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周志军 《砖瓦》2007,(1):51-5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是一个施工难题,为从源头防止产生温度裂缝,从理论上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的预控。分析各类裂缝产生原因,并提出防止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叙述了温度应力对混凝土裂缝产生过程,提出了如何加强控制,减少混凝土因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的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产生过程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其产生的温度控制和防止裂缝措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产生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掌握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形成的温度场所造成的温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减小温差裂缝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扩大基础混凝土用量大,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等会产生大量热量,造成混凝土温度升高,如温差过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为了有效控制扩大基础混凝土温度裂缝,阐述了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原理,分析了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并在扩大基础施工过程中布置测点,对混凝土上部、中部和下部温度进行监测,绘制温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当温差小于25℃时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温缩裂缝,提高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温度裂缝控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质量缺陷,而内外温差过大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具体施工实例,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裂缝产生的过程和预防措施,以期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及温度裂缝控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应力的分析,提出了施工过程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晓枫  陆玲娣 《山西建筑》2007,33(3):120-121
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某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温度实时监测,直接掌握了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过程,反映了温度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有效控制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结构承载力、体积稳定性、耐久性能等要求,混凝土构件的尺寸通常较大,混凝土结构在硬化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因为内表温差,在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后,表面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影响结构安全的贯穿裂缝。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进行分析,寻求有效的温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温度变形裂缝 的发生成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和科研理论成果,分析了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及施工方案,为今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适合工程实际应用的"双功能"软钢阻尼器,对单圆孔型及双X型软钢阻尼器进行了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阻尼器均具良好的滞回耗能特性;将两种阻尼器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成功地解决了薄弱层问题,同时给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安装"双功能"软钢阻尼器的设计过程;对装有软钢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有限元三维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软钢阻尼器对结构位移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在小震时为结构提供较大的初始刚度,大震时耗散地震能量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dynamic behavior of a grouppile foundation with inclined piles in loose sand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centrifuge model tests. The test results are also simulated with elastoplastic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which, not only sectional force of piles, stress of ground, but also deformation of piles are calcul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de name: DGPILE-3D). The numer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with a full system in which a superstructure, a pile foundation and surrounding ground are considered together so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foundation and soils can be properly simulated because the nonlinearities of both the pile and the ground are described with suitable constitutive models. Different types of piles, vertical pile or inclined pile, ar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pile foundation with inclined piles. The validity of the calculation is verified by the model tests.  相似文献   

13.
爆炸荷载作用下两相饱和土中结构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含气量低于99.99%两相饱和土及其中的结构响应问题。试验在f 2.5 m×5 m的圆柱形模拟爆炸装置中进行,爆炸采用TNT集团装药,炸药埋设在饱和土中进行接触爆炸,采用统一比例埋深。在饱和土中设置正方体大跨度结构,该结构产生整体破坏。同时研究完全不动钢壁极限结构,与大跨度结构进行对比,系统研究饱和土中不同结构形式的反射系数。结果表明,在两相饱和土中压力超过2 MPa时,饱和土发生动态液化,应力波变化为冲击波,其中压力与饱和土的具体颗粒性质关系不大。通过极限状态的两种结构响应研究认为,饱和土中不同跨度结构的反射系数为0.5~2.0,其具体取值将根据结构形式决定。  相似文献   

14.
重度损伤钢筋混凝土柱修复后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崔熙光  杨栋  李孝帮 《工业建筑》2011,41(7):38-41,44
以重度损伤钢筋混凝土柱为对象,研究其经加固修复后的抗震性能。将钢筋混凝土柱端部塑性铰区范围的混凝土用灌浆料置换,并对柱用单向碳纤维布进行正截面加固,通过对其施加低周期反复荷载,观察其裂缝开展和变形情况,绘制荷载与位移关系的滞回曲线,分析其正截面承载力,与未做加固修复的试件进行对比,研究经加固修复构件的受力和变形性能。结...  相似文献   

15.
隧道三维电阻率E-SCAN超前探测反演与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将地面三维电阻率E-SCAN观测模式引入到隧道超前预报中,其中供电与采集电极都布置在隧道掌子面,可有效降低旁侧干扰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三维电阻率E-SCAN的隧道超前探测新型观测模式。建立了隧道三维电阻率E-SCAN超前探测地电模型,获得了敏感度矩阵分布特征:矩阵元素数值较小且相差悬殊;元素绝对值随深度衰减迅速;靠近供电与采集电极位置元素绝对值较高。为改善反演的深度定位问题,对敏感度矩阵中元素施加不同大小的增益因子,对原有敏感度矩阵中高值元素进行抑制,对低值元素进行增益,形成了基于敏感度增益因子的隧道三维电阻率E-SCAN超前探测反演优化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提高异常体的深度定位精度。开展数值算例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三维电阻率E-SCAN超前探测中,相较于常规光滑约束反演,反演优化方法在异常体的深度定位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钢筋超高性能混合纤维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抗压、抗拉)、高延性和高耐久性的优势,但其抗拉强度仍远低于抗压强度。将端钩型和哑铃型钢纤维按不同比例混合,采取自密实成型和常温标准养护方法,试验研究了配置440MPa纵向钢筋的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通过12根梁的静载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为2.0%和2.5%时,不同纤维混合比例的钢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钢纤维后梁的极限荷载和延性显著提高;在纤维体积率2.0%时,钢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比配筋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提高20%~41%,延性系数提高3.9~6.7倍。钢筋端钩纤维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延性较钢筋混凝土梁分别提高39%和5.1倍,钢筋哑铃纤维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高20%和3.9倍;钢筋混合纤维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介于钢筋端钩和钢筋哑铃纤维混凝土梁之间。参照现行规范提出了钢筋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图11表6参17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混凝土套管防屈曲支撑内部构造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设计并制作了6根混凝土套管防屈曲支撑试件,包括一字形和十字形两种钢芯截面及6种构造的混凝土套管。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套管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证明所设计的混凝土套管防屈曲支撑构造合理,耗能能力良好,满足结构消能减震设计对防屈曲支撑的要求。最后,针对混凝土套管防屈曲支撑的构造及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坡体病害地段利用隧道变形规律预测山体灾害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理论上讨论了弹性、弹塑性和流变岩体中隧道的变形特性,给出了隧道变形随地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为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根据。在讨论滑坡引起隧道变形开裂的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单滑面和多滑面滑坡中隧道的变形规律。在预测方法中提出了应首先评估被预测隧道的允许位移与变形量,给出了评估位移及变形量的方法。给出了建立预测时的计算分析方法即位移反分析法、弹塑性和粘弹塑性正演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深部巷道砂岩单轴压缩和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试验,测得砂岩的力学性质参数。根据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深部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岩石抗压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提高,围压从10 MPa增加到15 MPa时,抗压强度增幅达到40.3%。深部高应力下,砂岩承载后产生的变形及破坏形态与围压大小密切相关,其主应力差–应变曲线斜率随着围压的增加而明显变陡,破坏荷载增高。依据岩石力学特性,采用分类布孔,掏槽眼宜用直径f42 mm的钻头钻眼,其余的炮眼用直径f32 mm的钻头钻眼,缩短钻眼时间。掏槽眼采用中深孔不同阶微差斜眼掏槽方法,炮眼深度宜采用2.2~2.5 m,有利于巷道的进尺;周边眼采用小直径药卷光面爆破技术,有利于巷道成形。  相似文献   

20.
箱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复合弯扭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弯扭性能,完成了6根箱形组合梁的纯扭和弯扭试验,详述了在不同扭弯比下箱形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对裂缝发展和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箱形组合梁在弯扭复合作用下,极限扭矩和极限弯矩会相应提高的机理。对组合梁扭型破坏和弯型破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根据传统的弯剪扭相关方程而得到的相关公式的不合理性,并给出了在复合弯扭和弯剪扭下的相关公式,得到的结论能为组合梁计算和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