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聚落形态、村寨风貌、民居样式、文化习俗、传统产业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文章对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福湖村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介绍风貌、文化、产业三位一体的规划设计思路,从特色风貌塑造、文化保护与延续、产业转型角度入手,探讨民族特色村寨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民族特色古村寨为例,分析了广西民族古村寨原始风貌保护和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通过对古村寨的人、民居和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和谐共生进行了研究,总述了"自然·古村寨·人"整体保护策略和发展途径,得出解决少数民族古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新平衡规划模式设计理念与对策,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截至目前,国家民委先后命名了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部分村寨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不仅拥有历史价值,还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我国特色村寨体系确立初期,整体研究较多,具体研究不足;策略研究较多,数据研究不足;羌族特色村寨知晓度和关注度很低 , 各类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很少。以形态学和类型学理论为基础 , 以四川省上午村西窝羌寨为例,从选址、空间组织、建筑、装饰以及建造习俗等方面全面研究其建筑学价值,总结其民居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具体保护措施,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截至目前,国家民委先后命名了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部分村寨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不仅拥有历史价值,还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我国特色村寨体系确立初期,整体研究较多,具体研究不足;策略研究较多,数据研究不足;羌族特色村寨知晓度和关注度很低,各类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很少。以形态学和类型学理论为基础,以四川省上午村西窝羌寨为例,从选址、空间组织、建筑、装饰以及建造习俗等方面全面研究其建筑学价值,总结其民居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具体保护措施,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十三寨为例,对其文化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村寨特色文化与村寨景观相互作用的三个特征尺度,进而提出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技术和方法,以期为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编制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7,(4)
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十三寨为例,对其文化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村寨特色文化与村寨景观相互作用的三个特征尺度,进而提出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技术和方法,以期为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编制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提高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水平的同时,保护建筑地方特色,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云南傣族村寨,综合运用建筑学、人类学的调查方法,从人类学视角对居民家庭结构、建筑发展,到价值取向、组织方法进行研究,由表及里的探寻少数民族村寨的更新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地方特色的措施。最后提出应建立人文、经济、建筑等多学科交叉的民族建筑研究体系,才能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仡佬族民居是贵州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仡佬族民居装饰的图案、造型、题材选择上阐述了民居装饰艺术的特色,分析了仡佬族民居装饰艺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旨在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少数民族古建筑进行挖掘、保护和研究,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黄丽燕 《江西建材》2023,(12):199-201
文中以华安县坪水村为例,分析了畲族民族特色村庄的特性,制定了村庄保护与发展规划,在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村寨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源流与区划、地方文化与制度、综合演变机制等方面阐释了文化地理学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方法与优势,探讨了文化地理学对于揭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质的路径,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与应用基础。并以瑶族为例,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框架,旨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1.
民居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融建筑功能、民族社会风俗、宗法观念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仫佬族民居建筑通过其特点来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及历史文化内涵,既是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产物,文章对仫佬族民居建筑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不仅为研究广西仫佬族民居建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且对有机整合地域资源,凸显地方特色优势,将仫佬族民居建筑对其文化保护与传承相互促进,推介并提升仫佬族文化知名度,使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融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拓展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和产业链条,实施旅游附加值扶贫“造血功能”,走一条开放式扶贫有效的捷径来发展区域经济,使民族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桂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传统建筑式样、村寨风貌以及民族文化等多方面都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同乐村为例,介绍少数民族特色村落保护方法以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5):14-20
由传统民居组成的村落在中国有着很大的数量。现代背景下,这些村寨大都面临着民族特色保护与发展的难题。湖南省通道县芋头村是一个未受到现代文化强烈冲击和根本破坏的传统村寨,侗族特色风貌保持良好。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芋头古侗寨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和典型经验,有助于其他民族村寨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实现遗产活化的过程,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大梨树村是一个满族人口占总人口76.6%的少数民族村落,是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章分析了大梨树村的聚落空间和文化空间形成机制,指出大梨树村的聚落空间结构、满族民俗村落、影视城、"干"字文化广场、"药王谷"文化在盘活民族乡村建筑遗产、活态传承满族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和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甘(孜)—阿(坝)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浓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吸引了大批自驾游客。甘(孜)—阿(坝)地区松潘县川主寺镇林坡村基于生态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理念,围绕区域"硬资源"(自然景观)和"软资源"(民族特色风情)来构建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体验式自驾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正民族特色民居的保护与利用主要是对少数民族村落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有价值的民族建筑的保护工作也越显紧迫。由于每个村落的民族特色民居情况不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保护:博物馆式保护对象:传统历史民居保存较好,新老建筑协调的村落。保护方式: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池倩魂 《四川建材》2023,(3):74-75+8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村落遭到破坏,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遭到建设与开发旅游的破坏甚至开始消失。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留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增强了社会向心力。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畲族钟厝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例,对其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对村寨景观的研究就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生活的传承以及将其与现代化发展的融合,而着眼于少数民族村落的村寨景观的研究却是村寨景观研究发展历程中较薄弱的一点。研究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的目的从风景园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湘西湘西少数民族村寨景观形成的民族地域性背景以及村寨景观发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收集、归  相似文献   

19.
以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为例,从中国建筑现状及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入手,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优势,提出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应用于白族民居中,力争推广应用到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民居建筑中,实现民族特色民居可复制性建造的设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升建筑品质和改善乡村建筑整体面貌,推动特色民居的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村寨是仫佬族文化传承的生活空间,其民居建筑记载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形式与精神内涵。广西罗城大勒罗村是国内现今保存完好的仫佬族原生村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记录仫佬族民居遗存现状,分析村寨所体现的物质技术特征与文化艺术形态,以期警醒世人关注正在衰败的仫佬族传统民居,为仫佬族村寨民居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一手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