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梯度升温的方法合成出了高分子量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MDAAC),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体系的pH值以及络合剂Na4EDTA的用量对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起始反应单体浓度为60%,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用量为0.2%(/单体质量),反应体系pH值为5,Na4EDTA用量为0.003%(/单体质量)。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产物PDMDAAC的特性黏度为1.64dl/g,并对产物进行了FT-IR表征,结果证明合成出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并讨论了其在AKD熟化方面的应用,在乳化AKD过程中加入3%用量的PDMDAAC(/乳液质量),其施胶效果较未添加PDMDAAC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实验合成高电荷密度的聚胺型AKD乳化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MDAAC),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二烯丙基胺的质量比、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反应体系的p H值对PDMDAAC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电荷密度的影响。将合成的PDMDAAC用于乳化AKD,探讨了PDMDAAC合成条件对AKD乳液稳定性能以及PDMDAAC电荷密度对纸张抗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MDAAC较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单体DMDAAC与二烯丙基胺的质量比为100∶4、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0.10%、反应体系的p H值为5。合成的PDMDAAC使AKD乳液稳定性增强,并使纸张抗水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PDMDAAC的合成及其AKD施胶熟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水溶液合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MDAAC),并将合成产物作AKD的熟化剂以提高AKD的快速熟化性能。结果表明:40%单体浓度聚合的合适工艺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7h,引发剂0.3%。合成产物能提高AKD的熟化效率,纸页的下机施胶度可达到85%左右,适度控制PDMDAAC的电荷密度和分子量有助于改善AKD的施胶熟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具有高电荷密度、高黏度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并探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引发剂滴加时间等因素对合成PDADMAC特性黏度和电荷密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PDADMAC作为熟化促进剂在AKD表面施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引发剂用量为0.4%、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滴加时间为4h时,得到的PDADMAC各项性能最佳;所合成的PDADMAC特性黏度为80 mL/g、电荷密度为5.8 mmoL/g时,用作AKD熟化促进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选用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二烯丙基胺为原料,以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一种聚阳离子固色剂.考察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冰醋酸用量、交联剂用量对耐汗渍色牢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5℃、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二烯丙基胺质量比为100:7、引发剂用量为0.1...  相似文献   

6.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偶氮.过硫酸铵复合引发体系,采取一次性加料方法,以特性黏数为主要考核指标,对10%阳离子度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进行了制备工艺优化研究。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偶氮引发剂用量、过硫酸铵用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用量和脲用量对产物特性黏数和溶解时间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单体质量分数为17.5%.偶氮引发剂用量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6×10^-5,过硫酸铵用量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4×10^-4,Na2EDTA用量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2×10^-4,脲用量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10^-3,产物特性黏数为15.8dL/g,溶解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7.
《造纸信息》2014,(9):62-62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梁聪慧等人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具有高电荷密度、高黏度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并探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引发剂滴加时间等因素对合成PDADMAC特性黏度和电荷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二烯丙基胺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无甲醛固色剂,探讨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冰醋酸用量对产品固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合成工艺为: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m(二烯丙基胺)∶m(丙烯酰胺)=100∶16∶3.3,引发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均为1.6%(对单体质量),冰醋酸15%(对单体质量).合成的固色剂应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固色处理,结果表明:织物的色牢度提高了0.5~1级,色光基本不变,与Fix-600的固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共聚单体,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作为稳定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梳酸亚铁(FeSO4)作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在硫酸铵溶液中成功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乳液。在优化条件下,CPAM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6,电荷密度为2.2mmol/g,平均粒径为6.01μm,且稳定性和溶解性良好。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F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差式扫描热量计(DSC)对CPAM乳液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王海峰  管永华  朱国华 《印染》2012,38(12):26-28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水性阳离子固色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并与市售固色剂比较.自制固色剂的优化合成工艺为:引发剂过硫酸钾0.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2%,65℃反应3h;优化的固色工艺为:固色剂2~3g/L,60℃固色30 min,浴比1∶30.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固色后,活性翠蓝染色棉织物的摩擦牢度提高0.5级,皂洗牢度提高1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低硫低磷甘蔗制糖澄清新工艺,该工艺过程使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重硫氧、聚磷硅酸锌对甘蔗混合汁进行澄清脱色。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甘蔗混合汁重力纯度差、脱色率和除浊率的影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敏感性分析,获得新工艺优化条件为:预灰pH 6.3±0.1;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用量7 mL/L(配制浓度2%);重硫氧用量1.1 g/L;聚磷硅酸锌用量3.0 mL/L(配制浓度10%);聚丙烯酰胺用量2.5 mg/L;中和pH 8.3;一次加热温度65±5℃;二次加热温度100±2℃。结果表明,低硫低磷甘蔗制糖澄清新工艺优于传统制糖工艺。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接枝苯丙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2O2-FeSO4双组分氧化还原体系中,以壳聚糖为主链,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N-羟甲基丙烯酰胺(HM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主要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苯丙共聚物乳液,并将其用作文化用纸的表面施胶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壳聚糖接枝苯丙共聚物乳液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接枝苯丙共聚物乳液较佳的合成条件为:m(单体)/m(壳聚糖)=25,m(过硫酸钾)/m(壳聚糖)=3,m(FeSO4)/m(H2O2)=0.03,HMAM用量6%(对乳液质量),m(St)/m(BA)=2.5;壳聚糖接枝苯丙共聚物乳液可提高文化用纸的施胶度、印刷表面强度、耐破度和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为主要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分别合成了环境友好型的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BG)造纸湿强剂。研究表明:阳离子型乳化剂使PBG聚合物阳离子化,不仅使乳液的转化率相对较高,而且能使纸张的湿强度达到35.68%,同时提高纸张的干抗张强度,且对纸张的撕裂度、耐破度都有一定的增强效果。GMA赋予聚合物乳液环氧基团,与纸张中的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形成耐水的交联网络,综合考虑价格因素,GMA的用量控制在10%左右即可产生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苯乙烯(ST)为原料,在反应温度是55℃、单体总质量分数是50%、m(AM):m(DADMAC):m(ST)=5:4:1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AM-DADMAC-ST三元共聚物(简称PAMDAST-541),并探讨了该聚合物在再生瓦楞纸浆中应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PAMDAST-541的添加量为0.3%时,纸张的抗张指数从20.56 Nm·g(-1)增至26.72Nm·g(-1);环压指数从5.08 Nm·g(-1)增至7.22Nm·g(-1);打浆度从45.5°SR降至39°SR;白水浊度从45NTU降至31.1NTU。  相似文献   

15.
以N-羟甲基双丙烯酰胺(NMA)为交联性单体、2-巯基乙醇为链转移剂,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mAPS∶mNaHSO3=1∶2)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了支链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然后用乙二醛对合成的CPAM进行改性,制备了乙二醛改性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树脂(GPAM)。结果表明:当丙烯酰胺用量为55%、NMA用量为8%、2-巯基乙醇用量为1.0%、DMC用量为5.5%、引发剂用量为0.5%(wt)、乙二醛用量为30%(wt)、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140min时,产物的增强效果较好。当用量为0.3%时,纸张的干抗张指数提高了24.6%,湿抗张指数提高了381%。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在氧化还原体系中,以淀粉为主链,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N-羟甲基丙烯酰胺(HM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阳离子含氟苯丙共聚物瓦楞纸表面施胶剂,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是:m(单体):m(淀粉)=2,m(St):m(BA)=2.5,m(过硫酸钾):m(淀粉)=0.5,w(FM)=0.3%。当施胶浓度为0.6%时,施胶度可达5min。  相似文献   

17.
淀粉接枝苯乙烯-丙烯酸酯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淀粉分子链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HMAM)单体,合成了一种淀粉接枝表面施胶剂。探讨了过硫酸铵、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过硫酸铵用量为5%,m(FeSO4)/m(H2O2)为0.03,m(单体)/m(淀粉)为2,m(St)/m(BA)为3,HMAM用量为3%。当施胶浓度为0.09%,硫酸铝用量为0.3%时,施胶度可达60s。  相似文献   

18.
在H2O2/FeSO4双组分氧化还原体系中,以酶改性木薯淀粉为主链,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酶改性接枝物乳液。探讨了α-淀粉酶改性木薯淀粉的工艺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酶改性淀粉接枝物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酶改性淀粉接枝物乳液有很好的施胶性能,当聚合物乳液用量为施胶液的0.5%时,施胶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