三叶面积(3LA)和比叶重(SLW)的2 a 资料.结果表明,这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对其表现有一定影响.加性效应对SLW 也有重要作用.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2LA 和3LA 以及加性×加性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FLA 和SLW 的影响较小.遗传率分析表明各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依次为SLW> FLA> 3LA> 2LA.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IR66158-37和IR65600-85具有使杂交后代增加SLW 的遗传效应,明恢63在改良冠层叶面积中受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认为这3个品种是超高产新株型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疆机采棉品种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的株型结构及产量性状,研究高产优质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与产量结构的特点,为棉花结构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试不同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性状及产量结构相关指标,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几种机采棉品种的株型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其相关性特点。【结果】籽棉产量与株高、主茎节间长、果枝数、果节数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果枝始节高度呈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17N11株型为塔型结构,其底部主茎叶片保留完整、籽棉产量、株高最高,而17N13主茎叶片数最多,17N5则具有最小的叶片脱落率;在棉花株型结构的共性方面,棉花果枝角度具有由上至下呈增大趋势,而变异能力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上部>中部>下部)。棉花主茎叶大小具有由上部至下部减小的趋势,变异能力亦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下部>中部>上部)。【结论】株型结构具备中、上部果枝夹角较小(上部<32.0°,中部<50.0°),主茎叶总面积高于320 cm2,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低于20%的机采棉品种产量优势显著,中上部果枝夹角、主茎叶总面积、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可作为株型育种后代材料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石河子地区生态条件下,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主茎叶数与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2—3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弱冬性小麦主茎叶数少于冬性、强冬性的品种。播期不同,主茎对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多数品种的有效办蘖叶龄期是从主茎第4叶到第7叶的4个叶龄期。多数冬小麦品种的生理技节叶龄期为主茎第9、10两个叶龄;在适期播种条件下,除主茎穗外,尚有鞘蘖、1N.2N、3N、4N、2N-1和1N-2等蘖位的分蘖有成穗的潜力。因此,生产上可利用低位蘖成穗。  相似文献   

6.
苹果短枝型品种脱落酸含量与树体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苹果短枝型品种(系)叶片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时期苹果短枝型品种(系)叶片ABA含量显著高于非短枝型对照树。4年生短枝型品种新红星在7月25日、9月26日叶片ABA含量分别为0.8543×10-7g·g-1、0.9825×10-7g·g-1;同期对照红星树叶片ABA含量分别为0.3952×10-7g·g-1、0.4340×10-7g·g-1。相关测验结果表明,苹果短枝型品种(系)和对照树叶片ABA含量与9年生树高、新稍长度和节间长度是极显著负相关(P<0.01)。红星苹果芽变枝条测定结果看出,以当地条件同系列非短枝型品种或母体树叶片ABA含量为基准,其含量的二倍值可作为苹果短枝型品种的预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生长结果习性 中华寿桃属北方品种群.生长势强.树势直立.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随着树龄增长。中、短果枝大量增加,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好。花芽着生节位低,多数枝条生芽始于第2节似。少数枝条花芽始于第1或第3节位,而且成花树龄较早。复花芽丰要分布于中、长果枝的中部.基部与上部很少;单花芽主要分布在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上.全树的复花芽约占48%.单花芽约占52%。因此.在桃树幼树期的整形修剪上要注意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对3份生态核雄性不育小麦、20份不同生态型父本及68份两系杂种在长沙进行一个年度或连续两个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其育性表现及杂种双亲恢保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均属短日低温敏感型雄性核不育小麦,ES-9,ES-11属“浅不育”类型,ES-10属“深不育”类型;父本和杂种育性程度不同地受温度影响,年度内及年际间育性均有较大差异;3个不育系恢复源范围大小顺序依次为ES-11,ES-9,ES-10;南方麦区春性品种(系)具有较高的恢复能力,是3个不育系的共同恢复源.  相似文献   

9.
高波  秦江鸿  黄顶元  万英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217-217224
蕾期是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期,在管理过程应结合灌水、追肥、治虫、化调、中耕锄草等措施。使棉株生长达到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扩展面大;主茎粗壮,节间短,发棵稳,下部固定节间的长度不超过5cm;茎杆红茎比50%-60%;叶色鲜绿,叶片大小适中,主茎4,3叶高出生长点;主茎顶芽肥大,长势强,每3d一个果枝,一片叶,蕾壮,柄短,苞叶紧;主茎4,3叶距离相等或小于0.5cm。  相似文献   

10.
水稻冠层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剑叶面积(FLA)、倒二叶面积(2LA)、倒三叶面积(3LA)和比叶重(SLW)的2a资料。结果表明,这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对其表现有一定影响,加性效应对SLW也有重要作用,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2LA和3LA以及加性×加性上位必与环境互作效应对FLA和SLW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指示叶片成熟度对一次性采收的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采收上部烟叶适宜成熟度和采收方法,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选取上部倒数第3片叶为指示叶片,研究指示叶片处于尚熟、成熟和完熟时对一次性采收的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指示叶片采收成熟度由尚熟提高到成熟再到完熟,上部叶SPAD值、叶片厚度和叶质重均下降,且不同成熟度间差异显著;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15.99%~20.53%和14.85%~18.80%范围内变动;总氮为2.95%~3.40%,烟碱为3.19%~3.42%;糖碱比为4.87~6.25,并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上部倒数1~3片叶上等烟比例因叶位升高而增加,倒数4~6片叶上等烟比例则反降。尚熟采收的产量最高(1 255.42 kg/hm2),而成熟采收的产值最高(2.48万元/hm2)。利用指示叶片成熟度来指导上部叶一次性采收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云烟87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200 m区域种植时的最适留叶数。[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海拔1 000、1 100和1 200 m区域上部烟叶留叶数对云烟87生育期、赤星病发病情况、上三叶和下三叶产值量的影响。[结果]在海拔1 000~1 200m烟区,上部烟叶留叶数在8片时,赤星病的发病率在5%~9%,减少留叶数能够有效减少赤星病的发生。在海拔1 000 m和1 100 m烟区,与上部烟叶留叶4片和8片相比,留叶6片增加了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量和产值。而在海拔1 200 m烟区,上部烟叶不同留叶数对上三叶和下三叶产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是留叶8片处理烤烟上三叶和下三叶的产值均最高。[结论]在利川市海拔1 000~1 100 m烟区,种植云烟87适宜的上部烟叶留叶数为6片,而1 200 m以上以留叶8片为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预凋萎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迁移干燥及形态收缩特性,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烤前对烟叶进行凋萎处理,研究烘烤过程中预凋萎烟叶温度、水分迁移态势、含水率和形态收缩的变化,并利用干燥收缩模型分析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失水收缩行为。【结果】与未进行预凋萎的烟叶相比,变黄期预凋萎烟叶叶温提高0.5~1℃,干筋期叶温、脉温提高0.5~2℃;烘烤过程中预凋萎烟叶主脉水分核磁信号强度明显较弱,主脉水分向叶片迁移效率较高,变黄期主脉的失水比率增大,主脉湿基含水率下降较快;预凋萎烟叶变黄期主脉直径收缩率增幅较大,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片和主脉体积比与水分比呈非线性变化,利用Quadratic收缩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失水收缩变化。【结论】与未进行预凋萎的烟叶相比,烘烤过程中预凋萎烟叶主脉水分迁移干燥及形态收缩加快。  相似文献   

14.
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烤烟上部烟叶一次性不带茎烘烤和带茎烘烤过程中水分代谢情况、内在化学品质、外观质量、经济效应以及DNA、RNA中的放射性强度,并对两种烘烤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带茎烘烤时烟茎中的水分能进入烟叶中参与代谢,但根据同位素示踪法对DNA、RNA中放射性的测定发现不论是带茎烘烤还是一次性不带茎烘烤各时期茎秆或叶柄的水分参与了叶片中核酸代谢,但都不强,对烘烤后的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和外观质量进行分析发现带茎烘烤的烟叶品质相对较一次性不带茎烘烤好.  相似文献   

15.
乙醇水溶液提取樟树叶活性成分工艺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樟树叶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4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选择,确定最优工艺参数;而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所得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樟树叶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其中液料比属极显著影响因素;樟树叶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45%,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78 min,液料比16(m L)∶1(g),平均提取率达到19.33%;提取的樟树叶提取物中含有大量醇烯化合物,其中异丁香酚甲醚(18.42%)、芳樟醇(11.59%)、反式-橙花叔醇(10.40%)、丁香酚甲醚(6.37%)等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木薯叶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木薯叶作为过氧化物酶(POD)制备原料的可行性。[方法]木薯叶和甘蔗叶经提取液提取、盐析法沉淀,得POD粗酶液,分别用Sephadex G-75层析法和切向流超滤法纯化PO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分离了POD同工酶。[结果]木薯叶和甘蔗叶POD的酶活分别为6.617×10~4和5.883×10~3U/g,前者远高于后者。SephadexG-75层析法分离POD粗酶液得到洗脱峰Ⅰ和Ⅱ,木薯叶和甘蔗叶都是峰Ⅰ有酶活,峰Ⅱ酶活很低甚至没有。POD粗酶液经切向流超滤后,木薯叶和甘蔗叶POD的回收率分别为91.825%和90.820%,RZ值分别为2.75和2.85。约在43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木薯叶POD有3条与标样辣根POD相同的同工酶带。[结论]木薯叶POD含量高,提取纯化操作简便,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杜仲夏叶与秋叶浸提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就杜仲夏叶与秋叶的浸提物得率,其浸膏粉中绿原酸及桃叶珊瑚甙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夏叶的浸提物得率明显低于杜仲秋叶,而其浸膏粉中的绿原酸及桃叶珊瑚甙的含量也明显低于杜仲秋叶。所以为用于加工浸提物而在夏季大量采摘杜仲叶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蚕豆叶饲养朱砂叶螨,观察蚕豆叶正反面对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单雌产卵量、雌雄性比、世代死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在叶正面的产卵量为单雌5.86粒,极显著低于叶反面的单雌15.22粒;叶正面和叶反面卵到成螨历期分别为11 d和10.38 d,差异不显著,性比是1∶1,没有差异。叶正面和叶反面的世代死亡率分别是0.83和0.79,差异不显著。蚕豆叶正面和反面的产卵动态表明,产卵量曲线在前期就呈现下降趋势,在叶正面的产卵期(4 d)明显低于叶反面(8 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遮荫强度雪茄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差异。【方法】以川雪1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设置100%,85%,70%,55%和40%共5个遮荫透光处理,研究各处理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含水率、相关酶活性、色素含量及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对烟叶颜色的影响。【结果】①变黄、变褐特性以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转化更顺利。②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失水速率适中、干燥速度适当,有利于提高颜色变化与物质转化的协调性。③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晾制过程中LOX和PPO活性较高,有利于酶促棕色化反应和质体色素降解。④55%~70%遮荫透光处理的烟叶质体色素降解量较大且降解速度快,促进了烟叶颜色的转化和品质的形成。⑤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在晾制过程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在各阶段均维持在适宜水平,有利于烟叶颜色转化和品质形成。⑥70%遮荫透光处理的烟叶颜色均匀饱满,烟叶正反面色差值小。【结论】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变黄变褐转化顺利,失水速率协调性好,维持有较高的酶活性,促进了色素降解与多酚转化,有利于酶促棕色化反应以及晾后颜色转化,烟叶颜色多呈棕褐色和咖啡色,提升了晾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烘烤过程中带茎烟叶水分迁移特性,为揭示带茎烘烤烟叶干燥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利用质外体染色示踪法、阿贝折射仪法及核磁成像技术,研究烘烤过程不同带茎位置和不同带茎长度条件下烟叶水分的迁移、状态和干燥特性。【结果】主脉木质部导管与茎秆形态学下端木质部导管相连接,带茎烘烤过程中烟叶位于茎秆形态学上端时,有利于茎秆中的自由水经茎秆形态学下端木质部导管进入主脉木质部导管向叶片迁移,进而显著延缓叶片和主脉组织水分散失,随着带茎长度的增加延缓作用更明显。烘烤过程中带茎烟叶主脉木质部导管迁移速率逐渐降低,与鲜烟叶相比,42和54℃主脉水分迁移速率分别减小75%和94%,主脉木质部导管由叶基至叶尖水分迁移速率也呈降低趋势。烟叶位于2cm长的茎秆形态学上端时,烘烤后期主脉部分水分向茎秆迁移,有利于烟叶的干叶和干筋。【结论】带茎烘烤过程中烟叶位于茎秆形态学上端时,随着带茎长度的增加延缓烟叶干燥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