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患者男,51岁。以右臀部深脓肿行切开引流术。脓腔约12cm×8cm×4cm,引出稀薄、淡黄褐色伴恶臭之脓液300ml,培养为大肠埃希杆菌生长。术后一度体温下降,伤口脓性分泌物减少,至术后半月,脓液又复增多,且混有食物残渣。连服炭片3日,未见炭粒从引流口流出。作窦道造影提示:右臀深部复杂窦道转向右腰部至右髂窝入盲肠内,证实为肠外瘘形成。追问30年前有阑尾切除术史。剖腹探查发现盲肠后壁有一瘘口,沿右髂骨冀向上  相似文献   

2.
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肠外瘘并非罕见,我院1987~1988年不同类型阑尾切除术后引起的肠外瘘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例1.男,44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根部坏疽,因盲肠壁水肿明显,阑尾残端无法包埋,故用大网膜覆盖,右髂窝置一根烟卷引流。术后3天拔除引流,第7天发现引流口流出混有粪渣的脓液,经  相似文献   

3.
患者30岁。因横位难产引起膀胱阴道瘘1年于1983年4月15日入院。检查发现:阴道前穹窿部有6×5cm瘘孔,距右输尿管口0.3cm,距左输尿管口1.5cm。膀胱粘膜翻出。子宫前唇纵形裂开与瘘孔相通。于持硬麻醉下手术。经腹切开膀胱顶部,插入双侧输尿管导管。分离瘘孔周围组织,切除瘢痕组织。游离子宫前壁与膀胱壁至子宫颈,充分暴露瘘口,用肠线缝合瘘口上部2针。结扎切断胃网  相似文献   

4.
阑尾癌二例     
我院于1965~1980年,行阑尾切除2,459例,其中2例经病理证实诊断为阑尾癌,报告如下。例1.女,59岁。病人一个月来自觉右下腹及骶尾部持续性疼痛,便后加重。查体:除右下腹部压痛,轻度肌紧张外,余未见明显异常。术前以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开腹后见腹腔内有少量稀薄液体,阑尾肿大6×2.5cm,其基底部坚硬,表面轻度充血,瘤尾于后腹膜与髂外静脉粘连,分离后将阑尾和部分盲肠一并切除并送病理检查,诊断为阑尾癌。术后10天再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11天创口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年4个月死于本病复发。例2.男,59岁。于两个月前发现右下腹不规律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因“肛周条索肿物伴间断渗液9年余”入院。患者9年前肛门左侧初发肛瘘,均保守治疗。期间反复发作,后肛门右侧新发肛瘘,均保守治疗,未行手术治疗。查体:截石位,11点可见肛瘘外口,距肛门约3 cm;2点可见肛瘘外口,距肛门约6 cm。术前完善肛周超声、磁共振检查。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操作:(1)截石位2点肛瘘为复杂肛瘘,楔形切开外瘘口,环形切开肌间沟,剔除之间的远端瘘道,挂皮筋松弛引流。肌间沟瘘口与肛门内瘘口的近端瘘道剔除,挂皮筋收紧。(2)截石位11点肛瘘为简单肛瘘,楔形切开外瘘口,瘘道远端分三叉,剥离切除即可。主瘘管剔除,挂皮筋收紧。术后7~10 d收紧的皮筋自动脱落。松弛的皮筋更换为0号慕丝线继续引流。术后20 d拆线,伤口愈合良好。见图1。  相似文献   

6.
胆囊腹股沟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4岁。1988年11月24日,以后右腹股沟瘘半年入院。查体:T37℃,P80次/分,Bp16/11kPa。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脾未扪及,茂菲征(一),右腹股沟有一直径0.3cm瘘口,周围皮肤内陷,挤压时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探针未探及底。试用指肪餐后,从瘘口内溢出  相似文献   

7.
肠外瘘发生率约 0 7%~ 3 7% ,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自 1987年 9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外瘘 8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5例。年龄 16~ 52岁。病史 1d~ 2年。结肠瘘 6例 (经瘘管造影证实 ) ,回肠瘘 2例。腹壁均有脓性创口 ,有肠液或食物残渣流出。2 治疗方法2 1 引流 要通畅 ,必要时进行造口引流 ,控制感染 ,消灭死腔 ,防止新的瘘道形成。本组 1例病人在发现回肠瘘后 2周引流不通畅 ,虽经手术回肠造口引流 ,终因严重感染 ,新的瘘道形成 ,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 2 长期不愈合者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7岁。3^ 年前因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于术后第7天从切口处流出大便样脓液,遂口服美蓝, 1^ 天后见深蓝色液经切口流出.考虑系盲肠损伤所致。经切口放入1根尿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同时结合其它对症和支持治疗,1年后瘘口愈合。此后患者常感脐周疼痛,于入院前1^ 天,腹痛加重,且伴腹胀和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而急诊入院。查体:中度腹胀,未见肠型,腹肌软,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可闻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1岁。发现右下腹肿物,伴右下肢活动受限1年余,于1987年12月3日入院,查体:消瘦,右中下腹明显膨隆,可扪及一包块,约25×25cm大小,质呈弹性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固定,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股内侧皮肤感受迟钝。钡灌肠造影报告,右侧腹部巨大肿物,肝区结肠造影剂未能通过。B超提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肿物穿刺抽出咖啡色液体。镜检:未找到癌细胞.剖腹探查,见肿物位于腹膜后,约25×20×10cm大小,呈囊性,表面尚光滑,盲肠、升结肠推至肝下,右输尿管、髂血管、股神经推向脊柱左侧。切开后腹膜分离,见其上极与盲肠及阑尾相连,盲肠壁无浸润、结节,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阑尾呈囊状扩张,末端与囊肿相连。因肿物巨大无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发生于肠道者颇为少见。我们自1978年以来见到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38岁。发现右下腹包块2年,伴右下腹隐痛,近1个月来因腹痛加重入院。3年前于当地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无不适。约1年后右下腹隐痛,并发现鸭蛋大包块,伴粘液样稀便,每日3~4次,自感日渐消瘦。既往有荨麻疹发作史。体检:右下腹可触及一鸭蛋大小肿块,活动度差,中等硬,轻压疼。血常规正常。手术证实为盲肠肿瘤。病理报告: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盲肠)。术后良好。例2.男.32岁。右下腹疼痛伴肿块2个月入院。近2天发热,右下腹阵发性刺痛。体检:T38.5℃.右下腹髂前上棘水平可触及一个6×4cm包块,中等硬度,压疼。化验:WBC5900,N61%,L30%,E9%。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8岁。因上腹壁脓肿切开引流后反复流脓5个月于2006年11月入院。查体:慢性消瘦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上腹正中有1.5 cm×1.5 cm瘘道口,有较多脓液。给予换药抗感染等处理,瘘道内脓液无减少。第一次瘘道造影,透视下造影剂外溢至皮肤,未进入腹腔。于2006年11月28日在局麻下准备行瘘道清创术,术中用导尿管顺着瘘道插入,注入生理盐水瘘道周围无溢出,考虑瘘道与腹腔相通。行第二次瘘道造影,注入造影剂后透视下见肝内外胆管显影,胆总管内见数个卵圆形充盈缺损,胆囊底部充盈缺损。结合B超检查,诊断:胆囊多发性结石、胆囊炎、左、右肝…  相似文献   

12.
例 1,男 ,3 4岁。 1996年 4月在当地卫生院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切口感染 ,换药 2个月不愈 ,其后 8个月内 2次行窦道切除术 ,仍不能愈合 ,1997年 2月入我院。无结核及慢性腹泻史。查体 :T3 6.5℃ ,右下腹见长 7cm之麦式切口瘢痕 ,中央有一 1.5cm× 1.5cm之窦道口 ,窦道深 4.5cm ,有较多脓性分泌物。住院第 3天窦道流出少量黄褐色粘稠分泌物 ,有粪臭味 ,不含食物残渣 ,取分泌物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手术见 :阑尾残端瘘 ,残端长 2 .0cm ,管壁明显增厚变硬 ,与盲肠壁紧密粘连 ,界线不清。切除过长阑尾残端 ,病检示 :窦道壁为炎性肉芽组织 ,阑尾…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2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6h入院。体查:体温378℃,脉搏90次/min,腹平软,麦氏点压痛。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87。B超:阑尾未显示。诊断: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即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于正常盲肠部位未见阑尾,切开侧腹膜完全游离盲肠后亦...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2岁。因摔伤腰部20年,骨折术后10年,背部肿物切开引流不愈合1月入院。病史:20年前摔伤腰部骨折,未治疗,10年前继发双下肢麻木无力于我院行L1陈旧骨折后路减压Dick钢板内固定,术后痊愈出院。1月前因背部肿物于当地医院切开引流,切口至今不愈合来诊。自诉无发热病史。查体: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后正中有15cm长手术疤痕,无压痛,右竖脊肌外缘平L2椎体有3cm长引流口,局部红肿,有少量脓性及粘液性液体渗出,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双膝腱、跟腱反射下降,无病理征。X线片示L1陈旧骨折术后,内有Dick钢板固定,椎体前缘压缩5/6,T12、L1椎体前…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5岁。因右腰部反复红肿、破溃、流脓于2001年10月26日以右腰部结核入院。患者3岁时出现右腰部红肿,继而破溃流脓,病初伴发热,在当地医院按结核治疗3个月后伤口愈合。7岁时右腰部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未做任何检查继续抗结核治疗半年伤口逐渐愈合。半年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而来我院求治。检查:于腰椎右侧旁约7cm、髂后上棘上约4cm处,见一2.5cm×2.5cm的圆形酷似绒毛状肉芽组织,不易出血,中间为窦道口,可探及10cm长窦道。窦道造影显示:窦道腔隙较大,不规则,窦道底部有一条形、内壁光滑腔状器官显影,腔内有两枚结石影,造影剂未进入肠腔。胸…  相似文献   

16.
带蒂大网膜修补胰腺结肠瘘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蒂大网膜修补胰腺结肠瘘2例报告张霖,张亚军,吴旭东病例介绍例一女性,66岁,因坏疽性胰腺炎于4月前在外院行剖腹探查、胰腺包膜切开引流术。术后放置多根引流管,但左上腹引流口一直未愈,每日均有脓液流出。B超检查,提示胰腺尾部有4×4cm暗区。入院后先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年有5例术中发现盲肠憩室炎,术前都误诊为阑尾炎,现将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例1男,39岁,因右下腹痛24h伴恶心、畏寒而入院。查体:右下腹压痛明显,伴肌卫及反跳痛,余无异常。血白细胞13 × 109/L,中性77%。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距回盲部6cm处盲肠有一长约3cm、直径1cm憩室伴顶部穿孔,阑尾位于盲肠后位,无充血水肿。行盲肠憩室及阑尾切除,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盲肠憩室炎,阑尾慢性炎症。 例2男,42岁,因右下腹痛24h入院。查体:右下腹压痛明显,伴轻度肌卫…  相似文献   

18.
根部单纯结扎法阑尾切除术1 27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89年7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阑尾炎患者1 307例,除离盲肠壁0.3 cm以内阑尾穿孔31例外,其余1 276例采用根部单纯结扎法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 276例中,男667例,女609例;年龄4~86岁,平均49.5岁。其中阑尾穿孔(穿孔位置离盲肠壁0.3cm以上)201例;坏疽性阑尾炎689例,其中坏疽累及根部17例;化脓性阑尾炎192例;单纯性阑尾炎194例。2.方法:麻醉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进腹,保护切口,提起阑尾,切断结扎阑尾系膜血管,距盲肠约0.3 cm以4号丝线双道结扎阑尾根部,根部粗大水肿时宜用7号丝线结扎,注意勿用力过…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3 9岁 ,因右下腹痛 6h收住我科。患者既往曾有类似腹痛史 3次。入院查体 :右下腹压痛伴肌紧张、反跳痛 ,以麦氏点偏内侧为著。化验 :WBC13 .4× 10 9/L ,N 0 .70 9。入院诊断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脓性渗出液 ,阑尾位于盲肠内后侧位 ,和盲肠壁粘连 ,长约 8cm ,直径约 0 .7cm ,呈暗红色 ,浆膜层充血、水肿明显 ,尖端及阑尾系膜有暗黄色脓苔覆盖 ,在阑尾根部约 3cm处结肠带旁的盲肠壁上有一直径 1.5cm之半球形膨出物 ,外观充血 ,扪之质硬。常规顺行切除阑尾、残端开放包埋。再次探查…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 d于2011年2月9日入院。体质检查: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以右下腹为著,反跳痛明显,未触及包块,肠鸣音弱。血常规:白细胞18×109 L-1。超声提示:腹腔积液。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内大量脓液约1 000 mL,阑尾形态基本正常,回肠无异常,距离阑尾根部约1 cm处盲肠壁可见一线样坏死,长约3 cm,可见肠液渗出,沿坏死处打开见2 cm×2 cm黄褐色附壁结石1个。经家属同意后行回盲部造瘘术(切除阑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