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厂商也纷纷加入到这一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用户在关注产品性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手机品牌、手机厂商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读者的须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源泉,本刊特在新春来临之际推出“知名手机品牌巡礼”系列专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手机企业的成长历史、人文文化及企业特色,共同感受手机世界中绚丽多姿的另一面。这是一个激情飞扬的时代,手机产品充满着激情、市场竞争创造着激情、用户更渴望获得激情.因此我们的首站选择了手机行业的后起之秀:东信.在它的企业文化中我们感受到的正是一份强烈的激情。  相似文献   

2.
深蓝 《数字通信》2004,(23):85-89
据最新一次人口普查也就是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乡村人口有8.0739亿占总人口的63.91%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更是一个相当大的商场,手机市场也是如此.受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网络服务等方面的限制农村的手机市场起步要晚于城市.客观地讲在城市第一轮消费潮过去之后,才开启了农村市场的大门而在手机功能网络不断更新换代的时候,农村手机市场才步入了高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手机的需求最越来越大。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目的中国手机机用户已达4.43亿,2006年全国手机产量3.4亿部,2007年的于机销售量将达1.3亿部。看上去中国手机市场供需两旺,一片欣欣向荣,其实在繁荣的表象下面,已暗藏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4.
《数字通信》2007,(6):14-16
近年来持续走红的智能手机,已经从第一代简单曲PDA手机发展到了第二代电脑手机.然而“2007年的全球手机市场注定要引发一场地震,引发这场地震的就是第三代智能手机Service Phone.[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蜂窝手机市场日渐成熟,2005年销售量超过7.5亿部。整个手机市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中购买升级换代手机的老用户.另一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购买第一部手机的新用户。 升级换代的市场要求手机具有更多的新功能.包括增强的音频和视频功能,以便利用先进的空中接口,因为网络从GSM演变到GPRS、EDGE.一直到3G。这个市场还需要多模功能的手机——在一个手机中包括多种蜂窝通信标准或者集成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6.
杨涛 《数码》2004,(11):68-71
回想去年年来的手机市场,以索尼爱立信P908.摩托罗拉A768.多普达696等为主的智能手机着实火了一把,也让手机在功能方面进行了一次洗礼。那时候也有很多人认为智能手机会在今年大红大紫,成为当然的主流。然而.手机在功能方面虽然一直在发展.但却衍生出拍照手机商务手机.娱乐手机等不同的形态.在过去意义上的综合性能的智能手机新品却并不多见。作为摩托罗拉A768和索尼爱立信P908的升级作品,摩托罗拉A780和索尼爱立信P910c这两款智能手机终于在年底和人们见面了,同时出现在手机市场的选两款重量级作品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这里就向大家一一进行展示。  相似文献   

7.
王莹 《电子产品世界》2004,(12A):143-144
中国已经有2.6亿手机用户,是全球第一大手机市场。中国也正成为世界的手机生产大国,据Gartner预测,2004年底,全球每3部电话中就将有1部是在中国生产的;iSuppli预测,2004年中国的手机产量将达到1.8亿部。  相似文献   

8.
《电子产品世界》2007,(3):44-44
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称,诺基亚在2006年扩大了在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手机出货量超过了其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的手机出货量的总和。摩托罗拉2006年全年的手机出货量真正实现了飞跃。摩托罗拉2006年的手机出货量从2005年的1.46亿部增长到了2.174亿部。  相似文献   

9.
阴志华 《通信世界》2007,(19B):25-25
在手机市场新宠迭出、外资品牌尽显风流的态势下.恒基伟业以创新技术和理念推出了震撼世界通信市场的全球首部光能手机,这不仅标志着手机产业的发展叩开“光能时代”的大门.同时也意味着以恒基伟业为代表的国产品牌,走上了与国外品牌比肩.引领潮流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实现销量7378.6万部,销售额118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8.1%和10.4%,连续三年的市场销售量复合增长率由43.6%降低到26.6%,销售额的三年复合增长率也由26.1%降低到14.8%。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增长率和销售额增长率较前两年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以上数据表明:中国手机市场高速成长期结束,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期。2004年预计手机销售额达到8214.6万部,销售额达到1273.3亿元。  相似文献   

11.
近来,手机电视的市场逐渐热了起来。然两,由于在网络传输.手机价格.屏幕显示等方面的原因.以及产业监管不明和产业链不完善,手机电视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子商情》2006,(9):50-50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手机消费国,到2005年底,手机用户3.9亿户。但是,这个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中国中西部尤其在农村地区,通信设施还是相当落后的,用句比较时髦的话来说还有数字鸿沟。几年前,手机市场“井喷”的时候,中国电信市场在跨国电信公司眼里就是新大陆。13亿人口、广阔的疆土、持续高速增长的GDP以及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手机保有量,都强烈刺激着电信企业的神经。“井喷”之后,手机市场经历了持续的价格拉锯战。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手机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多功能手机加速发展的一年.各种款式的多功能手机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有关专家认为.2007年,多功能手机将成为手机市场竞争的新焦点。欧洲市场去年销售了5000多万部多功能手机,占多功能手机全球总销量的41%。在未来5年内.欧洲将继续占有最大的销量份额,而亚太地区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销量第二的位置。多功能手机将把终端市场打造得更为精彩,使消费者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化手机,将成为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一个新热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夏普WS004SH     
《数字通信》2006,(14):26-26
与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节节败退有别,日系手机在本土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款款个性十足而又各有千秋的新品手机更成为日本手机市场独特的风景线。就在最近.夏普为Willcom推出的一款WS004SH就凭出众的造型和不俗的配置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手机行业的发展,手机设计产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1999年第一家手机设计公司的出现发展至今,中国手机设计公司已超过300多家。但目前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手机设计公司之间出现恶性低价竞争,整个手机产业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中国手机设计公司需要重新定位寻找正确路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哲 《数字通信》2006,(15):117-117
步入七月.天气越来越热.手机卖得也越来越火。暑期是手机销售的旺季.精明的商家自然会倾尽全力打好这场手机促销战。因此.促销杀手铜——降价就成为本月手机市场的主旋律。总的来说.几款备受关注的机型本月都有所降价,而且降幅不小。这里,我们就为你带来七月手机行情综述.希望里面有让你心跳的机型。  相似文献   

17.
小睿 《数字通信》2005,(13):90-92
本刊曾经介绍过索尼爱立信手机的测试过程.今天我们将带大家看看西门子手机在出厂前会经过什么样的严格测试。与索爱手机追逐时尚、追逐潮流并且迅速窜红不同.西门子手机则一直给人“务实”的印象。尽管西门子手机目前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西门子手机在手机市场中依然有其特殊的地位不可被忽略。作为老牌的手机企业,西门于手机的研发有严格的流程,每一款手机在投放市场前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测试,目前西门子在幕尼黑、上海、坎普林特伏特以及奥尔堡等地拥有其手机测试中心.以对应不同地区西门子手机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移动电话市场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在1999年时手机用户数为3 300多万,是世界第三位,而现在手机用户数已超过1亿,并以每月500万户的速度增加,居世界第一。如此巨大的市场,使国内外手机制造厂商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但手机市场繁荣的同时却也隐含着许多问题。因此既要市场的繁荣,又要对市场进行规范,如何做好市场的发展与规范间的协调,以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的保证,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手机市场的现状我国的移动通信业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9.
手机发展态势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手机制造商开始不断地在手机中加入新功能,寻求产品差异化.以适应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就各大手机厂商产品发展和规划来看,多样化的外形设计、快速普及的彩色显示、附加的照相功能、强调多媒体影音及功能强大的智能型手机,都已成为当前手机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年刚刚开始,有关手机市场不利的消息纷纷传来,手机严业正面临看新一轮的调整。值此手机产业整体大动荡之际,本刊“产业市场”栏目干1月27日围绕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趋势及企业如何应对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引起了读的极大兴趣。本期“产业市场”栏目将继续手机话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