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低分子肝素钙组: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0±8.0)岁。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重型21例,中型42例,轻型27例。多发性脑梗死23例,单灶性脑梗死45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对照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0.1±6.8)岁。两组发病均在48h以内,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重型16例,中型45例,轻型29例。多发性脑梗死22例,单灶性脑梗死46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6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静脉点滴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标准,经过CT扫描诊断为脑梗塞,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0岁,平均62.9岁。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9例,中型35例,轻型16例。合并高血压43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9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腔隙性脑梗塞17例。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  相似文献   

3.
张晓玲 《工企医刊》2001,14(6):37-3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50例脑梗塞患者均经头颅CT或头颅MRI确诊,急性发病48小时内。其中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3岁~80岁,平均年龄68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5岁~79岁,平均年龄67岁。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轻型10例,中型16例,重型4例。  相似文献   

4.
阮海娃 《工企医刊》2001,14(2):30-30
本文对本科住院收治疗的24例梗塞性痴呆病人进行观察,并作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符合以下条件:(1)头颅CT或头颅NRI检查证实脑部存在多处或单处缺血病灶。(2)按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进行测评后诊断为痴呆(满分30分,<24分为痴呆)。(3)按Hachinski缺血量表测评,诊断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而非老年性痴呆(AD)(积7分以上附合MID,而4分以下为AD)。男18例,女6例,年龄53岁~72岁,平均60.4岁。多发性梗塞18例(75%),单个梗塞灶6例(25%)。多次梗塞者14例(46%),皮质下梗塞者13例(54%)。合并高血压者18例(75%)。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型别的脑梗塞患者有关神经功能损伤的各指标进行动态观察 ,以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病程在 5天以内的脑梗塞患者 5 0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 ,平均年龄 6 3.3岁 ,其中轻型 2 0例 ,中型 16例 ,重型 14例 ,诊断及分型标准均采用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言语不清喝水呛咳半月余,于2001年9月10日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BP224/120mmHg,神清,言语不清,伸舌右偏,咽反射迟钝,左侧巴彬斯氏征(±),头颅CT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3期;②脑梗塞(多发腔隙性),给予抗凝改善微循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照1986年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将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64.2±10.8)岁;有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11例;CT示梗死灶在基底节36例,额叶7例,顶颞叶4例,病灶多发者5例。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0.79岁,平均(65.1±10.4)岁;有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9例;CT示梗死灶在基底节34例,额叶10例,顶颞叶6例,病灶多发者6例。根据全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型,治疗组轻型25例,中型23例,重型4例;对照组轻型24例,中型25例,重型3例。2组年龄、性别、病史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应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30例脑梗死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0例 ,男27例 ,女3例 ,年龄45~87岁 ,平均(60 5±8)岁。入院时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重型9例 ,中型16例 ,轻型5例。多发16例 ,单灶9例 ,腔隙2例 ,无灶3例。对照组30例 ,男23例 ,女7例 ,年龄37~75岁 ,平均(67 7±7 8)岁 ,入院时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重型10例 ,中型16例 ,轻型4例。多发14例 ,单灶8例 ,腔隙3例 ,无灶5例。经统计 ,两组病情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在发病4…  相似文献   

9.
对86例急性脑血管病进行了空腹血糖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以下简称脑出血)4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以下简称脑梗塞)46例。男65例,女21例;年龄36~77岁;临床轻型58例,重型28例。统计学分析采用LC-0530微机以EPIinfo软件包进行。结果:脑出血血糖升高者20例,脑梗塞15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按年龄、性别调整后,重型病人血糖升高比例(71.4%)显著高于轻型(25.9%),OR=9.40,95%CL2.61~37.57。若以血糖≤1 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 2715002 青岛市湛…  相似文献   

10.
刘观松 《工企医刊》2001,14(4):40-40
我院近两年来,对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应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94例患者,男64例,女30例,年龄46岁~84岁,平均年龄63岁,发病时间均小于一周,诊断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其中轻型58例,中型27例,重型9例。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残程度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舒小东 《工企医刊》2001,14(2):35-36
自1996年10月~1999年8月,笔者应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31例,疗效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突然出现不同程度一侧肢体瘫痪伴有(或不伴)语言障碍,偏侧感觉障碍等症状。入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在72小时内,头部CT排除脑出血,在外未治疗过。分为2组:治疗组(血塞通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64.9岁。按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而进行评分,得出轻型缺损(0分~15分)5例,中型缺损(10分~30分)18例,重型缺损8例。对照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63.8岁。轻型缺损4例;中型缺损19例,重型缺损8例。两组年龄及病情严重度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韩璎 《工企医刊》1996,9(3):17-18
小脑梗塞因其部位特殊,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困难。但是,随着CT及MR的应用,临床报导逐渐增多。本文积累病例1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现统计了我院自1985—1993年经CT或MR确诊的小脑梗塞。本组小脑梗塞11例,占同期脑梗塞(1068例)的1%。男性8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约2.6:1,年龄为15—81岁,平均59.3岁。可能病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6例(54.4%),心源性因素2例(18.1%)隐性脑血管畸形1例(9.5%),未发现明确病因者2例(17.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探讨心房纤颤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后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共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心房纤颤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的临床表现.结果?50例患者绝大多数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均为突然发病;②患者症状多种多样,且主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具体表现;③通过CT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多发性脑梗死.结论?心房纤颤对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而言是高危因素,且一旦心房纤颤患者发生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其预后情况普遍较差.临床上医生应对此类患者具有预见性,以防止器病情恶化,影响其生活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4.
孔凡涵 《健康必读》2006,5(8):40-41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后72h内入院,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的患者,以诊断标准分成腔隙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类,又将非腔隙性脑梗死分成轻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SHH<8)]及重型(NIHSS≥8).在入院时治疗4周时行NIHSS和改良Rahkih评分(MRS).以照治疗组给予脑复康、脑益嗪、都可喜或尼莫地平等常规服保护剂药物;纳洛酮组加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1.6~2.0mg·d-1静脉注射,疗程20d~30d;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凝、降纤、稀释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112例患者入选,纳洛酮组47例,对照组65例.纳洛酮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但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加用纳洛酮并不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轻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加用纳洛酮较对照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NIHSS值,但MRS差值与对照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重型非腔隙脑梗死患者中,加用纳洛酮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较能显著的降低NIHSS及MRS值.结论 纳洛酮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疾,对重症、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缺损严重的脑梗死,其神经保护作用较常规脑保护剂更为显影著.  相似文献   

15.
对9300例甲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临床分析,男性占54.8%,女性占45.2%。年龄15~29岁者6338例(68.2%),30~49岁2840例(30.5%),50岁以上122例(1.3%)。轻型肝炎占30%,中型66%,重型1%。17岁以下患者60%为轻型肝炎。随年龄增大轻型肝炎减少,18~29岁组减至43%,30~49岁组减至3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和治疗的关系.方法本文分析47例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和动态心电图(DCG)及2~5年的随访资料.结果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者,44.7%同时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DCG表明此组患者出现心室率较慢的心房纤颤及合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其长期预后(出现中~重度心衰、心衰死亡、猝死)比对照组更差(P<0.05),提示其心肌病变范围更广泛,程度更严重.结论对存在显著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且心房纤颤发作频繁、症状突出者,应积极安置永久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和治疗的关系.方法本文分析47例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和动态心电图(DCG)及2~5年的随访资料.结果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者,44.7%同时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DCG表明此组患者出现心室率较慢的心房纤颤及合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其长期预后(出现中~重度心衰、心衰死亡、猝死)比对照组更差(P<0.05),提示其心肌病变范围更广泛,程度更严重.结论对存在显著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且心房纤颤发作频繁、症状突出者,应积极安置永久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的激活及脑血栓的形成有密切联系。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以静息状态存在血管中。当血管损伤,血流改变时,血小板被激活,其颗粒膜与质膜发生融合,使颗粒膜CD62P、CD63在质膜上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分子的标志物。随着流式细胞术(FCM)的应用使活化血小板的测定更为简单,快速,准确,特异。作者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测定,旨在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对象脑梗死组86例均为本院2006-2008年住院患者。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53~81岁,平均67·2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其它疾病,发病前未服用免疫抑制剂和任何抗凝药物。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和重型(31~45)。其中轻型27例,中型39例,重型20例。根据Pullito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梗死灶>10cm3为大梗死灶组共18例,4~10cm3为中梗死灶组共42例,<4 cm3为小梗死灶组共26例。对照组30名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87-8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变化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4例作为试验组,另外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s-CRP水平,观察试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试验组的hs-CRP浓度与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hs-CRP浓度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992,P<0.05),与血肿体积不相关(r=0.214,P>0.05)。结论 hs-CRP可用于早期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了解疾病的演变和监测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58例脑梗死患者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组,在空腹血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合并高血压及影像学等方面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1)糖尿病组中患者合并高血压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5)。(2)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增高(P<0.01),而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和中型与对照组相比则没有差异。(3)糖尿病组中多灶性梗死、大面积梗死所占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出血性梗死所占比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中腔隙性梗死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类型。(4)两组患者相比较,梗死的发病部位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