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析影响中药水蜜丸崩解时限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影响中药水蜜丸崩解时限的主要因素及克服措施.介绍了丸剂的溶散释药机理,以及药料的性质、药粉的粒径、丸剂的泛制过程、丸粒的大小、丸的含水量、丸剂的干燥方法及温度、赋形剂等因素对水蜜丸崩解时限的影响原因以及克服措施.  相似文献   

2.
丸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中药丸剂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和滴丸等。中药水丸的制备方法常用泛制法制备,泛制法有机械泛丸和手工泛丸两种方法。小量生产或特殊品种的制备多采用手工泛丸法。本文着重介绍手工泛制水丸过程中的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丸剂是我国药物制剂中最古老、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的一种剂型,从古至今采用泛制法和塑制法两种方法制丸,后又发明了滴制法,但应用最广的还是泛制法和塑制法。浓缩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丸药制剂,通常是将中药提取物浸膏与药物细粉采用泛制法或塑制法制得。  相似文献   

4.
我院5种中药丸剂溶散时间影响因素探讨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丸剂是一种口服的中药固体剂型,具有作用缓和、持久的优点。但由于其中绝大部分成份是性质不同的植物性粉末,在泛丸过程中经过液体的粘合作用及机器的滚制,丸剂自身较致密,故存在着溶散时间过长,影响了药物的溶出与吸收。本文对我院5种不同处方的丸剂,逐一作溶散时间检查,并与调整赋形剂用量后制成的丸剂进行对比,探讨药物成份对丸剂溶散时间的影响及改进方  相似文献   

5.
庞会明  姚毅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43-2146
通过跟随高寿泰老药工学习,探幽高寿泰老药工手工泛丸的技法,总结和归纳泛丸工具、赋形剂、泛丸手法、技术流程、制药思维等技术,着重阐述了手工泛丸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手工泛丸这一项中药传统技术的传承及中医院开展中药小客料加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启栋 《药学学报》1965,12(7):453-459
本文研究了中药水泛丸剂的重量差异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丸重的分布一般呈正态分布,并求出丸重平均值对数(X)和变异系数(Y)间的相关系数为-0.841及迴归方程式=30.50-10.04X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丸剂包括蜜丸、水丸、浓缩丸、微丸、蜡丸、胶丸等。随着人们对中成药需求量增大,中药丸剂的用量亦相应增加。然而,丸剂服用单位至今没有统一  相似文献   

8.
干燥是中药丸剂生产过程重要工艺环节之一,干燥工艺合理控制是保障丸剂品质的关键。干燥过程外部条件影响丸剂内部水分的扩散和分布,进而影响丸剂组分的力学性质。丸剂裂纹是干燥过程由于组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典型问题,影响丸剂的外观、崩解和溶散时限。目前,尚未形成理论合理解释丸剂干燥裂纹形成过程,导致丸剂干燥高质量生产指导依据缺失。本文从丸剂的组分性质及成型过程角度,借助玻璃化转变理论,尝试分析了干燥中裂丸形成原因,介绍了丸剂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新技术和工艺调控干燥方法,以期为解决中药丸剂干燥裂丸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212-215
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患者数量众多,为了克服中药味苦难服的问题,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丸剂加工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本院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开展了普通丸药加工和浓缩丸加工。本文通过对比普通丸剂与浓缩丸的优劣,结合本医院丸剂加工经验,从加工技术、加工工序及所需投入设备、医院各科室整体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医院中药丸剂加工积累经验,帮助患者减轻服药痛苦。  相似文献   

10.
<正> 中药丸剂常根据医疗需要,包上不同的衣。近年来我们开始对中药丸剂混浆包衣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工艺设计上注意到中药丸剂一般硬度差、丸面松、吸潮性大等特点,并结合我们沿用冷浆包衣的习惯,对混浆包衣操作步骤、混浆配比用量及衣丸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在生产上推行混浆包衣工艺操作法。采用机械喷浆或手工喷雾逐次加入方法。共生产防风通圣丸、沉香化滞丸等十几个品种,质量均符合丸剂包衣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引言丸剂,种类很多,是一种常用剂型,但在生产中,其粒差都很难控制,成了各药厂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就目前能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丸剂粒差的控制办法采用的都是经验式,这些经验式在生产中很难应用。水丸的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取估计用粉量的药材细粉起模一在旋转的叠丸锅内重复“加水湿润、加药材细粉”的过程-起锅-过筛-重复“加水润湿、加药材细粉”的过程-收锅-炕干-撞光-炕干-半成品水丸剂。由此可见,粒差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操作工人,他们完全凭自己的经验来决定收锅时丸子叠加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方孝华 《海峡药学》2006,18(2):29-30
对四川川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小金丸的质量进行了检查与评估,经过水分限度测定、丸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丸剂装量差异限度检查、丸剂溶散时限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证明6个批号的小金丸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药浓缩丸,临床疗效确切,服用量小,便于保存和携带,为中药较好的剂型之一,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中国药典》1977~2000年版均已刊载。在《中国药典》附录丸剂项下,无浓缩丸的重量差异检查方法。而丸粒的大小,直接关系服用的剂量。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浓缩丸应控制其重量差异限度。  相似文献   

14.
梁晓燕 《中国药房》2011,(19):1775-1776
目的:改进止痹通络丸的制备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方法:依照《中国药典》丸剂项下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痹通络丸中有效成分桂皮醛含量,对原、新2种制备工艺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先提取后干燥粉碎、蜜酒包衣、川蜡抛光的新工艺明显优于传统串油法粉碎、糊精水包衣、烘干的原工艺,新工艺制得的止痹通络丸的质量和桂皮醛含量均明显提高。结论:新工艺操作简单、节约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为丸剂生产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乙醇在水丸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丸是指药材细粉以水 (或根据制法用黄酒、稀药汁、糖液等)作润湿剂而产生粘合作用制成的丸剂[1 ] 。水丸因在生产过程中加入辅料少 ,成本较低 ,而且又符合人们追求天然的健康需求 ,同时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用药 ,故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将制丸工艺由手工泛丸改为机器搓制丸 ,不仅大小易于控制 ,而且产量较高。水丸的质量指标除了性状、水分、装量、大小外 ,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是崩解时限。机制丸如何解决崩解时限问题呢 ?我们在生产中除了使用片剂中常用的崩解剂外 ,还尝试用一定比例、一定浓度的乙醇作为粘合剂 ,它既具有良好的粘合性 ,同时又使制成的水丸干燥后易于崩解 ,很好地解决了水丸的崩解时限问题。水丸的崩解主要靠毛细管和膨胀作用[1 ] ,乙醇具有易挥发性 ,因此生产中加入的乙醇不会在干燥后的水丸中残留 ,而且也不会影响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测定 ,由于乙醇的挥发特性 ,生产中水丸的干燥时间也大大缩短 ,干燥的水丸较分散 ,药物分子间的间隙加大 ,有利于毛细管作用的形成 ,从而有利于水分子进入丸剂通过膨胀作用而崩解 ,水丸生产中所使用的乙醇可以是回收乙醇 ,因此降低了水丸的生产成本。乙醇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缩短中药丸剂溶散时限,保障丸剂制备质量,研究中药丸剂溶散时限是否受干燥温度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生产的5种中药丸剂,具体名称分别为: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乌鸡白凤丸、小金丸糊丸、金匮肾气丸,分别记为A、B、C、D、E。回顾性分析上述五种中药丸剂经不同温度干燥后的溶变时限。结果干燥温度可对中药丸剂溶变时限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温度达到90℃情况下,A、B、C、D、E五种中药丸剂溶变时限均未达到合格标准;温度达到80℃时,A、B、C、D四种中药丸剂溶散不合格,剩余一种中药丸剂溶散合格;在温度处于70℃、60℃时,A、B、C、D、E五种中药丸剂溶变时限均达到合格标准。结论干燥温度直接影响中药丸剂溶变时限,临床医药工作者必须根据中药丸剂具体组成成分完成中药丸剂的干燥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丸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至今在中成药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包衣是中药丸剂的一大特色,祖国医药古典书籍中早有记载,目前仍有相当广泛的应用。中国药典(1977年版Ⅰ部)共收载水丸、蜜丸、糊丸、浓缩丸等159种,有15种包衣丸剂。《中药制剂手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收载各类丸剂321,包衣丸剂达67种之多。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优选左金浓缩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成型效果优选最佳的辅料类型和润湿剂类型;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溶散时限、成型率、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以辅料比例、药辅比、润湿剂加入量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左金浓缩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微晶纤维素(MCC)∶聚乙烯呲咯烷酮-K30(PVP K30)(3∶1),药辅比为1∶1,润湿剂为5%水,混合均匀制成软材,投入制丸机中,制得左金浓缩丸。结论:优选出的成型工艺稳定、重复性好,所制丸粒圆整、色泽均一,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108丸剂项下对浓缩丸的要求,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庆格乐 《北方药学》2010,7(1):26-27
目的:在不改变包装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清肝调脂丸的制备工艺,解决包材对丸剂某些成分的吸附,造成丸剂外观颜色改变,并且影响稳定性的问题。方法:用明胶、氧化铁黑、滑石粉做包衣材料,制成包衣丸。结果:稳定性考察12个月,包材与药丸外观及丸芯颜色均未发生改变。稳定性提高。结论:改进后的制备工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中药丸剂治疗疾患,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目前中药丸剂根据所用赋型剂的不同,可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等四种。丸剂的应用,取其在体内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为了探讨丸剂释放药效的规律,作了一些丸剂的崩解度实验,为制定中药丸剂标准规格打下基础。现将实验方法及测定结果报导如下。实验方法及结果中药丸剂崩解时限的测定,目前尚无成熟方法可循,现采用中国药典(1963年版)二部附录2页,测定片剂崩解时限的方法进行测定丸剂,即取丸剂置中国药典(196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