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羟丙基-β-环糊精对萘普生的增溶及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不同pH,不同温度下羟丙基-β-环糊精对萘普生的增溶作用,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其含量.不同pH下萘普生溶解度呈AL型.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越大,对萘普生的增溶量越高.pH升高,增溶效果越高,但包合的稳定常数减低.计算了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对萘普生的包合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增大萘普生的溶解度,提高萘普生水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β-环糊精与甲基橙的包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峰  姜子涛  占豪  李荣 《光谱实验室》2005,22(5):1074-1078
利用甲基橙(MO)的吸光度随β-环糊精(β-CD)浓度的增加呈规律性的减弱,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的性质,考察了温度、甲醇浓度、离子强度对其包结平衡常数的影响,计算得到热力学常数并讨论了包结过程的驱动力及可能的包结物结构。结果显示,包结平衡常数随温度、甲醇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力学常数表明整个包结过程是焓、熵联合驱动的过程,其中疏水作用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光谱分别研究了在水溶液和50%乙醇水溶液两种不同介质中,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 1)、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 2)和甲基β-环糊精(Me-β-CD 3)与α-环己基扁桃酸(CHMA)形成的包结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主客体的包结比为1:1,在水溶液中,三种主体的包结能力均较弱,其包结能力的强弱顺序为:3>2>1.而在50%乙醇水溶液中,主客体包结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三种主体的包结能力强弱顺序发生改变,依次为:1>2>3.  相似文献   

4.
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系列β-环糊精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和甲基-β-环糊精)对α-苯丙酸的包结作用,考察了不同β-环糊精衍生物对不同存在状态的α-苯丙酸的包结行为。结果说明,α-苯丙酸与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三种主体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强弱顺序为:羟乙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适合包结分子状态的α-苯丙酸,而不易包结离子状态的α-苯丙酸。  相似文献   

5.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β-环糊精与β-胡萝卜素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3 2 5个 β 环糊精分子与 1个分子 β 胡萝卜素依据范德瓦尔斯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 ,包结物和 β 环糊精的红外光谱也显示包结物的形成和存在。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摩尔比为 3 2 5∶1,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 12∶1;包结温度 30℃ ;反应时间 2h。用可见 紫外光谱测定的包结物的包结常数为 9 4 6× 10 11L·mol-1,包结物稳定。对包结作用的动力学特性和包结物的分子构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相溶解度法研究了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和氯诺昔康与β-环糊精(β-CD)、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昔康类药物与3种环糊精都形成了1∶1的包合物。环糊精包合能力HP-β-CD>SBE-β-CD>β-CD,增溶效应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吡罗昔康。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与佐匹克隆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佐匹克隆在不同pH和不同摩尔浓度的β-争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及二者的表观稳定常数,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和pH的提高,佐匹克隆的溶解度增加,表观稳定常数升高;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AS、焓变△H及自由能变化△G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焓变是形成超分子复合体的主要驱动力;用研磨法制备了佐匹克隆-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佐匹克隆与β-环糊精可形成1:1包合物,β-环糊精对于难溶性药物佐匹克隆是较理想的增溶剂.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橙为探针,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不同神经递质分子(多巴胺、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基肾上腺素)的作用,并通过竞争包结法测定了β环糊精和不同神经递质分子形成包结物的包结常数,证实了疏水作用和氢键对包结物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包结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的包结作用,运用摩尔比法和直线拟合法(Hildebrand-Benesi法)确定了包结物形成的化学计量比,计算了主客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稳定常数Ks,从而得到包结过程的热力学数据△H,△S.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均形成2∶1型的包结物,由于相邻的2个β-环糊精空腔间的协同作用,包结稳定常数Ks较1∶1型包结物大.包结过程是焓驱动的,主客体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是包结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CD衍生物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β-CD衍生物种类及其浓度、乙醇含量、离子强度及pH等因素对包结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β-CD衍生物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其中HP-β-CD的增强效果最明显,即表明HP-β-CD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最强。1/(F-F0)对1/[CD]所作的双倒数曲线为直线,说明氟比洛芬与环糊精形成1∶1的包合物。随离子强度增大,包合作用增强;溶液中乙醇比例和pH越大,HP-β-CD与氟比洛芬包结物的包合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了5-NO2-SA与β-CD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取代基对包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对5-NO2-SA有一定的包合作用,包合常数为Kf=35.03±0.18mol^-1·L。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卵磷脂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摩尔配比的β-环糊精/卵磷脂的甲醇-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包结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约2分子的β-环糊精和1分子的卵磷脂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等发生包结作用,生成了稳定的包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番茄红素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液法和研磨法分别制备了番茄红素与环糊精的水溶性包结物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 ,包结物水溶液的光谱特征不同于 β 环糊精水溶液及番茄红素在四氢呋喃 水混和溶剂中的光谱特征。产物的水溶性以及光谱特征的变化证实了包结物的形成。包结物水溶液的特征吸收谱带 (λmax)出现大的变化 ,可能是面 面聚集的番茄红素分子被环糊精包结后 ,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尺度的超分子聚集体所致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甲基纤维素在SDS溶液、和SDS与β-CD混合溶液中的凝胶化温度,讨论了SDS与MC之间疏水相互作用和SDS与β-CD之间包合作用对MC溶液凝胶化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SDS与β-CD之间的包合作用远大于SDS与MC链上甲基之间疏水相互作用,在β-CD存在下,SDS对MC溶液凝胶化行为的影响可以被完全屏蔽掉. 由此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在MC存在下SDS与β-CD之间的包合比是1:1,与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存在下的包合比完全一致,但是与在带相反电荷聚电解质存在下的包合比并相同,主要是因为SDS与MC相互作用的方式和与聚电解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制备葛根素-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建立其包合率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葛根素的含量,由此计算包合率.结果表明葛根素在250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15-65μg ·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9C+0.0313,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为0.68%;测得葛根素-二甲基-β-环糊精的包合率为96.58%,RSD为1.2%.该包合物制备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得到葛根素-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13C NMR测定了一个系列的环氧氧丙烷与β-环糊精的共聚物,进行了谱峰归属和DEPT谱验证,实验测得2,3-丙二醇基在β-环糊精C(2)-O-位、C(3)-O-位和C(6)-O-位取代的13C NMR化学位移α-取代效应参数,描述了该共聚物分子链的组成和链化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樟树挥发油易挥发、不稳定的问题,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樟树叶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水蒸气蒸馏法再提取包合物挥发油,紫外光谱法分析包合前后挥发油。硅胶G-CMC薄层色谱法对照包合前后挥发油色谱图。包合前后挥发油紫外吸收光谱与薄层色谱图基本一致。β-环糊精能稳定包合樟树挥发油,解络后不会引起主要成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建立测定利福平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利福平含量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为474nm。利福平在474nm处有最大吸收,在10.0—35.0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71C-0.0065(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n=9),RSD为0.96%;日内RSD分别为0.78%、0.59%、0.86%(n=5);日间RSD分别为1.12%、1.38%、0.98%(n=3);测得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34.21%、34.90%、33.23%。方法操准确、简便、迅速,适用于利福平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利福平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β-环糊精(β-CD)/D-樟脑包合物.1H NMR确定了β-CD与D-樟脑形成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图证明D-樟脑和β-CD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H ROESY NMR分析结果说明包合物的结构型式是D-樟脑的二环[2.2.1]-2-庚酮位于β-CD空腔内,其三甲基部分位于β-CD空腔外.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形成β-CD/D-樟脑包合物最低结合能和结构优化状态,氢健的存在证实了上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荧光黄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用红外光谱、DSC曲线、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等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并用Hildebrand-Benesi双倒数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荧光黄分子形成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