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预康复对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40例60岁以上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从入院至术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术前教育,训练组在常规术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预康复。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及术前进行肺功能评估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以评定训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肺功能及6MWT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系统的呼吸和有氧训练,训练组术前FEV1、FVC、PEF及6MWT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6MWT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训练组肺功能变化值(术前-入院)dFEV1、dFVC和d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d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术后1月内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术前系统预康复可提高6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预康复的60岁以上肺癌患者术前运动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报道证实缩唇呼吸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促症状和运动耐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目的:试验以缩唇呼吸为对照,拟观察呼吸生理为导向呼吸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分组设计,于2006-10/2007-12在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参试者:按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标准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男51例,女9例.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运动训练8周,3次/d,15min/次;阳性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唇呼吸运动训练8周,3次/d,15min/次;阴性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呼吸运动训练,每组20例.主要观察指标:呼吸困难MRC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6min步行距离、最大呼气口腔压和最大吸气口腔压.结果: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呼吸运动训练过程中退出试验的分别有3,5,5例.①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呼吸运动训练后的MRC评分均比各自呼吸运动训练前下降(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6min步行距离、最大呼气口腔压和最大吸气口腔压均比各自呼吸运动训练前增加(P<0.01, P<0.05),其中实验组呼吸运动训练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6min步行距离、最大呼气口腔压和最大吸气口腔压比阳性对照组增加(P<0.05).②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呼吸运动训练前、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呼吸训练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胸腔镜肺减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拟行胸腔镜肺减容术的病人4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呼吸训练组20例.对照组按胸外科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呼吸训练组除按胸外科的一般护理常规外采用予膈腹肌式深呼吸训练、人工阻力呼吸练习、上肢肌力的训练,观察术后病人康复的情况.结果 训练组术后肺部并发症也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P<0.01);训练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患者能坚持正确的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食管癌术前宣教、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呼吸方式、呼吸体操、咳嗽排痰、步行训练等。治疗前、后,2组患者均接受呼吸功能Borg量表评定、6min步行测试(6MWT)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记录患者的室内步行开始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org评分、6MWT评定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org评分、6MWT评定及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358.03±67.61)m]明显较好(P<0.05)。治疗组治疗后室内步行开始时间[(5.48±2.83)d]、引流管拔除时间[(6.38±2.92)d]及住院时间[(13.65±2.4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呼吸训练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并缩短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12月份入院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的护理措施,另外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增加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测量其运动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和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心率和收缩压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入院时(P0.05),且出院时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12月31日100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及VA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掌握正确的排痰和呼吸方式,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与传统的呼吸道管理技术(扣拍、震动)相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外科住院患者中募集到106例肺癌患者,将符合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分别有2例患者中途退出,共有7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试验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59.05±10.57)岁;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3.95±12.59)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常规的物理治疗基础上,将传统的2次/天,10min/次的扣拍震动,换成2次/天,每次6—8个循环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拔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心肺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试验组术后的拔管天数要小于对照组(1.41±0.60 vs 2.84±1.07,P0.05),术后第4天的6min步行距离试验组大于对照组(377.46±67.95 vs 328.48±89.17,P0.05),术后第4天FEV1和FVC与术前相比改变值试验组要小于对照组,分别是(0.55±0.38 vs 1.03±0.45,P0.05;0.84±0.20 vs 1.22±0.48,P0.05),虽然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分别是(11.76±3.56 vs 13.73±4.90,P=0.054)、(5.56±2.64 vs 6.16±2.40,P=0.3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呼吸道管理技术相比,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以缩短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拔管天数,促进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从而起到快速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未化疗仅给予支持疗法的Ⅲa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未化疗的Ⅲa期肺癌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给予Ⅲa期肺癌患者常规疾病治疗与护理及出院后跟踪护理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2组均在常规支持治疗第6周末进行6 min步行试验,采用Brog量表进行呼吸困难分级和疲劳分级评分,并计算心率变化分数和血氧变化分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疲劳评分、心率变化分数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min步行试验可反映Ⅲa期肺癌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行胸部手术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98例,训练组围手术期运用有针对性的呼吸功能训练,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训练和常规护理,观察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训练组术后高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除引流管后胸部X片比较,训练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咳痰效果及咳痰自信心比较,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行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9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技巧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训练,每天训练4次,每次训练20min,共训练10d。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及术后第7天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呼吸肌力量检测、6min步行试验(6MWT)和Borg疲劳量表评分,并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时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同时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诺丁汉健康量表(NHP)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时2组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均急剧下降,Borg评分明显增加,随后逐渐好转,但与入院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6MWT、Borg评分、术后HADS焦虑评分、NHP总分、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及身体活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减轻术后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The emergency practitioner has a wide array of procedures in his armamentarium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dysfun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spirometry, peak expiratory measurements, and trans-tissue monitors, coupled with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can offer a concise picture of pulmonary status. Further emergency medicine research in these areas will provide exciting methods of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treatment responses fo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呼吸操对开胸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呼吸操训练对食管癌及肺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准备。实验组除按常规准备外,术前1~5d对患者进行呼吸操的强化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训练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最大通气量(MVV)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有提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肺部并发症的例数明显降低。结论开胸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能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况雪梅 《现代护理》2007,13(4):924-925
目的观察呼吸操训练对食管癌及肺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准备。实验组除按常规准备外,术前1~5d对患者进行呼吸操的强化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训练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02)、最大通气量(MVV)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均有提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肺部并发症的例数明显降低。结论开胸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能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呼吸操训练对食管癌及肺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准备.实验组除按常规准备外,术前1~5 d对患者进行呼吸操的强化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训练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最大通气量(MVV)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有提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肺部并发症的例数明显降低.结论 开胸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能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