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RDW、NLR水平分为RDW>13.2%组、RDW≤13.2%组及NLR>2.14组、NLR≤2.14组。两组均进行实验室指标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RDW组与NLR组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RDW、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DW>13.2%组RDW和ESR水平均高于RDW≤1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NLR>2.14组NLR和CRP水平均高于NLR≤2.1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可将RDW和NLR作为辅助指标,准确评估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09-1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与常规修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期间DFU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抗生素抗感染、营养神经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创面常规修复方法,观察组予以VSD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治疗4周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χ2=4.04,P0.05)。结论 VSD技术治疗DFU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修复方法,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八味箍围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Negative Pressure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DFU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处理及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味箍围膏。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血清内皮抑素(Endostatin, ES)、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BI指数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cyte ratio,NL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Mayo内镜下评分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UC患者98例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59例。比较2组患者及不同分期UC患者NLR差异,以ROC曲线的方法计算N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比较NLR、C反应蛋白(CRP)在预测UC内镜活动度的效率差异。 结果 UC组患者血中NLR明显高于IBS组(2.689 vs. 1.865,P<0.05),活动期高于愈合期(3.375 vs. 1.867,P<0.05);NLR比值与CRP呈正相关(r=0.434,P<0.05);NLR最佳临界值为2.473(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75.9%),AUC为0.84;在UC患者中,Mayo ≥ 2时,NLR>2.473的患者占81%,而CRP为阳性者占67%(P=0.121)。 结论 NLR在UC活动期及愈合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RP呈正相关,NLR在预测UC患者内镜活动度与CRP无统计学差异。NLR可以作为一个客观、方便、经济的指标监测患者内镜活动性,可为行肠镜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VSD组则给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总有效率;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CRP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VSD组跟常规组比较,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VSD组相较于常规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更短(P<0.05);治疗前两组CRP等炎症因子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SD组相较于常规组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效果确切,跟常规清创治疗比较,可有效加速创面愈合,降低炎症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闭合(VAC)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愈合、疼痛及足背动脉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DF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VA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VAC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VAC技术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速度、血管内径、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及生存质量[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结果:治疗后,VAC组患者创面深度、溃疡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及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DSQL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与治疗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VAC技术有利于促进DFU患者创面愈合,改善疼痛状况及足背动脉血流指标,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邓锦华  廖锵云  方镇国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585-1586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皮损面积及溃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的86例DF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皮瓣移植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VSD治疗.比较两组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溃疡面积、截肢率、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溃疡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短,治疗总有效率高,溃疡面积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截肢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皮瓣移植术联合VSD治疗DUF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缩短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皮损面积,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效果。方法:足感染(DFU)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VSD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2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糖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水平控制、创面愈合时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VSD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减少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有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应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记录治疗结束后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VSD治疗后细菌培养为阴性,皮瓣成活率100%,创面、切口均为Ⅰ期愈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治疗后AOFAS(90.36±8.85)分高于治疗前(33.99±12.11)分(P<0.05)。结论:VSD联合腓动脉终末穿支皮瓣修复术,通过控制感染,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医院以VSD技术治疗骨创伤组织缺损41例,纳入VSD组,另同期收治患者61例采用传统伤口敷料换药治疗纳入传统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0至24个月,VSD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1.4±5.1)日,低于传统组(28.4±3.8)日,VSD组关闭时,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创缘色泽、创面触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患者创面甲级愈合率100.0%,高于传统组10.13%(8/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用于骨创伤创面治疗,可加速创面愈合,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创面植皮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组(清创后负压引流与植皮结合组)与对照组(清创手术与植皮结合组)各55例。VSD组在对照组清创处理创面后给予创面覆盖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专用辅料,贴生物半透膜封闭,保持创面负压。术后第7d、14d、21d分别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速率,比较2组患者创面溃疡愈合时间、愈合率、完全上皮化平均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术后第7d、14d、21d,VSD组与对照组比较,VSD组创面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加快,愈合率提高,完全上皮化平均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创面植皮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毕国庆 《微创医学》2014,(6):720-72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与普通换药法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VSD实验组24例和普通换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感染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差别。结果 VSD实验组的清洁时间为(4.50±1.25)d、伤口愈合时间为(8.45±1.90)d,均明显少于普通换药组[(9.60±1.50)d,(13.4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并发症发生率为16.6%(4/24)明显低于普通换药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0±0.95)分,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5.3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能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初诊MM患者预后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MM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置为研究组,收集MM患者的基本资料,如:肌酐、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D-S分期、ISS分期等。同时将同期本院体检科开展体检的110名健康人群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NLR水平是否有差异,利用ROC曲线确定敏感度、特异性,计算出研究组患者NLR的截断值,随后将200例MM患者按照NLR数值分成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时间(OS)。结果 初诊MM患者与健康人群在NLR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初诊MM患者NLR水平高于健康人群(P<0.05)。研究组外周血NLR的最优截断值为4,根据是否>4分为两个亚组,即低NLR组141例患者(NLR≤4组)、高NLR组59例患者(NLR>4组),高NLR组的初诊MM患者较低NLR组的初诊MM患者存在明显贫血、血小板减少、髓外浸润等问题(P&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评估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430例,出院后对其进行平均10个月的电话随访。将所有患者依据NLR水平的中位数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依据GRACE、TIMI评分分为低、中及高危组;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及非MACE组。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并分析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价NLR联合CRP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高NLR组男性患者比例、血肌酐、CRP、MACE发生率、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低NLR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均P<0.05);危险分层中,高危组NLR水平均较中危、低危组显著升高(均P<0.05),NLR预测GRACE高危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P<0.05);MACE组患者NL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832,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7%(P<0.001)。 结论 NLR与AC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显著相关,NLR联合CRP对ACS患者MACE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血清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48例HSP患儿,77例腹痛患儿.以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沉为研究指标,应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标志物与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1)HSP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NLR较对照组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P消化道出血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和CRP较非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临床评分与血清标志物白细胞计数(r=0.344,P<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r=0.405,P<0.001)、NLR(r=0.364,P<0.001)、血小板计数(r=0.185,P=0.024)及CRP(r=0.258,P=0.002)呈显著正相关;(4)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仅CRP及NLR为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5)根据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与NLR相比,CRP是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潜在的更有效的预测指标.结论 CRP>7.25 mg/L及NLR>3.43可作为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简易血清标志物,临床工作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王兴亮  余有声  陈本鑫  黄诚   《四川医学》2022,43(8):787-793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C-反应蛋白(CRP)四种炎性标志物联合超声检查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0月至2021年11月经手术治疗105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析术前超声检查指标、外周血NLR、PLR、LMR、CRP水平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根据术后病理学结果,105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5.7%(48/105),转移组患者肿瘤数目多发、形态欠规则、侵犯包膜、微钙化例数所占比率明显增加,同时CRP、NLR、PLR、LMR水平明显增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侵犯包膜、微钙化、NLR、PLR是影响PTC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侵犯包膜、微钙化、NLR、PLR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8、0.612、0.768、0.801,NLR截断值为2.465,PLR截断值为174.975,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将NLR≥2.465、PLR≥174.975、侵犯包膜、微钙化各赋值1分,评估为0、1、2、3、4分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18)、13.5%(5/37)、71.4%(15/21)、95.7%(22/23)、100.0%(6/6)。结论 术前高NLR、PLR及侵犯包膜、微钙化四项指标有助于预测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联合评估能明显提高预测价值,术前检查显示同时具备两项及以上指标的患者建议常规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提高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刃厚皮片移植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在收治烧伤患者中选择38例需手术植皮修复的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19例创面)根据创面形状剪切VSD敷料覆盖创面,实施VSD治疗;对照组(19例创面)常规外用碘伏清洗、油纱包扎,术前48 h用3%高渗盐水湿敷,1~2次/d。治疗6天后进行手术移植刃厚皮片。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两组治疗方法对细菌的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7天、2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有明显差异(P=0.002﹤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1)d,较对照组(16±2)d明显缩短(P=0.006﹤0.01)。试验组VSD治疗后细菌清除率(86.67%)较对照组(64.29%)明显增高(P=0.039<0.05)。结论:VSD治疗能提高烧伤残余创面植皮成功率,有效缩短了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为手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冲洗液冲洗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岳平  李志清  张春新  陈静 《广东医学》2012,33(8):1161-116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和冲洗液冲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1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清创后给予碘伏油纱包扎、每2天换药1次;观察组联合应用VSD和生理盐水冲洗,2次/d,于治疗后第7天更换VSD敷料。比较两组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观察组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为(64.7±3.5)%,愈合时间为(19.2±2.4)d;对照组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为(59.4±3.2)%,创面愈合时间为(23.6±2.6)d。两组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VSD和冲洗液冲洗可更有效地清除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并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3年来收治1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5-9天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本组17例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14例(82.4%),延迟愈合3例(17.6%),无骨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浅表感染2例(11.6%),针道感染3例(17.6%)。结论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二期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9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基础疾病、入院时血常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及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根据患者血常规计算得NLR,根据NLR中位数分为NLR低值组(NLR≤3分)和NLR高值组(NLR>3分);根据患者NLR水平四分位数由低往高依次分为Q1组、Q2组、Q3组、Q4组。结果:NLR低值组入院首日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小于NLR高值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高于NLR高值组(P<0.05)。NLR低值组入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均小于NLR高值组(P<0.05)。随着NLR水平的升高,预后不良患者的比例随之升高,分别为21.05%、37.84%、58.14%、78.05%。结论:NLR作为一个简单易得的炎性指标,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