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研究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作用,采用ELISA法对不同时间的实验组鲤鱼肝脏、肌肉和肾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TDI评价.结果显示,鲤鱼肌肉(干重)中的微囊藻毒素质量分数在实验24 h后达到其峰值,为0.11 ng/g;鲤鱼肾(干重)和肝脏(干重)中的微囊藻毒素质量分数在实验1 h后达到其峰值,分别为1.29 ng/g和0.82 ng/g;不同时间鲤鱼体内不同组织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量从大到小为肾、肝脏、肌肉.本实验为长期低剂量摄入微囊藻毒素对人体的慢性和潜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确定其在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LR (MC-LR)是淡水蓝藻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毒素,通过接触、饮用等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对产微囊藻毒素-LR的铜绿微囊藻进行培养,采用超声波破碎、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最终获得微囊藻毒素-LR纯品,为微囊藻毒素-LR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pH对氯氧化微囊藻毒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试实验研究了pH值对氯氧化黄浦江原水中两种微囊藻毒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游离氯氧化微囊藻毒素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较低的pH值有利于两种微囊藻毒素的氧化降解,pH值为6时的MC-LR的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较pH值为7.25时提高了16倍,原因在于较低的pH值增加了HOCl在总游离氯中的比例,而HOCl与微囊藻毒素分子之间的反应为游离氯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 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品牌C18反相固相萃取柱、萃取柱活化时间、萃取柱空气干燥时间、淋洗液和洗脱液种类对微囊藻毒素LR的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测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样品前处理和分析的最佳条件。该法的检测限可达0.02ug/L,线性定量范围为0.1~50ug/L,提取回收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藻毒素.本文制备了一种对微囊藻毒素MCLR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功能化磁性微球.由于其表面功能化壳聚糖分子的成功修饰以及磁性核的存在,该微球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同时易于磁性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MC-LR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随着MC-LR浓度的增大、p H的降低,吸附量增大.鉴于此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磁学性质及良好的吸附性能,很有潜力应用于环境水中生物污染物MC-LR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两种预氧化剂处理高藻水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预氯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这两种目前最常用的预氧化工艺对高藻水及微囊藻毒素、致嗅物质的处理效果,探讨处理过程中藻毒素、致嗅物质的释放程度.结果表明,两预氧化工艺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混凝工艺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预氯化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最高可增加1倍以上),而高锰酸钾预氧化则几乎不会影响水中溶解性藻毒素的浓度,原因在于两氧化剂对微囊藻毒素氧化和藻细胞破坏的顺序差异;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致臭物质的控制效果要明显强于预氯化.对于暂没有条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的水厂,高锰酸钾预氧化是应对高藻水源水的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Fe_3O_4磁性粒子,并采用溶胶法在其表面修饰十八胺(ODA),制得易于富集微囊藻毒素的Fe_3O_4@ODA@SiO_2磁性粒子,通过扫描电镜、震动磁强计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对水中MC-LR和MC-RR两种藻毒素进行富集,取得了高效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9.
ClO_2对微囊藻毒素(LR)的去除效果和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二氧化氯C lO2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及反应特征,探讨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时间、C lO2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 lO2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C lO2对MC-LR的去除率与C lO2投加质量浓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性,其中C lO2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pH值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当pH值分别为1.25或10.56时,对MC-LR去除率可达99%以上.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C lO2与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特征符合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494 77×10-3/m in.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二氧化氯ClO2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及反应特征,探讨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时间、ClO2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ClO2对MC-LR的去除率与ClO2投加质量浓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性,其中ClO2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pH值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当pH值分别为1.25或10.56时,对MC-LR去除率可达99%以上.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ClO2与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特征符合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494 77×10-3/min.  相似文献   

11.
对无花果曲霉的植酸酶分子结构、氨基酸残基功能及基因工程技术与酶的生物合成、调控等进行论述,并综述了植酸酶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藻类及藻毒素严重污染了水环境,不仅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蓝藻的起源、特性及其危害,并综述了有关其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最后,对蓝藻毒素降解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粤蓝链霉菌是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近期发现的能够产生榴菌素的链霉菌新种.在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左翼存在一个可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gra-orf7.为了解该基因的生理功能,通过PCR-targeting方法构建了粤蓝链霉菌gra-orf7缺失突变株.表型分析结果显示,gra-orf7缺失突变株在菌落形态、产孢能力、孢子形态以及色素(榴菌素)最终产率等方面与野生株均无显著差异,但产色(榴菌素)时间延迟约1h.结果暗示gra-orf7基因编码的STPK在粤蓝链霉菌中可能参与了与榴菌素生物合成有关的上游调控信号的传导,但其具体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前期研究表明,MgCl_2胁迫不但可以提高TGase的产量,还会影响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LuxR家族蛋白的表达.为了研究LuxR家族蛋白对茂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mobaraensis)TGase生物合成以及菌体生长的调控作用,利用pKC1139为载体,构建luxR基因阻断质粒,通过PEG介导的质粒转化将其转入S.mobaraensis原生质体中,利用单交换同源重组法将整个重组质粒插入到茂原链霉菌基因组中构建S.mobaraensis luxR家族蛋白基因阻断突变菌.利用菌体干重法对比突变菌和野生菌菌体生长变化,利用比色法研究两株菌TGase生物合成的变化,找到LuxR家族蛋白基因表达与TGase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研究采用单交换同源重组的方法可以成功地构建出S.mobaraensis luxR基因阻断突变菌株.通过对比野生菌与阻断菌株生长和TGase活力的变化发现阻断luxR基因会导致菌体生长受阻,TGase合成延迟,并且表达量显著下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luxR基因可能是S.mobaraensis合成TGase必不可少的正向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影响藻毒素MC的检测条件后,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中微量藻毒素的方法.此方法对于MC-RR的准确度、精密度可达1.06%、1.35%,MC—LR的准确度、精密度为2.75%、0.42%,且在0.1~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都可达到0.999.对圆明园水样进行藻毒素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地检测水样中的微量微囊藻毒素.圆明园水样MC分析显示其水中含有MC—LR及MC—RR,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4%、91.7%.  相似文献   

16.
考察过量表达解除反馈抑制的苏氨酸脱水酶对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将解除反馈抑制的苏氨酸脱水酶基因ilvA(F383V)连接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质粒pXMJ19,过量表达于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LW.经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产酸实验,与出发菌株C.glutamicum YILW相比,耗糖高峰期滞后,L-异亮氨酸产量增加了10.3%,副产物L-蛋氨酸、L-赖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3.3%2、6.5%,发酵液中没有L-苏氨酸的累积,乳酸的累积量增加了41.7%.对发酵稳定期的代谢流分布研究表明,过量表达解除反馈抑制的苏氨酸脱水酶使HMP途径流量增加了31.7%,L-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流提高了8.5%.  相似文献   

17.
联苯菊酯属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近年来,尽管联苯菊酯在生殖毒性方面有一些研究,但是 其对哺乳动物生殖毒槛的对映体选择性研究尚未报道.实验以超排卵SD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实 时定量PCR方法,研究联苯菊酯对LH粪似物hCG诱导的围排卵期基因表达影响的对映体选择性.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SULTlEl和cYPl9al、转录因子RuNXl和C/EBP口、生长因子AREG和TGF一口1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和cyclin E1表达的影响均具有对映体选择性.而且1S-cis BF相对于1R-cis-BF对围排卵期基因表达有更强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8.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RR in water by chlorine diox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e to the potent hepatotoxicity and tumor-promoting activity of microcystins, a successful removal of these toxins during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is of increasing concern. The oxidation kinetics of MC-RR by chlorine dioxide (C1O2)was studied with HPLC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acdon products was performed with UV-spectrometry, TOC and LC-M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ation process is a second order overall and a 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C1O2 and MC-RR.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MC-RR degradation by C1O2 is 53.07 kJ/mol. The rate constant k of the action can b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decreasing pH value and ranged from 6. 11x102 L/(mol.min) to 5.29x 102 L/(mol-min) at pH from 3.44 to 10.41 at 10 ℃. Reaction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to be organic and volatile, because they could be almost removed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heating for 15 min at 60 ℃. In addition, the main oxidation products have m/z values of 1072 and are identified as dihydroxy isomers of MC-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