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测定表明,风干的啤酒花剪花后茎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为18.44%,高于蚕豆茎叶粗蛋白质的含量。用装有瘤胃瘘管的两只绵羊,在饲喂蚕豆茎叶和饲喂啤酒花茎叶的不同条件下,观测了瘤胃内pH、氨氮和蛋白质含量的白天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饲喂蚕豆茎叶期(Ⅰ期),还是在饲喂啤酒花茎叶期(Ⅱ期),绵羊瘤胃液中pH均呈碱性,在中午14时pH值最低。Ⅱ期的pH值低于Ⅰ期。瘤胃液中氨氮的含量Ⅱ期高于Ⅰ期;而蛋白质的含量Ⅰ期高于Ⅱ期。可以认为啤酒花剪花后茎叶是反刍动物的一种较好的越冬粗饲料。  相似文献   

2.
在6只装有瘤胃瘘管的绵羊上,观察了一种含铵的工业废液(ISCA)作为非蛋白氮饲料对瘤胃蛋白南代射的影响。采用自身对照,测定添喂ISCA前后瘤胃原虫、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含量和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并对血液及瘤胃内的一些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日添喂40ml ISCA,羊体温、呼吸、心率、血液细胞计数,血液和瘤胃内的氨氮、瘤胃pH等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动;瘤胃液中的细菌和原虫的密度增加,菌体和虫体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且蛋白质组成中的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升高。结果提示:ISCA对瘤胃内环境及机体无不良影响,能促进瘤胃内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蛋白质的生物利用价值升高。  相似文献   

3.
选24只空怀期小尾寒羊母羊,采用2×2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A11.0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A21.5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不同粒度(B1不粉碎、B2粉碎)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后2~8h,绵羊瘤胃液pH先降低后升高,在6.21~6.80之间波动,1.5倍营养水平极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2h和4h的瘤胃液pH(P<0.01),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6h的瘤胃液pH(P<0.05).在各时间点,采食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总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前、食后2h和4h,采食含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含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后2、4、6h,采食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显著低于采食未粉碎TMR的绵羊(P<0.05),但瘤胃液尿素氮浓度变化规律却相反(P<0.05).采食1.0倍营养水平和未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挥发性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采食1.5倍营养水平和粉碎TMR的绵羊(P<0.01).据此认为:绵羊饲喂TMR,瘤胃液pH波动范围较小,有利于维持瘤胃内环境的平衡;饲喂1.5倍营养水平TMR,绵羊瘤胃液总氮、氨态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升高,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有利于提高绵羊生产性能.饲喂粉碎TMR,绵羊瘤胃液总氮、蛋白氮和尿素氮浓度升高,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对蛋白的分解减少,过瘤胃蛋白的比例增加,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规律,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TMR饲养,测定了瘤胃24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及pH值。结果表明:在TMR条件下,试验奶牛瘤胃液pH值的变化范围为5.86~6.51,各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变动范围分别为69.62~85.71mmol/L、19.33~25.91mmol/L、10.44~14.02mmol/L,且3种VFA出现最高浓度和最低浓度的时间点均为20:00和08:00;乙酸/丙酸值的变动范围为3.31~3.61,且在20:00比值最小,在8:00比值最大。综合分析显示,TMR技术有利于奶牛瘤胃丙酸型发酵,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瘤胃掏空技术定量测定不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对瘤胃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h,瘤胃内容物干物质的存留量最低,而日粮3在采食后2~8h,瘤胃总氮的存留量最高,与其他两种日粮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豆粕+玉米和豆粕+小麦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猪血粉+玉米(P0.05),但豆粕+小麦在采食2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豆粕+玉米至采食后8h开始下降。因此,日粮1和日粮3在牛瘤胃蛋白质代谢模式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黄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应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技术研究日粮组合效应对瘤胃液pH、NH3-N含量和不同发酵时间(2、4、8、12、24 h)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pH值间不存在日粮组合效应.NH3-N含量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7.
三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青山羊(20公斤左右)于舍饲条件下分别在两种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基础上添加尿素(每5公斤体重2克),测定其瘤胃液PH值、氨氮和瘤胃原虫数。试验表明,喂给实验动物含DE.和DCP.较高的日粮时,瘤胃液PH值为6.26±0.11—6.761±0.28,氨氮为22.06±7.54—36.38±9.67(mg/100ml),瘤胃原虫为65.83±26.9—104.66±37.98(万/mm~3),而喂给含DCP.低的日粮时,瘤胃液氨氮量(9.76±2.02—14.60±1.53)和瘤胃原虫数(41.14±5.96—41.33±3.27)均明显下降。饲喂含DE.和DCP.略高于饲养标准的日粮中添加尿素,瘤胃液PH值6.60±0.09—7.02±0.11,氨氮为50.53±11.55—85.71±12.13,瘤胃原虫数为68.92±25.36—129.75±41.04。饲喂含DCP.低的日粮中添加尿素时,瘤胃液氨氮量(36.85±3.94—44.r 2±16.18)和瘤胃原虫数(62.83±17.99—81.02±6.63)均低于含DCP.较高的日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日粮与缓冲液pH对奶牛瘤胃液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筛选能提高奶牛瘤胃CLA含量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日粮中粗料比例、精料中植物油种类及比例、棉粕质量分数与豆粕质量分数比值(以下简称棉粕与豆粕比例)、缓冲液pH值、硫酸铜作为影响因素,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泌乳荷斯坦奶牛瘤胃液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奶牛瘤胃中CLA含量。【结果】各因素对CLA含量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H值平方项>粗料比例>植物油种类及其比例平方项(达1%显著水平)>粗料比例与pH值交互项(达2.5%显著水平)>棉粕与豆粕比例平方项>pH值(达5%显著水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日粮中添加5%葵花籽油、粗料比例为70%、棉粕与豆粕质量分数分别为14%与11%、pH值为7.0时,奶牛瘤胃液CLA的含量最高。【结论】日粮中粗料比例、植物油种类及其比例、缓冲液pH值、棉粕与豆粕比例是影响奶牛瘤胃液CLA含量的主要因素,筛选得到了提高奶牛瘤胃中CLA含量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精料水平对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只 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 (平均体重为 2 9.98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采用对比试验设计 ,分 15 0g d、2 5 0g d、35 0g d、4 5 0g d四个混合精料水平。采集瘤胃液测定pH值、氨氮浓度和乙丙酸浓度。试验结果表明 :试羊瘤胃液平均pH值在 6 .4 8~ 6 .89范围内变动。随精料水平的提高 ,pH值下降 (P <0 .0 1)。瘤胃液平均氨氮浓度的变化范围为 2 1.6 8~ 30 .0 4mg 10 0ml,其浓度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P <0 .0 1)。随精料水平的提高 ,瘤胃液乙酸、丙酸摩尔浓度饲喂后峰值随时间点的推移有延迟的趋势。乙酸、丙酸浓度随饲喂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乙丙酸摩尔浓度比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但不同精料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试验用四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痿管的本地母水牛,观察实验水牛从秋季放牧期过渡到干草舍饲期的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瘤胃內氮代谢水平和昼夜动态变化及其对饲料类型改变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放牧期及舍饲期实验水牛瘤胃液的 pH 值均为微酸性反应,其平均值分别为6.78±0.03及6.88±0.01;氨氮(NH_3-N)浓度分别为14.77±0.33mg/100ml,7.92±0.19mg/100ml;三氯醋酸沉淀蛋白(TCA-P)浓度分别为8.91±0.24mg/ml,11.84±0.27mg/ml。瘤胃液的氨氮浓度放牧期显著高于舍饲期,而三氯醋酸沉淀蛋白浓度则舍饲期显著高于放牧期(P<0.01)。实验还表明,瘤胃液的 NH_3-N 和 TCA-P 浓度昼夜动态变化曲线的相互关系,放牧期两者近似于相反趋势,而舍饲期趋向平行;适应期开始数日瘤胃代谢变化较为剧烈,以后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瘤胃瘘管采样测定了高寒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瘤胃液pH、温度、游离氨浓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绵羊瘤胃液pH值、温度和游离氨浓度平均值在8:00时分别为6.74、39.0℃、13.58mg/100mL,变化范围分别为5.40~7.27、36.7~39.7℃、4.63~41.06mg/100mL;在20:00时分别为5.57、39.5℃、10.91mg/100mL,变化范围分别为5.23~7.77、38.0~40.3℃、5.66~19.64mg/100mL。游离氨浓度日内变幅(4.62~10.81)低于日间(8:00时5.66~19.64,20:00时11.32~41.06),波动较为强烈。温度和游离氨浓度的高峰值与pH值的低峰值对应出现。  相似文献   

12.
牦牛瘤胃液游离氨浓度、pH值和温度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瘤胃瘘管采样测定了甘肃天祝放牧牦牛瘤胃内游离氨浓度、pH 值和温度的变化动态,试验期内瘤胃游离氨浓度、pH 值、温度的平均值在8:00时分别为6.78mg/100mL、6.58、37.6℃;在10:00时分别为6.76mg/100mL、6.42、38.2℃.游离氨浓度日内变幅低于日间,温度和游离氨浓度的高峰值与 pH 值的低峰值对应出现.  相似文献   

13.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白花丹药材中胡萝卜苷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不同采收期的野生白花丹药材根、茎、叶中胡萝卜苷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P-HPLC-ELSD检测法。迪马色谱柱C18(2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无水甲醇;体积流量为1.0ml/min;载气为氮气,漂移管温度65℃。[结果]在0.129~2.58μg/ml浓度范围内,胡萝卜浓度对数值与峰面积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4(n=7);平均回收率99.93%,RSD为0.212%(n=9)。叶中含量最高,根中含量最低,2、7、8月份含量最高,5、6月份含量最低。[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稳定,为建立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湘西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减氮5%、10%、15%、20%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生物炭450(T3)、900(T4)、1 350(T5)、1 800(T6)kg/hm~2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湘西烤烟的生物炭用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均大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总体以移栽后60 d时较大,此时T6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达37.83 g/kg,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4.7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2.11%;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其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总体上,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以T4、T3处理较高,速效钾含量以T5处理效果最佳,T4处理次之;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pH值和C/N,且其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pH值平均各生育时期分别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增加7.65%~13.75%和5.28%~11.25%。综合分析,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T4处理效果最好,适宜在产区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装有瘤胃和盲肠瘘管的湖羊的研究表明,舍饲青草条件下,盲肠 pH 呈弱碱性(7.42±0.07),瘤胃呈弱酸性(6.41±0.01)。NH_3—N 浓度平均分别为34.30±8.81和21.65±1.34mg/100mL。TVFA 浓度为6.30±0.57和12.97±0.46 m moL/100 mL,均属乙酸发酵类型。总脱氢酶活性盲肠和瘤胃分别为679±33和994±33u/100mL/min。饲喂后瘤胃和盲肠的代谢水平均明显提高。尼龙绢袋法测定稻草粉纤维素消失率,盲肠为51.34+1.49%,瘤胃59.36±1.30%。上述代谢指标表明,盲肠代谢水平低于瘤胃,盲肠与瘤胃的代谢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初花期骆驼刺、苜蓿为材料,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降解液pH值、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变化,研究初花期骆驼刺和苜蓿混合青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确定骆驼刺与苜蓿合适的混贮比例。[结果]与单一苜蓿相比,骆驼刺与苜蓿混合青贮后,能极显著降低降解液中氨态氮含量,产气量有所下降,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增加;骆驼刺70%+苜蓿30%的氨态氮含量(22.93mmol/L)和产气量(40.50ml)最低,降解率(32.27%)、乙酸(5.48mmol/L)、丙酸(2.08mmol/L)、丁酸(2.52mmol/L)含量及三者总量(10.08mmol/L)均最高,所以降解效果最好。[结论]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能提高苜蓿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骆驼刺70%+苜蓿30%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测定了14种黄羊主要饲料植物和51头黄羊瘤胃内食物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性纤维、酸性洗涤性纤维、酸性洗涤性木质素、中性洗涤性纤维灰分、酸性洗涤性纤维灰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类饲料植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粗蛋白质的含量最高,冬季最低。洗涤性纤维和木质的季节变化则相反,春季最低,冬季最高。瘤胃内食物的营养成分季节变化模式与饲料植物相似,同一时期,瘤胃内食物的营养成分要高于饲料植物。中性洗涤性纤维与粗蛋白质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与其它营养成分则是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芽孢杆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株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Na+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乳糖含量为1.20%,牛肉膏含量为0.63%,蛋白胨含量为1.04%时,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酶活可达3.68 U/ml。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45℃,接种量为2%,振荡培养17 h,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最高,为5.49 U/ml。[结论]该菌株在高温条件下生长旺盛,适宜生长pH值范围广,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