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旭红 《华中建筑》2005,23(4):97-99
在当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适应环境、展现个性、有鲜明特色的中小学校校园,是校园规划设计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华中师大附中东莞分校规划设计,探讨当今校园规划中的体现校园特色的思路与理念。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大学校园规划当代转型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占鹏 《华中建筑》2006,24(8):77-80
我国的大学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正处于转型期。校园规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型,以适应当代校园建设的需求,一直是有关人士密切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我国当代校园规划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转型期”为背景,通过从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基本层面:校园空间(设计对象)、设计者(人)、设计信息中介(工具)为切入点,探讨了实现我国校园规划设计转型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集人才、科研、技术于一身的大学校园具有绿色示范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引领特征,因此更应充分重视绿色校园的建设。校园规划是绿色校园建设的开端,从场地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校园功能与总体结构模式、发展控制模式与预留用地、交通系统、气候适应与校园物理环境等多层面对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建构系统性的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方法,并结合实际校园规划项目,为解决绿色大学校园建设中的规划设计问题和提升绿色校园设计成果的环境性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国内外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变化历史的分析,指出校园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组织及其规划设计原则.结合近期正在实施的华中师范大学分校校园规划,对我国当前大学校园另辟分校的校园空间形态规划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盐城中学南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环境建设和建筑设计与现代教育理念变革相关。通过江苏省盐城中学规划设计工程案例研究,论文着重从构思理念、道路组织、空间序列、建筑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设计原理与现代校园规划建设的关系,并指出城市设计同样应成为我国未来校园规划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高校校园规划中,遵循生态理念是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介绍了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的绿色校园规划设计案例。这一案例的规划建设以生态理念为导向,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将生态设计与校园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交通设计紧密结合,并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和教学科研中。规划设计从生态规划布局、海绵校园设计、绿化系统设计、慢行交通规划、绿色建筑规划和固废处置规划等方面展开,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注入活力。这些可供类似的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姜帆 《华中建筑》2015,(3):112-116
在日益强调绿色校园建设的今天,从规划伊始就引入生态设计定量分析手段来辅助绿色校园的科学建设,实现对绿色校园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保证校园建设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各个环节更好地实现绿色生态设计的效果,对校园规划设计理论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完善绿色校园设计实践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为例,介绍校园概念性规划阶段引入物理环境仿真模拟技术的方法流程和设计成果,并对其园区规划设计与室外风环境、热环境仿真模拟、建筑单体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加州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系统。文章选取加州大学具有独立校园的八所分校,从各自学校的规划发展历史入手,梳理了加州大学从一个主校园到八所分校园并存的规划发展历程。然后对八所分校的校园规模和交通规划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出两者之间是相互制约和发展的。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八所分校校园规划的共通点,形成结论,以期对我国高校的多校区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应结合自身的化、地域特点。沈阳工业大学的规划设计理念为:“现代、绿色、和谐、发展”,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贯彻在新校园规划、设计、建设始终,同时为探索现代大学校园规划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近期正在实施的华中师范大学分校校园规划设计,强调尊重和发掘基地特征,以曲水绿荫为环境设计主体,采取整体而有弹性的校园规划设计方法等。对我国当前大学校园另辟分校的校园规划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规划设计中自然价值观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  胡纹 《规划师》2004,20(2):34-36
郑州工程学院新校区规划强调自然要素的先决作用,运用循因而变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有机生长”的城市建设整体观,教学区、学生公寓区、运动场地区和“生长轴”、“绿轴”,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的规划设计实践过程。西区规划一方面继承了东区“大学园林”的基本构想,塑造了富含地域特色的湿地校园,另一方面针对东区在实际使用中的不足之处,在新的校区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3.
窦建奇  王扬 《华中建筑》2009,27(9):114-116
山地大学校园强调对于原始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突出原生态设计理念。在暨南大学华美国际学院的规划实践中,从整体性秩序、适应性机制、有机性建筑三个方面把握设计,构建山地大学校园的适应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瑜  顾灵 《华中建筑》2005,23(1):120-122,138
在兰溪兰荫中学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学校规划本质意义和终极目标的思考,从基地场所特定的自然环境特征出发,营造了一个“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神”的诗意校园。  相似文献   

15.
从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单体建筑形态、绿化景观等方面论述了山水校园规划设计的新概念,并通过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实践与探讨,印证和丰富了这一理念,对类似校园的规划设计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地校园本身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艺术学校自身需要具有文化个性,两者的融合更渴求以适地性的地域技术、灵动多变的艺术空间彰显特色校园的构建。文章以重庆艺术学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通过校园规划和地形环境的完美融合、校园规划与艺术特色的有效发挥、个性化建筑设计表达地域文化这三个设计方法,从尊重地形、规划布局、建筑布置、景观空间、生态系统、地域文化等多方面来探讨艺术个性与内涵校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策略,旨在为山地个性院校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校园设计导则作为基本原则贯穿校园设计的策划、规划到建筑单体设计程序,是整合校园整体设计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云南昭通师范专科学院新校区设计导则为例,详细介绍了其系统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围绕创造“五境”目标,以“承传文脉、交融情景”为理念和主题,在融糅“山、水、庭、林”、推行生态造园等思想指导下,运用“十”宇型文化景观轴、蓝色水体景观带、绿色廊道网以及绿色景观基质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实现“一山二轴、三脉四时、十二景点、二十四桥”的校园绿地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9.
珠海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峥屏  但秋君 《规划师》2006,22(5):27-29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已成为制约珠海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新时期珠海西部地区村镇规划应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以集约利用土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原则,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立合理的镇村体系,改善中心村居住环境和村庄建设面貌,建设农村新家园.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4)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Bailuxi Wetland in University of Sanya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urvey—analysis—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Bailuxi Wetland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he six subsystems of green space, activity, road, animal, plant, and sound. Then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esign of the Bailuxi Wetland landscape, the optimization adjustment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sub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design between human and the animal, plant, and sound systems were proposed. This study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effective advice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ampus wetland landscap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example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ampus wetland landscape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1)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are prerequisit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landscapes;(2)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ubsystems in the campus wetland system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maintaining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ampus landscape pattern;(3) the degree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plants, and sounds affects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f campus wetland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