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休克的救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中良好26例,中残9例,重残5例,死亡1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休克应积极纠正循环休克状态的同时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缺血.必要时应手术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情况,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和预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组的患者疗效与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颅脑损伤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颅手术,以达到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按格拉斯哥(GCS)评分法 3~ 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回顾性分析我院 4年 来收治的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总结分析治疗方法及其治疗关系.结果: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治愈及好转 68例(79%), 植物生存 2例(2.3%),死亡 16例(18.7%).结论:基层医院也应建立创伤急救通道,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方 式,配以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我院8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在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有65例,非手术治疗15例。根据GCS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经过治疗,恢复良好58例占72.5%;死亡的患者有6例占7.5%;伤残的有16例占2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会引起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时的救治对患者术后的影响较大,所以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4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3例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237例(51.2%),中残51例(11.0%),重残19例(4.1%),植物生存9例(1.9%),死亡147例(31.7%)。结论:专科治疗配合早期ICU监护,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显著改善GCS 3~8分STB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有效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疗效良好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4例.结论 本组病例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平均时间为4.3 d.梗死部位主要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可增加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按GOS标准评分:恢复良好2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6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人,应严密观察,及时复查CT,对本病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94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预后,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 分析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疗效.结果 转运途中死亡3例,院内急诊科死亡4例,主要死于晚期脑疝所致呼吸心跳停止 87例先行CT检查明确颅内伤情后送神经外科,其中30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恢复良好47例,20例遗留有不同程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死亡18例.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院前急救是成功救治的关键之一,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治的根本,不但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方法对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结果 结果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炎7例,全部治愈.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机率和提高并发肺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05例严重创伤病人在急诊科的抢救与护理。方法:对505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抢救脱险456例,成功率90.3%;死亡49例。结论: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急救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廖荣芳 《现代保健》2014,(26):127-12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支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4年期间收治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支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术38例,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14例,纯西医保守治疗11例。38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治愈28例(73.7%),轻残6例(15.8%),中残2例(5.3%),重残1例(2.6%),死亡1例(2.6%)。14例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患者,治愈4例(28.6%),轻残2例(14.3%),中残3例(21.4%),重残2例(14.3%),死亡3例(21.4%)。11例纯西医保守治疗患者,治愈2例(18.2%),轻残2例(18.2%),中残2例(18.2%),重残2例(18.2%),死亡3例(27.2%)。结论:后交通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早期进行病因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是临床上比较普及的病因治疗方法。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较而言,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治愈率更高,且致死率和重残率均低于内科保守治疗,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时,最好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烧伤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烧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对61例电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创面处理及特殊部位电烧伤等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1例未愈;截肢2例,截指或部分截指4例;无死亡,治疗效果理想。结论:电烧伤患者早期有效的液体复苏、正确的创面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早期的急救与护理,及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是否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8年3月期间收治的93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抢救脱险75例,死亡18例,病死率为19.35%。结论强化急救意识,准确判断伤情,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开颅去骨瓣双侧同时减压术治疗颅高压脑疝的疗效。方法我院1994年6月~2005年2月采用冠状开颅去骨瓣同时减压治疗颅高压脑疝患者68例。结果存活46例(67%),其中良好(JENNET-V级)5例(8%),轻残12例(18%),重残或植物生存29例(42%),死亡22例(33%)。结论冠状开颅去骨瓣双侧同时减压术可提高脑疝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生存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重残/植物生存13例(4313%),和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使好率、病死率相差显著(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本院2008—2011年59例先天性肠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59例,治愈59例,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腹胀,经保守治疗无效,小肠造瘘,半年后二期手术治愈。术后随访1~2年,绝大多数无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合理手术方式、严密的术后管理,是提高肠闭锁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陈锋  叶丹 《现代保健》2011,(2):45-46
目的总结中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急救经验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急诊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患者院前、院内、儿童及老年人等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选择及时、正确的检查治疗方案,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强院前急救、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是提高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收治的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后颅窝血肿的病情及出血量的多少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回顾性总结。结果:31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3例,恢复良好12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18例,恢复良好14例,伤残2例,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有着不同于幕上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易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严密观察及动态CT检查,必要时及时手术,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