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普流罗尼克(Pluronic F127,F68,P85,P123对小肠P-糖蛋白(P-gp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Pluronic对Caco-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以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为荧光探针,评价各种Pluronic辅料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R-123细胞蓄积的影响,细胞内的R-123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同时考察了Pluronic P123和F127对P-gp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除了L61,经Pluronic处理后的细胞生存率都在80%以上,表明在蓄积实验中的细胞活性没有受到Pluronic的影响。在抑制剂维拉帕米和不同浓度的Pluronic(0.001~50 mg·mL-1作用下,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R-123在Caco-2细胞的蓄积作用,同时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接近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后,细胞蓄积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Pluronic浓度的继续增大,蓄积作用又逐渐减弱。不同浓度的Pluronic P123和F127对P-gp 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蓄积实验结果表明,Pluronic F127,F68,P85和P123可以通过抑制P-gp的作用改善药物的吸收,抑制P-gp ATP酶活性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联合使用Pluronic,有望提高P-gp底物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中、高浓度(10,60μmol.L-1)α-GL使细胞内Rho-123摄取增加,对P-gp表现出抑制作用,但没有呈现出剂量依赖性;β-GL各浓度组使细胞内Rho-123摄取减少,对P-gp表现出诱导作用,但也没有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二者对Caco-2细胞上P-gp功能的影响呈相反的趋势;Caco-2细胞与药物孵育72 h后,中、高浓度(10,60μmol.L-1)α-GL下调MDR1 mRNA表达,β-GL只在高浓度(60μmol.L-1)上调了MDR1 mRNA表达;高浓度(60μmol.L-1)β-GL在蛋白水平对P-gp有诱导作用,α-GL各浓度没有表现出对P-gp表达的影响。结论:转录水平上α-GL,β-GL对P-gp的影响与α-GL,β-GL对CYP3A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同向性,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对CYP3A与P-gp的影响有相似的立体选择性,其机制是否与孕烷X受体(PXR)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对耐长春新碱结肠癌HCT8/VC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2.5~80 mg·L-1)的金丝桃苷及不同质量浓度(1.25~40 mg·L-1)的长春新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CT8和HCT8/VCR细胞48 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各组细胞金丝桃苷和长春新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金丝桃苷抑制率为5%的药物浓度;采用非毒性剂量金丝桃苷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1.25~40 mg·L-1)的长春新碱联合作用HCT8/VCR细胞,检测长春新碱的IC50,计算逆转倍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比色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金丝桃苷非细胞毒性剂量为0.82mg·L-1。0.82 mg·L-1金丝桃苷可使长春新碱对HCT8/VCR细胞的IC50从65.97 mg·L-1下降至9.94 mg·L-1,逆转倍数为6.63;与单独用长春新碱组比较,长春新碱与金丝桃苷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均显著提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发现,与单独用长春新碱组及金丝桃苷组比较,长春新碱与金丝桃苷联合用药组低荧光强度相对细胞数所占比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长春新碱与金丝桃苷联合应用后可增强Caspase-3,Caspase-9蛋白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从而产生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P-gp底物罗丹明-123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aco-2细胞膜上P-gp的表达量。结果中、高浓度(120,240 mg·L-1))的川芎嗪能够使Caco-2细胞内Rh-123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7和8.2倍,与细胞孵育72 h后能够使Caco-2细胞表面P-gp的表达水平下调46.4%和61.2%,在1.5 h使罗丹明-123在Transwell的BL侧的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3和1.8倍。中浓度(10 mg·L-1)的人参皂苷Rgl对罗丹明-123的外排和转运无显著影响。高浓度(20 mg·L-1)的人参皂苷Rgl使细胞内Rh-123的浓度增加了3.5倍,使1.5 h后在BL侧累积转运量增加1.3倍。中、高浓度(10,20 mg·L-1)的人参皂苷Rgl与细胞孵育72 h对P-gp的表达影响不大。中浓度(120 mg·L-1)的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10 mg·L-1)合用时,细胞内Rh-123的浓度增加6.4倍,使罗丹明-123的累积转运量增加1.6倍,使P-gp的表达下调了38.2%。结论川芎嗪减少P-gp对细胞内罗丹明-123的外排,增强罗丹明-123跨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同时川芎嗪直接抑制P-gp的活性而影响P-gp功能,长期应用川芎嗪可下调P-gp的表达水平影响降低肠道P-gp的活性。高浓度的人参皂苷Rgl通过直接抑制P-gp的外排转运功能而影响肠道P-gp的功能,长期应用不影响P-gp的表达水平。当川芎嗪和人参皂苷Rgl合用时,对肠道P-gp功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但是对P-gp的表达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含量,进行田蓟苷在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研究.探讨时间、pH、药物浓度及抑制剂维拉帕米、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根皮苷和乳糖对Caco-2细胞摄取田蓟苷的影响.结果:田蓟苷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呈时间依赖性;在4~16 mg· L-1,摄取呈浓度依赖性,符合被动扩散过程;在pH 5.0~8.0,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吸收;加入维拉帕米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1.545±0.010)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加入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以及根皮苷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分别为(0.994±0.003),(1.174±0.030),(L098:±0.021)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加入乳糖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 1.470±0.025) mg·g-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1.10倍).结论:P-gp以及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参与田蓟苷的转运过程;田蓟苷的吸收与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PH)无关;被动扩散和载体媒介转运共同参与田蓟苷细胞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6.
RP-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中6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中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木犀草苷、连翘苷和槲皮素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Thermo Scientific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木犀草苷、连翘苷和槲皮素质量浓度在40.40~404.0 mg·L-1(r=0.999 5),0.203 2~2.032 mg·L-1(r=0.999 9),30.20~302.0 mg·L-1(r=0.999 8),1.012~10.12 mg·L-1(r=0.999 9),6.980~69.80 mg·L-1(r=0.999 9),1.980~19.80 mg·L-1(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99.6%,100.4%,98.3%,100.8%,99.7%,其RSD分别为0.9%,2.0%,1.1%,0.4%,2.1%,0.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银花、连翘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考察甘草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和甘草苷)对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以备进一步探讨甘草新的解毒机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co-2细胞内罗丹明123(Rho-123)的荧光强度和细胞膜上P-gp的表达,以考察P-gp外排功能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60 min的干预,甘草提取物(1, 10, 100 μg·mL-1)、甘草甜素(1, 10, 100 μg·mL-1)和甘草苷(1, 10, 100 μg·mL-1)Caco-2细胞内Rho-123的荧光强度较阴性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4.66%、28.90%、24.56%、27.89%、26.29%、37.33%、19.51%、21.86%和19.03%(P<0.05)。经过72 h的干预,甘草提取物中质量浓度(10 μg·mL-1)组,甘草甜素低、中、高质量浓度(1, 10, 100 μg·mL-1)组,甘草次酸中、高质量浓度(1, 10 μg·mL-1)组Caco-2细胞膜上P-gp表达的阳性率较阴性组分别增加了31.18%、61.67%、70.32%、77.43%、37.58%和49.14%(P<0.05)。结论 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和甘草苷可能增强Caco-2细胞膜上P-gp的功能,而中质量浓度的甘草提取物,低、中、高质量浓度的甘草甜素和中、高质量浓度的甘草次酸则可能上调P-gp的表达。甘草甜素既能增强Caco-2细胞膜上P-gp的功能,又能上调其表达,可能是甘草影响P-gp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芩苷在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在体内对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调整细胞密度为1×104/mL,应用25,50,100,200,400 μmol·L-1黄芩苷作用于A549细胞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黄芩苷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法观察12.5,25,50μmol·L-1黄芩苷对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小管形成实验观察12.5,25,50μmol·L-1黄芩苷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将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分为黄芩苷高剂量组(100 mg·kg-1)、黄芩苷低剂量组(50 mg·kg-1)、溶剂对照组、顺铂组(1 mg· kg-1),前3组通过ig方式给予,连续21 d;顺铂组ip连用10 d.观察黄芩苷对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结果:①黄芩苷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依赖性,24,48,72 h的IC50分别为100.77,75.02,55.81 μmol·L-1.②25,50μmol·L-1黄芩苷能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及迁移,从而抑制癌细胞转移.③25,50μmol·L-1黄芩苷能抑制HUVEC小管生成,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体内实验表明50 mg·kg-黄芩苷对A549细胞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体外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抑制HUVEC小管形成,体内对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燕  谭晓斌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19):2703-2709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探讨甘草解毒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甘草黄酮类成分处理后Caco-2细胞对罗丹明123摄取量的影响,以评价P-gp的外排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甘草黄酮类成分对Caco-2细胞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总黄酮5、10、50、100 μg/mL作用Caco-2细胞1 h后,使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别减少61.1%、56.3%、49.2%、45.4%;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在相同质量浓度,使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减少了19.3%~37.9%。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总黄酮10~400 μg/mL给药后72 h,使Caco-2细胞膜上P-g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芹糖基甘草苷5~400 μmol/L,异甘草素、芹糖基异甘草苷10~400 μmol/L对此也有显著作用P<0.01结论 甘草黄酮类成分增强Caco-2细胞P-gp的功能,上调P-gp的表达,促进细胞内有毒物质的外排,减少有毒物质在肠道的吸收,这可能是甘草配伍其他中药的解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硒化壳聚糖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阿霉素细胞株( K562/ADM) mdr-1基因/P-糖蛋白(P-gp)表达及功能的影响,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供新的途径.方法:硒化壳聚糖100,200 mg·L-1作用K562/ADM细胞24 h,应用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dr-1/P-gp表达的改变;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积聚浓度;应用MTT法检测阿霉素对K562/ADM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硒化壳聚糖可增强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细胞内阿霉素集聚浓度,200 mg·L-1硒化壳聚糖作用效果显著强于100 mg·L-1硒化壳聚糖(P<0.01);硒化壳聚糖能明显抑制K562/ADM细胞mdr-1/P-gp的表达(P<0.01),100 mg·L-1硒化壳聚糖可使mdr-1/P-gp表达分别下降(40.87 -3.19)%和(35.08±0.09)%,200 mg·L-1硒化壳聚糖可使mdr-1/P-gp表达分别下降(78.24±3.42)%和(79.61±0.23)%.结论:硒化壳聚糖可明显抑制K562/ADM细胞mdr-1/P-gp表达,增加细胞内阿霉素含量,恢复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逆转mdr-1编码蛋白P-gp介导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四物汤对Caco-2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分析Caco-2细胞上MDR1基因mRNA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四物汤水煎液处理后Caco-2细胞对罗丹明123摄取量的影响,以评价P-gp的外排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物汤水煎液对Caco-2细胞P-gp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四物汤水煎液3.3,5.0,10.0 g·L-1孵育Caco-2细胞24,48,72 h对MDR1基因mRNA的表达量具有上调作用,表明四物汤水煎液对MDR1具有诱导作用;四物汤水煎液作用于Caco-2细胞48 h后,细胞内罗丹明123的摄取量分别减弱了16.6%,22.1%(P<0.05),45.4%(P<0.01),提示长期应用四物汤水煎液,可增强Caco-2细胞P-gp的外排功能;四物汤水煎液孵育Caco-2细胞48 h后,上调了Caco-2细胞膜上P-gp蛋白表达量,表明四物汤水煎液对P-gp的蛋白表达量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有效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特征。方法:建立Caco-2细胞摄取、转运模型,考察受试化合物对该细胞的安全性,以跨膜电阻值、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荧光素钠通透性3个指标检验细胞模型,考察浓度、时间、温度、抑制剂及p H对受试化合物吸收的影响。采用HPLC检测受试化合物,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与外排率。结果:板蓝根样品中精氨酸、腺苷能被小肠吸收细胞较好吸收,精氨酸Papp在1.01×10-6~1.35×10~(-6)cm·s~(-1),腺苷Papp在0.40×10~(-6)~0.71×10~(-6)cm·s~(-1)。2种成分在Caco-2细胞中膜通透性良好;精氨酸被吸收程度优于腺苷,精氨酸吸收率50%。板蓝根提取液中精氨酸、腺苷成分外排率(ER)均在1.0~2.0,存在P-糖蛋白(P-gp)外排转运蛋白介导两者的吸收转运,板蓝根样品中存在其他成分促进精氨酸、腺苷的P-gp外排作用。结论:板蓝根药材中精氨酸和腺苷能够被小肠细胞较好地吸收,存在吸收转运方向差异性,且都受到P-gp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α-GA)、18β-甘草次酸(β-GA)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摩尔浓度的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及维拉帕米对Caco-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以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Rho-123)为荧光探针,评价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和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罗丹明123浓度采用酶标仪检测。结果 高浓度(10 μmol·L-1)18α-甘草次酸瞬时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或者干预单层模型72 h后,均使罗丹明123单位面积BL-AP侧累积转运量(transport B-A)增加,外排率(ER)增大,诱导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外向转运;高浓度(10 μmol·L-1)18β-甘草次酸瞬时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没有表现出诱导作用,但在干预Caco-2单层模型72 h后,表现出对罗丹明123外向转运的诱导;各实验药物均没有对罗丹明123 AP-BL侧转运产生影响。结论 跨膜转运实验结果表明,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能诱导P-糖蛋白的外向转运,加速P-糖蛋白底物的外排,可能是甘草酸制剂增强肝脏解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ALD)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对盐皮质激素受体(MR)转录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心肌细胞及其纯度,并建立ALD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确定ALD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实验分为空白组(无血清培养基),ALD组(最佳刺激浓度组),OMT高剂量(ALD+100 mg·L~(-1)OMT)组和OMT低剂量(ALD+50 mg·L~(-1)OMT)组。OMT预保护2 h,继续加入ALD共同作用36 h,并用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外漏检测分析OMT对ALD诱导心肌细胞膜损伤的保护作用。逆转录-PCR(RT-PCR)分析MR 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R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蛋白表达。结果:16 mg·L~(-1)ALD诱导心肌细胞36 h后能显著引起细胞损伤,OMT(50,100 mg·L~(-1))能够抑制ALD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及LDH外漏量升高。同时,OMT(50,100mg·L~(-1))能够抑制ALD诱导的MR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升高,上调CYP11B2蛋白表达。结论:OMT对ALD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LD-MR系统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telmisartan,TMS)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Caco-2模型对TMS的跨膜转运进行研究。考察了浓度、pH、P-糖蛋白(P-glyprotein,P-gp)抑制剂对TMS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TMS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存在外排作用,并且外排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趋于饱和;另外TMS的吸收转运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少。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和胺碘酮后,Pratio从3.5分别下降到1.2和0.9,加入前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gp参与了TMS的跨膜转运,从而从吸收机制上初步解释了P-gp的外排作用可能是TMS生物利用度低,个体差异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异甘草酸镁对紫杉醇所致肝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异甘草酸镁对紫杉醇所导致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以正常人肝细胞LO2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2.5,5,10,20 mg·L-1)异甘草酸镁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紫杉醇对LO2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不同质量浓度异甘草酸镁对LO2细胞活力的影响,再检测异甘草酸镁干预紫杉醇损伤LO2细胞的作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检测LO2肝细胞损伤程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异甘草酸镁对LO2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提取相关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进行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与溶剂组比较,1 mg·L-1紫杉醇具有明显的抑制LO2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异甘草酸镁5,10,20 mg·L-1均具有一定的促进LO2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P0.01),但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异甘草酸镁5,10,20 mg·L-1均具有降低紫杉醇对LO2细胞损伤的作用(P0.05,P0.01);异甘草酸镁5,10,20 mg·L-1均具有降低紫杉醇所诱导的LO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P0.05,P0.01)和G2/M期阻滞的作用。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地逆转紫杉醇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LO2所造成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干预细胞周期,并对紫杉醇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藤梨根对人结肠癌RKO细胞悬浮生长及失巢凋亡作用.方法:200~800 mg·L-1藤梨根作用于RKO细胞,CCK-8(CCK-8)法检测藤梨根对RKO细胞悬浮生长作用,双嵌入剂乙锭均二聚物(EthD-1)染色检测失巢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2-7-二氯氢化荧光素乙二脂染色法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200 ~800 mg·L-1藤梨根可显著抑制RKO悬浮生长,呈剂量依赖性(P<0.01).200 ~800 mg·L-1藤梨根作用后悬浮生长RKO细胞吸收EthD-1散发红色荧光,部分细胞可见核碎裂,呈现凋亡形态改变;藤梨根组EthD-1荧光吸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终质量浓度200 ~800 mg·L-1藤梨根可显著增强RKO细胞caspase-3活性以及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P<0.01).结论:藤梨根可抑制RKO细胞悬浮生长,促使RKO细胞发生失巢凋亡,可能与活化caspase-3以及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抑制作用的活性,并确定其有效活性部位。 方法: 通过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SRB)与流式细胞术以细胞密度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250,125,62.5,31.25,15.6 mg·L-1(流式细胞术药物浓度为62.5 mg·L-1),检测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甲醇部位)对结肠癌细胞 HCT116药物作用24 h后的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以IC50和总凋亡率作为指标衡量其各分离部位抑制肿瘤的活性效能。 结果: 石油醚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IC50 68.7 mg·L-1,总凋亡率为(43.4±1.1)%;乙酸乙酯部位:IC5043.7 mg·L-1, 总凋亡率为(56.2±0.9)%;甲醇部位:IC5059.6 mg·L-1,总凋亡率为(46.7±3.1)%。 结论: 新疆阿魏树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毒性作用较强并能促进其大量凋亡,初步确定为新疆阿魏树脂抗肿瘤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9.
木犀草素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设置刀豆蛋白A(Con A)组和空白组,设置3个木犀草素药物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5,5,10 mg·L-1,细胞毒性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通路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3个木犀草素药物组细胞数明显低于Con A组和空白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NEL实验结果显示,Con A组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低于3个木犀草素药物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3个木犀草素药物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on A组和空白组(P0.01),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量-效关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5,5 mg·L-1木犀草素药物组中Bcl-2表达量高于对照组,Bax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0 mg·L-1药物组中Bcl-2表达量低于对照组,Bax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2.5,5,10 mg·L-1木犀草素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能够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10 mg·L-1木犀草素可能主要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2.5,5 mg·L-1木犀草素可能通过其他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