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10kV可控硅分级电压调节器的主电路和功能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压合格率是电网运行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为提高 10 k V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水平 ,保证 10 k V电网电压合格率在允许范围内 ,提出研制一种用于 10 k V配电网 ,能够进行双向电压调节 ,基于可控硅开关控制技术的新型电压调节器。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表明 ,认为桥形开关补偿电路是研制该电压调节器的最佳选择 ,提出的电压调整、保护和控制等功能能满足电压调节器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某供电公司电网无功电压的管理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地县一体化AVC系统的建设模式;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了地区电网220 k V,110 k V及35 k V厂站无功电压的一体化管理,增加了地调无功在线调节资源,提升了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蒙古电网部分地区供电电压合格率指标管理不规范、电压合格率数据失真等问题,建成了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电网供电电压监测点数据的自动远程采集、统计功能,通过分析系统中各监测点的数据及关联线路情况,可辅助用户开展电压异常测点分析及治理工作,有效提升内蒙古电网供电电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推动内蒙古电网电压无功的精益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让我们首先看贵港供电局以下一组数据:2009年1-4月城市供电可靠率99.879%,同比提高0.012个百分点;农村供电可靠率99.302%,同比提高0.119个百分点;综合电压合格率99.41%,比广西电网公司下达的指标(99.20%)高出0.21个百分点,其中A类电压合格率99.39%,B类电压合格率99.46%,C类电压合格率99.47%,  相似文献   

5.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供电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且供电电压合格率是一流供电企业的标准。湘潭高压管理所集控站所辖的10个110kV变电站,均是A类监测点,要求电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因此,如何保证110kV变电站电压合格率成为了集控站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电世界》2016,(11)
正1六安配电网D类电压合格率现状D类电压是指380/220 V低压网络和用户端供电电压。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电压、电网谐波及技术线损管理规定》,六安城区配电网D类供电电压监测点设置在220 V低压用户端,每50台公用配电变压器至少设1个电压监测点,监测点均设在有代表性的低压配电网首末两端,共设置26个监测点实时监测用户端电压。电压合格范围为不  相似文献   

7.
边庆华 《广西电力》2014,37(6):77-79
针对崇左电网A类电压合格率低于年度指标的问题,通过分析2013年1月-6月崇左电网14个A类电压监测点的电压合格率数据,发现A类电压合格率低与AVC系统策略、远动装置、电容器组容量匹配和电网结构等因素有关.结合电网实际,提出了优化AVC系统策略、升级远动装置版本、增加无功就地补偿容量等提高A类电压合格率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实施后,崇左电网A类电压合格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上因中压电网采用不同的电压等级形成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电网电压层级的区别,较为常见的中压电网电压等级主要包括6k V、10k V和20k V等。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地区中压电网采用10k V电压等级,但也有局部新区尝试采用20k V电压等级,其中应用最早的为苏州工业园,其后在辽宁本溪、上海昆山等地相继得到应用。基于历史原因,目前东莞市采用220/110/10k V电压层级供电方案,电网基本已覆盖全市,只在极少新规划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网电压管理业务中出现的电压合格率指标虚高、统计粗放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管理业务的电压合格率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在原有的电压合格率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效用函数分析法对现有的四类监测点分别给出其相应的下级指标、合成模型及计算方法。经案例分析验证,该指标体系基本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反映供电电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电压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供电负荷和供电半径等对配电网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以供电区域预测的供电功率、期望的供电半径、要求的年最大供电小时数等基准,构建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指标,并针对35 k V与10 k V、110 k V线路供电能力的不同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经济效益指标模型的形式。对35 k V与10k V、110 k V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关联分析,剖析35k V与10 k V、110 k V电网建设的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