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渐进式综合康复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上肢功能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渐进式综合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双侧上肢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和Constant评分。结果 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两组肩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肩前屈、外展及后伸活动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 vs 12.50%,13.33%vs 22.50%,15.56% vs 30.00%;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两组Constant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渐进式综合康复干预可持续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和Constant评分,利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n=30)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9例,未愈3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7例,未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观察以小组形式开展作业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0)。对照组的作业治疗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2名脑瘫儿童为一小组形式开展作业治疗,1次/d,30 min/次,每周5 d,治疗3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小组形式与传统一对一形式开展作业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对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到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分为急诊组(n=29)、延迟1组(n=27)及延迟2组(n=30),测定住院期间及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急诊及延迟1组LVEF及LVEDD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延迟2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及2周前延迟介入对心脏功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整形手术配合系统康复锻炼应用于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中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2-01~2016-08收治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整形手术配合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康复锻炼,统计比较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值)、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手功能优良率。结果 (1)两组治疗后TAM值均发生显著变化,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1)。(2)3个月后,观察组洗脸、穿衣、吃饭和剪指甲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除了洗脸外(P<0.05),其余各项目治疗前后积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6个月,观察组手功能优良率(88.1%)显著高于对照组(65.8%)(P<0.05)。结论 整形手术配合系统康复锻炼对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明显提高手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比较经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招募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于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以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手术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三角肌入路手术者2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即刻、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 vs 16.00%; χ2=0.000,P=1.000)。结论 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减轻伤口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利于术后早期实施功能锻炼,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构建的防控管理模型在致命性出血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200例致命性出血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及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NEWS评分的防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急救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休克分期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多学科小组接诊时间、入院至B超出报告时间、入院至实验室出报告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入院至到达手术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感染、心跳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 h休克分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NEWS评分的致命性出血防控管理模型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致命性出血的风险,通过评分值采取相应的急救防控措施能显著缩短介入治疗患者的急救时长,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术后患者的休克分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在指导早产儿肺出血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厦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肺出血的早产儿46例,其中22例接受床旁测量IVC-CI(观察组),24例未接受床旁测量IVC-CI(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止血等)基础上,观察组结合IVC-CI动态评估容量状况,指导液体治疗;对照组予经验性液体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时段内患儿液体入量及乳酸、氧合指数改善时间。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IVC-CI与Hb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859,P=0.000)。在发现肺出血后0 h~5 h 59 min,观察组液体输入量高于于对照组,而在6 h~23 h 59 min的液体输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 h,两组液体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酸恢复正常及氧合指数下降50%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短于对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27±34.18)h vs (154.08±45.45)h;t=2.245,P=0.003]。结论 超声指导下检测IVC-CI能动态评估容量状态,针对性地指导早产儿肺出血液体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枳术散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AD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蒙脱石散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加味枳术散贴敷神阙穴治疗。比较两组腹泻改善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 vs 80.00%; χ2=4.114,P=0.042)。干预后两组腹泻次数均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腹泻次数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味枳术散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小儿AD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静脉-静脉ECMO(V-V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成人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pH值和肺死腔分数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PETCO2、动脉血pH值和肺死腔分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对照组发生管道脱落1例,压疮3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反流误吸2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 vs 46.67%;P=0.035)。观察组满意度为满意和一般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对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Upper limb lymphangitis often complicates varied wounds on the hand or forearm and improvement is obtained in a few days with adapted antibiotic therapy. A 28-year-old woman presented since few years episodes of lymphangitis of the arm associated with vesicles on an erythematous base, on the palmar face of the first phalanx of the index finger, spontaneous relief within 10 days, without antibiotic therapy. Herpetic origin was confirmed on viral culture. No primary infection neither recurrence was noted. Because of the recurrences, a prophylactic treatment with valaciclovir was instituted. There was no reported recurrence at two years follow-up. Upper limb lymphangitis rarely complicates herpetic whitlow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viral lymphangitis, which is often overlooked and associated with diagnostic errors and treatment dela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肘屈肌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及肘屈肌PT、TW、AP均显著升高(P均=0.001),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FMA评分[(49.28±6.73)分比(56.79±6.24)分]、MBI评分[(59.92±9.33)分比(70.14±9.39)分]、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伸肌:PT[60°/s(17.25±3.66)N·m比(21.48±4.21)N·m,120°/s(10.74±3.80)N·m比(15.69±4.21)N·m]、TW[60°/s(165.74±20.51)J比(194.67±23.55)J,120°/s(209.67±25.28)J比(258.76±26.72)J]、AP[60°/s(11.28±3.35)W比(15.42±4.14)W,120°/s(11.58±3.65)W比(17.83±3.74)W]升高更显著(P均=0.001),以角速度60°/s、120°/s伸屈时肘屈肌:PT、TW、AP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Temporal arteritis revealed by upper limb gangren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80-year-old white man presented with gangrenous lesions involving several distal phalanges of his left hand and an elevate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Temporal artery biopsy showed patchy de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elastic lamina by 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diagnosis of temporal arteritis. After amputation of gangrenous lesions, he was discharged taking prednisone (60 mg/day). Twelve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 ischemic manifestations and ESR was normal. Association of digital gangrene and elevated ESR should alert the clinician toward this diagnosis once other disease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 scleroderma, lupus erythematosus, periarteritis nodosa have been ruled ou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