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W_(18)Cr_4V高速钢低、高温回火加上渗硫软氮化复合热处理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60℃1h3次回火,起二次硬化作用的主要是V_4C_3。而经淬火加低、高温回火起二次硬化作用的则是V_4C_3和M_2C。 经淬火和低、高温回火后再加上渗硫软氮化复合热处理,其表面耐磨性进一步提高,硬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也都有所提高,钢的使用寿命亦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不同的淬火(800℃,900℃,1000℃)和回火(200℃,400℃,600℃)热处理工艺,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锰球墨铸铁的合理热处理工艺为在900℃奥氏体化保温2h水淬,在200℃回火2h水淬.淬火后的组织为大量的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淬火和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球状石墨.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下降,冲击韧性提高,耐磨性下降.淬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大,回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对3Cr2W8V钢热应力疲劳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循环温度对3Gr2W8V 钢热疲劳抗力的影响,探讨了热疲劳抗力与常规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热疲劳抗力随热处理温度不是单调变化的,分别有一个最佳的淬火温度和最佳的回火温度;随着循环上限温度的升高,热疲劳抗力显著下降,最佳回火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但最佳淬火温度基本不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热疲劳抗力主要受强度控制,在强度和塑性取得适当配合时,热疲劳抗力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煤矿重载轮用钢15CrMn2SiMo渗碳后,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后及淬火前进行一次充分的高温回火处理十分必要,钢的韧性明显提高,合适的淬火温度为870℃,钢的屈服强度及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接触疲劳性能及变曲强度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5CrNiMo 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高于900℃时,其马氏体形态是以板条状为主;当回火温度高于450℃时,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钢的断裂韧性有明显的提高,其室温、高温冲击韧性略有下降。锻模在950~1000℃加热淬火,再高于450℃回火,比传统的热处理后有更好的强韧性。试验结果还表明,此钢臭氏体化后在230℃、280℃等温淬火后获得下贝氏体组织;回火下贝氏体比上贝氏体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冲击韧性和强度,在230℃等温淬火再500℃经回火后,它的强韧性还优于回火马氏体组织。因此,5CrNiMo 钢热锻模应获得回火板条状马氏体、回火下贝氏体或二者的复合组织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5CrNiMo钢的马氏体、下贝氏体及低温上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的回火组织特征和冲击疲劳断口特征.三种组织回火至HRc38等强度条件下,其塑性和韧性基本相等,但下贝氏体组织的冲击疲劳抗力高于马氏体回火组织,因此等温淬火工艺主要适用于以疲劳开裂为主要失效形式的热锤锻模.  相似文献   

7.
低成本、高性能耐磨钢的需求增长及其开发都在进行中.本研究根据对耐磨钢性能的要求,试制了三种不同合金化方式的低合金耐磨钢,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夏氏冲击试验机和磨粒磨损实验机研究了其组织和性能,讨论了它们问的关系.结果表明:0.25C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均获得了马氏体组织,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自回火现象,硬度均大于45HRC,屈服强度大于1000MPa,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并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在860℃淬火或920℃淬火并250℃回火后,实验钢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有最佳的配合,耐磨性最佳;V微合金化对钢的组织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0.33C钢860℃或920℃奥氏体化后以等于或大于2.0%/s的冷速连续冷却或风冷至室温,回火或不回火即可得到由贝氏体与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硬度超过50HRC,屈服强度大于900MPa,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耐磨性良好,与商用淬火一回火耐磨钢类似;但由于具有高的加工硬化能力和良好的冲击韧性,在冲击条件下的耐磨性会优于商用钢.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试验钢的磨损率随砂纸粒度和载荷增大而增大,载荷的影响较大,而磨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显微镜、X线衍射(XRD)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热冲压模具钢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冲击韧性、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等性能,得到热冲压模具钢最优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经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热冲压模具钢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等,经过1 050℃淬火,560、585和560℃回火后模具钢的晶粒较细,提高了钢的整体强韧性,使其冲击韧性的平均值达到11.97 J/cm2,高于另外两种热处理工艺;经过1 030℃淬火,560、600和560℃回火后模具钢的平均维氏硬度(HV)为537.23;经过1 020℃淬火,560、600和560℃回火后模具钢的摩擦因数最小,耐磨性最好.DEFORM-3D软件模拟十字件拉深过程中,上模底端的圆角处以及底端圆角与侧棱交汇处的弧形曲面更容易发生磨损,下模上表面以及上端圆角与侧棱交汇处的弧形曲面更容易发生磨损.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犂锌磨损试验机上对等温淬火及通常淬火回火后内四种钢材作了耐磨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淬火后经不同温度回火的试样,在同样硬度下,其耐磨性依у10,65г,65,л53次序递减。同种材料在一定硬度以下,其耐磨性和硬度成直线关系。经等温处理的试样耐磨性也依у10,65г,65次序递減。等温处理的试样比普通淬火回火的试样在相同硬度下有较高的耐磨性,尤其是65г在M_H 点以下一定温度等温处理其耐磨性更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耐磨性,且耐磨性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越过此范围则钢的耐磨性下降。少量合金元素锰加入钢中,对提高耐磨性有利。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看来,65г钢作犂铧材料比较合适,等温淬火处理是犂铧热处理有希望的工艺方向,并提出了改进等温处理工艺的意见。从对试验结果分析看来,机件磨粒磨损不是单一过程,而可能是显微切削与疲劳脆裂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观察、硬度测试、冲击和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浴淬火及回火工艺对Q235钢强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Q235钢经水浴淬火工艺的淬火态、180℃回火态的硬度及强度低于完全淬火后的淬火态、180%回火态的硬度和强度。但是,经20℃、100℃两次水浴淬火、180℃回火的冲击韧性高于60℃水浴淬火和完全水浴淬火两种工艺。对于Q235钢,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20℃×4 s、100℃×30 min两次水浴淬火、18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能很好的改善其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 H13钢经常规热处理和细化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常规热处理后 H13钢具有二次硬化和回火脆性。细化处理可使碳化物和奥氏体晶粒双细化。细化处理与常规处理相比,塑性基本不变,强度、硬度、冲击韧性、耐磨性均明显提高。细化处理是生产上可应用、推广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等温淬火热处理对亚共晶白口铸铁抛丸叶片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叶片的冲击韧性有较大辐度的提高,同时耐磨性亦有明显的改善,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钢的复合表面强化处理,是将零件先进行离子轰击热处理,而后再进行高频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操作,属于复合热处理之一。经此处理可同时发挥离子轰击热处理强化和高频淬火表面强化的双重作用,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并造成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提高钢材疲劳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试验表明,经复合表面强化处理后,取得明显效果。 1.复合热处理表面强化后的显微组织较单一离子轰击热处理或高频淬火者为细。经短时的高频淬火后离子氮化(或软氮化)的白亮化合物层。成为断续颗粒状或锯齿状,为。-Fe_2~3(C.N)+r'-Fe_4N以及Fe_3(C.N)等化合物。扩散层淬成为含氮马氏体。 2.复合热处理强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硬化层深度,进一步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3.复合强化处理后,零件的表层具有高的残余压应力(比离子氮化者可提高2~6倍),从而能大幅度提高疲劳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缺口敏感性,阻碍裂纹的扩展。 试验认为,离子轰击热处理+高频淬火表面强化处理,可以满足表面耐磨,承受重载和交变载荷的各种零件的性能要求。能显著提高其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节约电能,可能成为80年代的优秀表面强化新工艺之一而发挥其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T10钢原始组织经980℃固溶,640℃回火后碳化物细化预处理对冲击疲劳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物细化后,使淬火后的马氏体也得到细化,从而提高了塑性,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配合,使冲击疲劳抗力提高2~3倍,冲击疲劳断口由准解理断裂变为准解理加较多浅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15.
木文以HM3热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淬火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对该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热处理工艺,提出了提高HM3钢热疲劳抗力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热锻模失效分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高温淬火+高温回火和在淬火加热过程中碳氮共渗为主要特点的锻模热处理新工艺,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样试验表明,新工艺的高温硬度、热循环稳定性、高温抗氧化性、室温磨损抗力以及室温和高温裂纹冲击韧性均有改善,高温磨损抗力大幅度上升,但热疲劳抗力下降。生产试验证实,经新工艺处理的模具,由于表层与心部性能取得良好配合,平均寿命可提高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GCr18Mo钢进行了淬火+回火及等温淬火热处理,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GCr18Mo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值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GCr18Mo钢经930℃淬火180℃回火后的硬度值低于经860℃淬火220℃回火后的硬度值,两种热处理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GCr18Mo钢在230℃等温淬火处理时,得到下贝氏体组织,其形态由单个细针转变到草丛堆状.GCr18Mo钢经930℃加热230℃等温130 min后的硬度值明显低于经870℃加热230℃等温30 min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5CrMnMo 钢高温淬火回火和高温加热等温淬火回火两种热处理,控制其微观组织,并与常规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高温淬火获得了以 M 板为主的组织,高温加热等温淬火获得了(M 板+B 下)的复合组织。前者使其强度和断裂韧性大幅度提高,冲击韧性和塑性亦有所增加,且提高了抗回火稳定性;后者也使强度和断裂韧性有较大提高,塑性提高尤其显著,抗回火稳定性与常规工艺相当。它为改进该钢热锻模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8,27(3):198-198
按照热处理方法,齿轮可分为经淬火、回火后使用的调质齿轮和经渗碳、高频淬火、氮化和软氮化等处理后使用的表面硬化齿轮.调质齿轮和高频淬火齿轮均采用碳素钢和强韧钢,而渗碳淬火齿轮一段采用表面淬火钢,氮化或软氮化齿轮一段采用含铬、铝、铝和钒等合金元素的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4Cr2NiMoV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裂纹的扩展特性.试验结果表明4Cr2NiMoV钢热疲劳裂纹属沿晶型的,裂纹扩展是主裂纹与裂纹前端显微裂纹不断合并的结果.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扩展速率遵循快一慢一快的规律.910℃淬火、580℃回火的试样与960℃淬火、610℃、回火的试样相比,910℃淬火、580℃回火的试样具有较高的热疲劳裂纹扩展的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