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振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10-3511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注射液结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眩晕程度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实施碳酸氢钠注射液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缓解眩晕程度,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套由护士主导的前庭康复训练护理策略,明确其对前庭失代偿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选择2018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前庭失代偿患者48名,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实验组(护士主导的前庭康复训练组)。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后2、4、8周各进行一次前庭功能检查,填写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并比较8周内两组患者自主进行前庭康复训练的总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前庭失代偿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同组不同时间点前后对比显示:实验组的前庭平衡功能不良率于治疗后2周、眼震电图异常率在治疗后8周出现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3种量表评分在治疗后2周均出现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DHI和SAS量表评分在治疗后4周出现明显好转(P<0.05)。依从性方面,实验组患者居家自主练习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护士主导的前庭康复训练能更早地改善患者的前庭失代偿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平衡信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常规药物倍他米松、甲磺酸倍他司汀、苯海拉明等配合前庭功能训练的同步治疗对于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85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41例给予常规药物倍他米松、甲磺酸倍他司汀、苯海拉明等治疗,后者4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配合同步的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出现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和前庭症状指数量表(VSI)评分;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较高频率眩晕症状(除去极少频率的偶尔或经常频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较严重程度眩晕症状(除去轻度的中重度程度)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庭症状(头晕、平衡障碍、恶心及视觉敏感)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效果有效例数及明显有效例数的患者(42例,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总有效率80.4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按密闭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和86.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51.06%,高于对照组的26.09%(P<0.05)。观察组干预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O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在手法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经手法复位成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倍他司汀片,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评分及功能、躯体、情感等DH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9.80%(5/51),低于对照组的31.37%(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难治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头晕患者20例,予以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包括凝视稳定性练习、平衡和步态练习,每天30分钟;眩晕宁片口服,1.14 g/次,3次/天,治疗4周。应用头晕视觉模拟评分(VAS)、头晕障碍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头晕程度、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3(0.50,4)分、DHI评分20(11.50,35.50)分、TUGT评分9.41(8.44,11.38)分、HADS评分3(1,9)分,分别较治疗前8(7,9.75)分、68(60.50,73.50)分、10.59(9.63,13.38)分、10.50(7.25,14.75)分下降,治疗后患者ABC评分79.78±11.87分、MBI评分89(86,97.25)分,分别较治疗前59.31±14.33分、74(74,78)分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黄烨  杨雯  张琳  邵科峰  陈红芳  尤慧华 《浙江医学》2023,24(24):2647-2650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VR)联合抗焦虑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诊断为PPPD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VR联合抗焦虑治疗)37例和对照组(仅抗焦虑治疗)37例。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评估患者眩晕程度,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为焦虑亚量表HADS-A和抑郁亚量表HADS-D)评分分别评估患者失眠、焦虑和抑郁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前ISI、HADS-A和HADS-D与DHI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各项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PPPD患者眩晕程度与失眠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81、0.706、0.416,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DS-A、HADS-D、ISI、DHI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HADS-A、ISI、DH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摇头和体位旋转刺激前庭对脑卒中半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脑卒中USN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摇头和体位旋转刺激前庭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45 min,每组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B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BBS、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BBS、BI评分较治疗前亦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BBS、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头和体位旋转刺激前庭可明显改善脑卒中USN患者平衡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联合盐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BH)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VM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BH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GB联合B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37例,女67例,年龄19~86岁,平均56.8岁。治疗后两组NRS评分、DHI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PSQI评分、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1.60±1.04)分比(2.95±1.04)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耳石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42/50),高于对照组的66.00%(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V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前庭紊乱和眩晕症状,提高平衡能力,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前庭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行前庭康复试验组和未行前庭康复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眩晕残障程度(DHI)和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VADL)量表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头晕症状消失时间为(3.24±1.51)周,对照组为(4.84±1.6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分别为(2.3±0.8)分和(26.9±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ADL评分分别为(0.2±0.1)分和(9.8±2.3)分,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庭康复能缩短病程,改善动态前庭功能障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督导下短时程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ST-PVR)与固式化前庭康复训练(FVR)对于失代偿复发性外周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1至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为失代偿复发性外周性眩晕的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配至FVR组和ST-PVR组。FVR组患者采用固式化前庭康复方案, 包括注视稳定性训练、习服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ST-PVR组患者则根据其症状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并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方案。在治疗2、4和8周后, 使用眩晕残障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ABC)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温度试验和感觉统合测试(SOT)评估患者症状和前庭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 男16例, 女28例, 年龄(50.6±13.5)岁。FVR组21例, ST-PVR组23例。ST-PVR组治疗2周后DHI评分[(49.5±26.8)分比(61.3±21.4)分, P=0.046]和SAS评分[(39.1±7.8)分比(44.3±6.6)分, P=0.021]较治疗前改善, 而FVR组治疗8周后才出现改善[DHI:(28.1±15.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眩汤联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及其对临床症状和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梅尼埃病肝肾阴虚、风水上扰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定眩汤治疗,疗程为4周并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耳鸣残疾量表(THI)评分、听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听力改善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43/50),对照组为62.00%(31/5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听力改善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听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对照组为46.00%(23/5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听力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DHI、THI和听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确诊CSD患者142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48例。A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以及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方案,C组患者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8周时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改变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DHI评分(各单项评分及DHI总分)随治疗进程明显下降,降幅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A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皆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复合治疗方案对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在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眩晕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0例为前庭性偏头痛组,后循环缺血〔包括小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0例为后循环缺血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冷热试验。结果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病变侧前庭-眼动反射(VOR)慢相的增益值低于正常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VOR慢相的增益值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3组VOR慢相的增益值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P<0.05);前庭性偏头痛组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P<0.01)。3组冷热试验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冷热试验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P<0.01)。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视频头脉冲试验可用于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12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流变学治疗、阻滞离子通道治疗、脱水治疗、抗氧化剂治疗、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给予耳石复位治疗等,不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和复发率,进行UCLA眩晕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析.结果 训练组治疗后UCLA眩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经过4周的训练,眩晕症状完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对比,训练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87例,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进行梅尼埃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障碍量表(DHI)、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平衡、眩晕、头晕、恶心、视觉敏感、头痛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DHI情感性、功能性、身体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尼埃病对患者前庭功能、心理及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前庭症状,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时程个性化前庭康复(ST-PVR)对急性单侧前庭病(AUVP)的疗效及起效节点。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AUVP患者, 计算机随机分为前庭康复(VR)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倍他司汀和泼尼松药物治疗, VR组同时接受ST-PVR治疗。两组患者在基线及治疗1个月、3个月的两次随访时点均完成自发性眼震(NYS)、Romberg试验(ROM)、甩头试验(HTT)、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残障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ABC)量表、温度试验中的单侧减弱(UW)和优势偏向(D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8项评估。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ST-PVR对各项临床指标及康复分级评分的影响, 在各随访点对两组临床指标及康复分级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71例AUVP患者, VR组35例, 男14例, 女21例, 年龄51(33, 55)岁;对照组36例, 男17例, 女19例, 年龄46(34, 59)岁。随访过程中VR组ABC(β=10.89, P<0.001)、VA...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38-40+45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在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诊断为VN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前庭功能检查,观察并评价前庭康复的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DHI评分及半规管轻瘫值(Unilateral weakness,UW)均显著降低;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分别为(17.59±3.47)分和(25.49±6.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W值分别为(43.03±12.25)和(47.87±11.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分别为(13.70±3.53)分和(18.91±2.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W值分别为(23.85±6.51)和(35.0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随访观察,在前庭神经炎早期予以前庭康复能缩短病程,延长前庭康复时间,可进一步改善前庭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 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 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 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