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鼠肝炎冠状病毒(MHV)非结构蛋白1(NSP1)内的保守氨基酸序列LLRKxGxKG的功能。方法扩增并构建MHVNSP1正常基因及LLRKxGxKG序列缺失突变的NSP1基因,分别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真核表达质粒。用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929细胞,经新城疫病毒(NDV)刺激诱导后,采用ELISA法检测IFN-β的表达水平,观察NSP1正常或突变蛋白对IFN-β表达的影响。通过与含CAT和Luc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进行共转染,观察NSP1正常或突变蛋白对IFN-β启动子活性和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活性的影响。通过与三种报告基因(pRLuc-CMV、pGL3-basic、pGL3-control)共转染,观察NSP1正常或突变蛋白对共转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HVNSP1对真核细胞产生干扰素有一定的影响,并可显著抑制IFN-β启动子或ISRE应答元件的活性,且该抑制作用不受LLRKxGxKG序列缺失的影响。同时,MHVNSP1还可强烈抑制多种共转染报告基因的表达。该抑制作用在LLRKxGxKG序列缺失后显著降低。结论MHVNSP1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有特异的抑制作用。L...  相似文献   

2.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F/DHF)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蚊传播病毒性疾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理解机体天然免疫应答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是感染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关键性的阶段,其过程所涉及的细胞蛋白鉴定与机制大部分仍然未知.间质性树突细胞(DCs)是登革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也是机体天然免疫防御抗登革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病毒感染早期.NK细胞分泌的Ⅰ型干扰素(IFN)非常重要.机体内有两个应答登革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通道,其中一个信号通道利用Toll样受体(TLR)家族成员,探测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的内涵体病毒,通过信号蛋白诱导IFN产生,并最终活化NF-κB,IRF7、IRF5等转录因子,另一个抗病毒通道则以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作为细胞内识别病毒dsRNA的受体.但RNAi天然免疫通道在人类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含DEAD框解旋酶41 (DDX41)基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包装将稳定过表达DDX41或特异敲低DDX41的短发卡RNA (shRNA)重组质粒转染至HepG2.2.15细胞系,筛选和建立稳定过表达或敲低DDX41的细胞株;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DDX41的HepG2.2.15细胞株;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DX4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路验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HBV复制相关DNA、RNA以及干扰素mRNA表达水平;Noahern印迹法检测HBV总RNA.结果 过表达DDX41可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系中HBV的复制;而敲低或敲除DDX41可显著促进HepG2.2.15细胞系中HBV的复制.过表达DDX41可显著促进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磷酸化和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而敲低或敲除DDX41可显著抑制IRF3的磷酸化和IFN-β的表达.结论 在肝癌细胞系HepG2.2.15中,DDX41蛋白通过促进IRF3的磷酸化并诱导干扰素β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HBV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Rack1分子在TGF-β诱导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功能.方法 制备携带不同Rack1干涉序列的慢病毒颗粒,并感染A549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选取敲低效率较高的细胞系,利用MTS、细胞划痕、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Rack1敲低后细胞的增殖、TGF-β诱导的迁移及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获得了Rack1稳定敲低的细胞系,Rack1敲低后细胞增殖减慢,TGF-β诱导的迁移加快,钙黏蛋白E(E-cadherin)下调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Rack1分子敲低促进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日本脑炎病毒抑制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病毒特异蛋白,为阐明日本脑炎病毒抑制Ⅰ型IFN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日本脑炎病毒编码的7种非结构蛋白基因(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它们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利用含萤火虫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ISRE-Luc,观察表达病毒不同非结构蛋白的细胞内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程度。构建融合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STAT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ed-STAT1,利用该重组载体在表达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细胞内观察融合蛋白Red-STAT1在IFN-α作用下的细胞内定位情况。同时,对表达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细胞内IFN-α介导的STAT1分子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日本脑炎病毒的7种非结构蛋白均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正确表达,而且表达蛋白均位于细胞质中。在这7种非结构蛋白中,NS5可阻断STAT1分子的核转运及抑制STAT1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IFN-α介导的细胞内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结论日本脑炎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5对Ⅰ型IFN系统的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一种Ⅰ型IFN系统的拮抗蛋白。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作者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γ干扰素(IFN-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TGF-β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培养大鼠VSMC,以Westem印迹法观察AngⅡ(10-7mol/L)及IFN-γ(500U/ml)作用24h时对VSMC TβR-I表达的影响.发现AngⅡ组TβR-Ⅰ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OD值103.06±9.34 vs 62.24±4.39,P<0.01),IFN-γ单独孵育对TβR-Ⅰ表达无影响,但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引起的TβR-Ⅰ表达(OD值81.37±5.87).表明AngⅡ刺激大鼠VSMC TβRⅠ表达,IFN-γ明显抑制AngⅡ的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7.
宿主免疫细胞和相关的组织细胞能够通过表达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核苷酸寡聚化域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维A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IG-Ⅰ-like receptor,RLR)检测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并将感染信号级联放大,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由于PRR成员识别病原的特异性和机制各具特色,使有关PRR的鉴定及其诱发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更加具有挑战性,特别是细胞质病原识别受体——RLR引发的信号通路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最新研究发现,泛素化、去泛素化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ing gene,ISG)化等翻译后修饰对RLR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成为许多病毒逃逸机体防御系统的主要分子机制。并且最近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RLR信号通路中抗病毒免疫分子STING(也称为MITA/MPYS/ERIS),为揭示复杂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中NOTCH受体是否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Smad4信号通路下游靶分子而被TGF-β/Smad4直接调节.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实验研究TGF-β对notch1、notch4基因表达的调节,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TGF-β对notch1、notch4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notch1、notch4基因启动子与SMAD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 BMP4)的刺激在转录水平上促进notch1和notch4表达.它们还促进SMAD4与notch4基因启动子上SMAD结合位点的结合.在敲低SMAD4或notch4基因启动子SMAD结合位点突变的情况下,notch4的表达失去对TGF-β1和BMP4的反应性.结论 脑血管内皮细胞中SMAD4介导的TGF-β/BMP信号直接上调NOTCH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9.
在Wnt家族及其作用途径的相关信号分子中,无论何种亚型或分子的异常表达都可能破坏Wnt系统的平衡机制,导致骨骼发育或代谢异常.Wnt与受体结合激活3类信号途径,其中Wnt/β-连环蛋白( β-catenin)通路最为经典,其关键分子为β-连环蛋白,其余两类分别是Wnt/Ca2+通路和细胞极性通路[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脂多糖(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来源A549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以肺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确认A549细胞中是否存在NLRP3炎症体各组件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检测不同浓度LPS(0、1、5、10、50、100μg/ml)对A549细胞NLRP3炎症体通路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IL-1β分泌(ELISA法)的影响,选择最佳LPS浓度.采用LPS联合ATP(LPS+ATP)刺激A549细胞,并检测其对NLRP3炎症体通路蛋白表达和IL-1β分泌的影响.采用siRNA干扰A549细胞NLRP3基因,观察LPS+ATP诱导的A549细胞中IL-1β的分泌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549细胞中存在NLRP3炎症体组件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LPS单独处理细胞后,NLRP3、pro-IL-1β、caspase-lp45蛋白表达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但未检测到活化形式caspase-lp20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因子IL-1β的分泌.与LPS单独刺激组相比,LPS+ATP刺激组可检测到活化形式的caspase-lp20蛋白表达及细胞因子IL-lβ分泌(P<0.05).采用siRNA干扰NLRP3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LPS+ATP诱导的IL-1β表达(P<0.05).结论 A549细胞中存在NLRP3炎症体通路,LPS+ATP诱导A549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lβ在下调NLRP3基因后显著减少,初步提示IL-1β的释放受NLRP3炎症体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XAF1的转录起始序列中鉴定一具有高度活性的IRF-1作用元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XAF1转录起始处(-30~-38nt)有一潜在的干扰素(IFN)调节因子1结合元件(IRF-E),与同义IRF-E序列同源性达76.2%,命名为IRFE-XAF1。应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检测IRFE-XAF1的核蛋白结合活性,并分别定点突变其核心序列内-34nt和序列旁-28nt,检测突变后XAF1启动子活性变化及对IFN-α作用的影响。结果EMSA实验发现32P标记的含IRFE-XAF1的双链寡核苷酸DNA探针可与细胞核蛋白结合,且可被IRF-E同义探针阻断,定点突变后结合活性丧失,证实该IRFE-XAF1位点具有与转录因子结合的活性。含该IRFE-XAF1位点的XAF1启动子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且可被IFN-α诱导,IRFE-XAF1序列定点突变后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其中-34nt突变后完全消除了IFN-α上调启动子活性的作用。结论XAF1的转录起始序列具有一高度活性的IRF-E,其序列为-38ntGAAACGAAA-30nt,这一发现提示XAF1是IFN-α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5(TLR5)对间充质干细胞(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探究TLR5在MSC与肿瘤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过表达TLR5的慢病毒载体并用相关病毒感染MSC,通过荧光表达量、RT-q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TLR5在MSC中的过表达情况,通过MSC-TLR5增殖、表面抗原和细胞分化来验证TLR5过表达对MSC生物学性状影响,通过检测CBLB502激活TLR5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表达水平验证TLR5生物学功能.结果 TLR5慢病毒感染MSC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TLR5表达量均显著升高,MSC-TLR5增殖、免疫表型和分化能力未发生改变,同时,CBLB502激活TLR5后,IL-6和IL-8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结论 携带TLR5的慢病毒感染MSC后不影响MSC生物学功能,TLR5具有功能活性且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并探讨日本脑炎病毒Beijing-1株和登革2型病毒43株对宿主细胞内IFN-α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含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ISRE-Luc,通过检测IFN刺激应答元件(IF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 ISRE)活性对病毒感染细胞内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在IFN-α作用下病毒感染细胞内STAT1分子的分布情况.进一步采用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在这两种病毒感染状态下宿主细胞内STAT1、JAK1和TYK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感染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细胞在IFN-α作用下,ISR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而且日本脑炎病毒对宿主细胞内ISRE活性的抑制程度明显强于登革病毒;进一步研究发现,日本脑炎病毒可通过抑制JAK1和TYK2两种激酶的活性,降低STAT1的磷酸化水平,阻碍STAT1的核转运;而登革病毒则只抑制TYK2激酶的活化,降低STAT1的磷酸化及核转运水平.结论:日本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IFN-α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干扰素-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细胞内表达下调的基因,以进一步探讨干扰素-α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pcDNA3.1(-)-IFN-α以及pcDNA3.1(-)空载体分别转染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系,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pcDNA3.1(-)-IFN-α转染HepG2细胞内表达下调的基因.以pcDNA3.1(-)转染组细胞作为tester,pcDNA3.1(-)-IFN-α转染组作为driver,建立消减文库,随机挑选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得到下调表达的基因.应用RT-PCR技术,进一步证明IFN-α对Hsp90的下调表达作用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了IFN-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表达下调的cDNA消减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得到下调表达的基因有:铁蛋白,热休克蛋白90,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1,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β,信号序列受体β(SSR2),组织因子路径抑制子,RAD23同源物B.RT-PCR进一步表明,IFN-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HepG2细胞内Hsp90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pcDNA3.1(-)-IFN-α转染的HepG2细胞内表达下调的cDNA消减文库,并筛选出下调表达基因,半定量RT-PCR表明IFN-α对Hsp90 mRNA具有下调表达作用.为进一步阐明IFN-α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乏氧照射后HRE.CArG融合性启动子诱导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在SPCA1和A549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及乏氧照射诱导下该启动子驱动自杀基因HSVtk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聚乙烯亚胺转染法转染SPCA1和A549细胞,乏氧照射后24 h测EGFP表达强度;乏氧照射后24 h加入GCV,48 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乏氧照射后转染pDNA.HRE.CArG.EGFP质粒的SPCA1和A549细胞EGFP表达强度分别是对照组的(3.37±0.23)倍和(3.10±0.28)倍(P<0.01);转染pDNA.HRE.CArG.HSVtk质粒的SPCA1和A549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3.23±2.31)%和(76.58±2.19)%(P<0.01).结论 质粒载体中包含的HRE.CArG元件对乏氧照射敏感,乏氧照射后通过诱导下游的HSVtk基因大量表达,使转染细胞对GCV的敏感性增高,而大大增加对SPCA1和A549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黄冰玉  杨爱清  李建英  周钢桥 《军事医学》2021,45(8):572-577,584
目的 探讨RNA相关蛋白LSM家族成员14A(LSM14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功能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包装方法构建稳定敲低LSM14A的HepG2.2.15细胞株和稳定过表达LSM14A的HepG2.2.15细胞株,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SM14A敲除的HepG2.2.15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检测敲低、过表达和敲除效果.利用RT-q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HBV RNA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HBV D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下游分子,RT-qPCR检测干扰素的分泌.结果 在HepG2.2.15细胞中过表达LSMJ 4A可显著抑制HBV的复制,而敲低或敲除LSM14A可显著促进HBV的复制.过表达LSM14A后,p-TBK1、p-IRF3、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在HepG2.2.15细胞中LSM14A蛋白通过促进IRF3的磷酸化诱导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表达,进而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人脾细胞cDNA 文库中与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所编码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以HEK293T细胞RNA为模板扩增RIG-Ⅰ基因的2CARD结构域部分,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pGBKT7-RIG-Ⅰ2CARD,转化到酵母细胞AH109感受态中,得到阳性克隆AH109[RIG-Ⅰ2CARD].然后将人脾细胞cDNA文库转化进AH109[RIG-Ⅰ2CARD],在含有X-α-半乳糖(X-α-Ga1)四缺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后转化DH5α大肠杆菌并经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挑取单克隆菌落抽提质粒,并进行测序,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质粒pGBKT7-RIG-Ⅰ2CARD,并能在酵母中表达.筛选出阳性菌落59个,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从脾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12个与RIG-Ⅰ2CARD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结论:成功克隆出RIG-Ⅰ2CARD基因,并从脾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12种能与RIG-Ⅰ2CARD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结构及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Ⅰ型干扰素( typeⅠinterferon,IFN-Ⅰ)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更加深入地认识IFN-Ⅰ的调控机制及应用前景,该文拟对IFN-Ⅰ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功能、信号通路及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80%的新发感染发展为慢性感染,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这些现象提示HCV已建立了一系列抵抗机制对抗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病毒可通过干扰模式识剐受体TIJR3、RIG-I介导的信号通路和干扰素信号通路以及干扰素刺激基因等多个水平的逃避机制,抵抗宿主的抗病毒反应.本文对HCV封闭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干扰宿主固有免疫以建立持续感染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减少与视黄酸诱导基因-I(RIG-I)路径联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60例皮肌炎(皮肌炎组)及6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检测分析2组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RIG-I路径核因子-κB(NF-κB)、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RIG-I路径相关蛋白相关性应用Pearson分析。结果 皮肌炎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低于对照组,NF-κB蛋白、IRF-3蛋白、IRF-7蛋白、RIG-I蛋白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低于非活动期患者,NF-κB蛋白、IRF-3蛋白、IRF-7蛋白、RIG-I蛋白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皮肌炎组、活动期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与NF-κB蛋白、IRF-3蛋白、IRF-7蛋白、RIG-I蛋白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非活动期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