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由于四肢的筋膜室内因外伤而使组织水肿或出血,造成腔内压力增高致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症侯群,又称间隔区综合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切开彻底减压引流,可收到满意效果。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以预防、控制感染。同时给予激素、脱水剂有利于患肢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余忠江 《人民军医》2006,49(5):278-279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为四肢创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诊治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引发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1986~2003年,我们共收治高原(海拔2808m以上地区)四肢创伤并发筋膜间隔区综合征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或简称为间隔综合征。是四肢急性损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多见于外伤事故及战伤。因静脉输液致间隔综合征者比较少见,我科曾遇1例,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肢骨骼肌都由坚韧的肌筋膜包绕,并分成大小不等的间隔。当创伤,如骨折、软组织挤压、断肢再植术后、石膏绷带压迫和烧伤等,均可使筋膜腔内压力升高,损伤了间隔的血供,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名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Post-Traumatic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简称PACS,如处理及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综合征。以往,一旦发现此征象即切开减压,而我们一改常规做法,采用多处留置引流法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瘫痪肢体并发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因临床表现被掩盖而不易诊断,易导致不良后果。现将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OCS)是创伤骨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神经和肌肉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5P”是临床上较经典的OCS诊断方法,但存在较大主观性,且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进展。筋膜间隔测压法是诊断OCS主要的辅助手段,虽然测压方法较多,但目前仍无权威的压力阈值作为诊断标准。为避免发生严重并...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各类创伤的发生使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病痛,挤压伤的发生较常见,如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建筑物倒塌、矿井坍塌等,其中一类严重的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 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  相似文献   

9.
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ostealcompartmentsyndrome ,OCS)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经临床证实的小腿OC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5例中表现为多个筋膜间室受累 14例 ;单室受累 1例。急性期MRI表现为受累肌肉高度水肿 ,T1WI为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 ,肌间隔结构模糊 ;亚急性期信号混杂。与肌肉水肿相比 ,肌肉坏死区在T1WI呈更低信号 ,T2 WI呈更高信号 ,而肌肉内出血在T1WI、T2 WI上均呈高信号 ;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受累肌肉萎缩、肌间隔脂肪增多和深筋膜增厚。 结论 小腿OC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帮助临床诊断可疑病例 ,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 ,并帮助临床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0.
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足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1994年10月-1999年6月,对192例足损伤患者采用Whiteside法测压装置监测足部各筋膜间隔内压。17例患者间隔内压>30mmHg(1mmHg=0.133kPa),其中骨间间隔2例,内侧间隔3例,外侧间隔1例,跟部间隔4例,跟部间隔伴骨间间隔1例,跟部间隔伴内侧间隔4例,涉及3个以上间隔2例,确诊后切开各压力升高的筋膜间隔,骨间间隔取足背纵切口,单纯内或外侧间隔取前足内或外侧切口,涉及跟部间隔均经足后内侧入路进行切开减压术。1周后刃厚皮片覆盖伤口,对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在减压同时进行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待创口愈合后经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7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18-35个月),其中3例行走时足或踝部疼能,1例前足增宽,足弓较健侧减小,2例两点辨别觉,痛觉减退,无一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障碍。结论:足部损伤后,足筋膜间隔综合征不容忽视,各间隔内压监测是定位诊断的惟一可靠方法,根据定位诊断有针对性地减压各间隔,减小了不必要的损伤,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早期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结果 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无需外科手术治疗,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48 h后均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可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无需外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血肿是骨盆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出血多来源于骶前静脉丛或骨折的边缘小动静脉,这种压迫的另一个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功能衰竭。此问题在文献中很少提及,国内未见报道。1982年Antoci报告1例骨盆骨折并发输尿管阻塞。骨盆筋膜间隔综合征这个概念由Hessmann在1998年提出,笔者于2003年治疗1例骨盆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压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作者收治的13例热压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及时切开减张,彻底减张,密切观察、清除坏死组织,皮瓣修复等方法积极治疗。结果13例病人.10例早期发现及时切开,肢体无坏死,另3例切开时间过晚,部分肢体坏死。结论热压伤由于受热力和压力双重外伤的损害,伤势较重,易引发骨筋膜室综征。因而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少见。地塞米松致老年坏死性筋膜炎,更为少见。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倒三男性72岁,农民。半月前因感冒,在乡卫生院给予他塞米松10mg,l/d,肌注3d。sd后在臀部红肿,疼痛,中心渐变为暗褐色,至黑色后破溃,坏死区逐渐增大,分泌物恶臭,于1991年2月22日入院。查体:左臀部近肛门处有一约20cmX15cm破溃区,深浅不一,有间隔,沿筋膜板有广泛皮下游行性坏死,血白细胞:8.7X10’八。,中性粒细胞O.72.淋巴细胞O.20,嗜联粒细胞0.0人诊断为老水坏死性筋膜炎。给予广泛切开、清创,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少见,对这些损伤的错误治疗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并发的血管损伤引起的筋膜间隔综合征和肢体坏死。  相似文献   

16.
沈时元  陆芬  雷勇 《人民军医》2006,49(12):746-747
小腿部软组织严重挫伤时,容易形成筋膜室综合征。如未能及时诊治,常引发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共收治新兵高强度军事训练后小腿筋膜室综合征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CO中毒患者因肢体(指.趾)受压时间较长易并发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致使患肢(指、趾)高度肿胀,疼痛较重。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皮肤水疱和皮肤肌肉坏死。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收治该病患者36例。均采用高压氧(HBO)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症创伤补液应警惕腹腔间隙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伤后肌筋膜腔综合征已为大家所熟知,但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nment syndrome,ACS)似未引起广泛注意。肌筋膜腔综合征不及时减压,引起的是肢体肌肉的坏死,因其形于外,较易识别。腹腔间隙综合征,引起的是多内脏功能障碍,但因藏于内,易被忽略,所以,有国外学者称之为  相似文献   

19.
急性筋膜间隔区综台症(ACS)最多见于肢体创伤、骨折,亦可并发于处理大血管损伤后和软组织严重挤压,以及辗挫伤或脑外伤,肢体长时间受压及深部静脉输液发生浸润等各种情况。由于对ACS发展过程认识不足,往往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造成肢体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或残虞。本文仅就筋膜间隔医肌内压力砌定对ACS的诊断意义作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的骨筋膜室中组织压力突然升高而引起的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常见的病因有骨折、肢体受挤压、肢体血管损伤、骨折后固定不当等~([2]),按照病因的作用特点分为两种类型:(1)血管型,如血管阻塞、骨折引起的血管反射性痉挛;(2)非血管型,如骨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出血或渗液增多)和筋膜室容积减小(包扎或固定不当、严重受压)~([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