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中采用荆芥色素对锦纶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荆芥色素染色对锦纶针织物染色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上染百分率、颜色特征值、UPF指数、紫外线透过率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当荆芥色素用量为50 mL/L时,直接染色最佳工艺为pH值2.00~4.00,温度100℃,保温染色60 min;染色后锦纶针织物的染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当荆芥色素用量为100 mL/L时,染色锦纶具有优异的防紫外线性能,UPF值达30.00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在染色时不易染得深浓色以及深浓色牢度差的问题,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染料组合对其进行染色的优缺点。分别使用分散—活性染料、分散—直接染料、分散—酸性染料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对染色深度要求较高但是对染色牢度要求不高的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可以选择使用分散/直接或分散/酸性染料染色。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可以使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获得深浓色泽的同时还能有较好的染色牢度,染料用量12%(owf)时,主要色牢度(耐水洗,耐摩擦)仍能达到4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3.
锦纶染色弱酸性染料匀染剂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艺  陈炳荣 《印染助剂》1989,6(1):28-30,36
本文对适用于弱酸性染料锦纶纤维染色的六种国产匀染剂进行了性能分析和对比。通过工艺实验优选,确定了匀染剂BOF为锦纶染色弱酸性染料的勾染助剂,能达到较好的勾染性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于锦纶袜染色的有关试验研究。作者探讨了稀土染色的增深、匀染及提高染色牢度的机理。实践表明:锦纶袜采用稀土染色可节约染料及助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黄雪红 《染整技术》2011,33(7):23-26,6
介绍锦纶散纤维用弱酸性染料染色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以及染色色花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办法,染色牢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锦纶散纤维用弱酸性染料染色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以及染色色花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办法,染色牢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染色牢度的MZ酸性染料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比较Freundlich、Langmuir和Langmuir+Nernst 3种吸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结果,探讨了温度对酸性染料染色锦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染色速率常数升高,半染时间缩短;MZ酸性染料在锦纶纤维上的吸附最符合Langmuir+Nernst热力学吸附模型;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酸性染料对锦纶纤维的Langmuir+Nernst吸附常数K_P减小,K_L增大,饱和值S降低,但酸性蓝MZ-B染色锦纶饱和值S升高。  相似文献   

8.
板栗壳色素对锦纶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板栗壳色素在锦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探讨了染色温度、染浴pH值、色素质量分数、NaCl质量浓度对板栗壳色素上染锦纶的影响,比较了直接染色和先媒后染工艺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染色牢度和防紫外线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上染锦纶的最佳工艺为pH3~3.6,温度95℃;中性电解质的加入将降低色素的上染百分率;板栗壳色素对锦纶织物具有较好的提升性能,染色织物的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媒染对板栗壳色素上染锦纶的色牢度和色光影响很小,经板栗壳色素染色的锦纶织物具有优良的防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提取的天然茶叶染料对锦纶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分析,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保温时间及不同媒染剂的影响,得出茶叶染锦纶织物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染色的各项牢度指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浴比1:20、沸煮、弱酸(pH=5)条件下,采用铜离子后媒法染色50min得到的锦纶织物具有良好的得色量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0.
锦纶酸性染料染色残液的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军辉  许海育 《印染》2008,34(12):9-12
选用三原色酸性染料对锦纶织物染色,回收染色残液,并将其相关指标调整至与初始染浴相同,在同样工艺条件下进行染色残液的多次回用试验.测试了残液染色试样的K/S值、上染率及各项染色牢度,并与原样比较.结果表明,染色残液回用的染样与原液染样的色差达到4级以上,相关染色牢度也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1.
《印染》2015,(14)
采用高染色牢度的MZ酸性染料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染料质量分数、染色pH值、染色温度和时间,以及氯化钠的加入对锦纶K/S值和上染百分率的影响。酸性MZ染料对锦纶织物的优化染色工艺为:MZ酸性染料2%(omf),pH值4,染色温度98℃,保温60 min。该条件下,酸性黄MZ-3R、酸性红MZ-2B和酸性蓝MZ-B对锦纶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分别为82.1%、71.0%和73.6%。三只酸性染料在锦纶纤维上具有良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耐洗色牢度和干摩擦牢度均为5级,湿摩擦牢度均达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王利萍 《印染》2012,38(23):33-35
采用二浴法工艺对锦/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尼龙防沾色剂TF-286对活性染料防沾色性能、染色牢度和染色色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染料染色过程(碱性条件染色)中加入尼龙防沾色剂TF-286,可以有效防止活性染料对锦纶、氨纶纤维的沾污,改善染色牢度,且对大部分染料染色色光影响较小。尼龙防沾色剂TF-286的优化用量为3%。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影响锦纶染色匀染性的主要因素,采用速染工艺和传统工艺对锦纶进行湖绿色染色,对比了不同工艺对锦纶染色的缓染性、匀染性、移染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速染工艺具有较强的缓染性、移染性,较慢的上染速率,优良的匀染性及颜色稳定性;染色牢度和最终得色量达到传统工艺效果的同时,并能缩短染色工艺时间约50 min;无铵盐的使用可以降低废水氨氮含量,符合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浸轧工艺对超纤锦纶PU合成革进行涂料染色;考察粘合剂种类及粘合剂、交联剂用量对产品染色性能的影响;经检测该样品无论是均匀度还是染色牢度都能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锦纶绸是以聚己内酰胺长丝所织成,由于纤维原料的合成工艺路线和生产条件不同,以致造成纤维结构的差异,而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纤维对染料吸收速度和吸收数量。因此,锦纶绸的染色,极易产生“经柳”和“色档”疵点。为此,它要求染色加工所用的染料必须具有较好的匀染性和遮盖性。同时,锦纶绸坚牢耐用,服用寿命较长,染色加工所用的染料,必须具有比较优良的染色牢度,使纤维和染色的牢度能相适应,以提高锦纶绸的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楚珮  唐人成 《印染》2012,38(16):21-25
采用酸性、活性和阳离子染料对锦纶/阳离子染料可染锦纶(PA/CD-PA)交织物染色,研究染浴pH值对这三类染料染色的影响,不同结构活性染料对交织物的染色情况,以及这三类染料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三类染料受pH值影响均较大,染浴合适的pH值均为5左右;活性染料对CD-PA纤维的沾色因其结构不同而存在差异,磺酸基含量较少沾色相对较小;酸性和活性染料在交织物上的各项染色牢度较好,阳离子染料在交织物上的耐光和耐洗色牢度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黄芳 《印染助剂》2014,(11):31-34
从艾叶中提取天然色素并用于锦纶针织物的染色,探讨了媒染剂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媒染剂种类、媒染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媒染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种媒染剂染色锦纶针织物可获不同色泽,其中硫酸亚铁预媒法染色织物得色浓、染色牢度佳.预媒处理适宜条件:媒染剂硫酸亚铁质量浓度为5 g/L,媒处理温度为70℃,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型活性染料纺科素A-N对锦纶纤维的上染和固色情况,分析了该不同色光的新型活性染料的上染温度、时间、电解质、浴比对锦纶纤维的染深性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的染色工艺条件:新型活性染料A-N2%(omf),浴比1∶30,纺科能A助染剂,以1 K/min的速率升温至98℃,保温染色60 min。通过测试其对锦纶纤维的染深性和染色牢度,发现该新型活性染料染锦纶,可获得锦纶纤维的染深性和优异的耐皂洗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19.
崔浩然 《江苏印染》2013,(12):18-21
棉锦类织物通常采用二浴二步套染法染色(先以酸性染料染锦纶,再以活性染料套染棉)。然而,染艳绿色时,由于酸性染料的耐碱洗牢度较差,在碱性套染棉时,锦纶的色泽难以掌控,而且染色牢度(尤其是日晒牢度)欠佳,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实践证明:以中温型活性染料先酸性浴染锦纶,再碱性浴套染棉的一浴二段染色法,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凤其  文明 《印染》2006,32(7):24-26
涤锦不同的理化性能,在染色中需采用不同的染整工艺。染浅中色时采用一浴法,产品色相纯正。染色牢度和匀染性好,染色温度控制在110℃左右;对于深色品种,为防止色差以及染色牢度问题,采用两浴法,同时尽量兼顾对锦纶织物的损伤,染色温度控制在120℃左右。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工艺生产的产品各项应用性能良好,色光一致,强力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