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大多是围绕如何降低评分误差展开研究,未涉及用户评分过程。本文考虑到用户评分动机和用户本身评分倾向的情况,将用户评分过程分为用户评分和物品选择两个阶段,从预测用户兴趣概率和用户效用角度出发,采用潜在狄利克雷分布模型(LDA)挖掘出用户潜在高效用因子和物品被靶向概率因子,进而将两种因子加权融合作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采用奇异值分解预测用户评分值并根据该评分值选择物品。综上,本文提出一种加权高效用因子的两阶段混合推荐算法(hybri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wo-phase weighted high utility factor,Htp_Uf)。在MovieLens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归一化累计折损增益(NDCG)和1-Call两种评价标准下优于其他4种推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协同过滤算法中数据稀疏性问题,提高推荐效果,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一种新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来计算项目类型相似度,将相似度大于某阈值的项目作为目标项目的邻居;然后根据目标用户对邻居项目的评分信息来预测该用户对目标项目的评分值,并将预测值填入稀疏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最后对填充后的评分矩阵采用基于用户聚类(K-means聚类)的协同过滤算法做出最终的预测评分进行推荐.在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缓解数据稀疏性、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3.
党博  姜久雷 《计算机应用》2016,36(4):1050-1053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仅通过使用用户评分数据计算用户相似度以至于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以用户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点得出用户间的评分差异度,并将其作为权重因子计算基于评分的用户相似度;其次,依据用户项目评分和项目类别信息挖掘用户对项目类别的兴趣度以及用户项目偏好,并以此计算用户偏好相似度;然后,结合上述两种相似度加权产生用户综合相似度;最后,融合传统项目相似度和用户综合相似度进行评分预测及项目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用户评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所提算法在数据集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平均降低了2.4%。该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算法精度以及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传统协作过滤推荐算法面临的数据集稀疏性问题及当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在基于项目的协作过滤推荐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综合用户特征和项目属性的协作过滤推荐算法。通过分析不同特征的用户对项目的各种属性的兴趣度, 综合已评分的项目属性预测未评分项目, 降低数据集的稀疏性, 提高项目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数据极端稀疏的情况下, 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集稀疏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协作过滤推荐算法中的冷启动问题, 提高了推荐算法的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存在的数据稀疏性问题,结合用户评分及用户评论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评论与评分的User-based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评论与评分的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利用主题模型产生评论主题分布,利用评分数据生成评论态度影响因子,并通过评论态度影响因子来放大评论主题分布中的突出特征,建立更为准确的用户偏好与物品特征,进而进行评分预测与物品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稀疏数据集上可以获得较好的推荐效果,提高了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6.
田保军  杨浒昀  房建东 《计算机应用》2019,39(10):2834-2840
针对推荐精度不准确、数据稀疏、恶意推荐的问题,提出融合信任基于概率矩阵分解(PMF)的新推荐模型。首先,通过建立基于信任的协同过滤模型(CFMTS)将改进的信任机制融入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信任值通过全局信任及局部信任计算获得,其中局部信任利用了信任传播机制计算用户的直接信任值和间接信任值得到,全局信任采用信任有向图的方式计算得到。然后,将信任值与评分相似度融合以解决数据稀疏、恶意推荐的问题。同时,将CFMTS融入到PMF模型中以建立新的推荐模型——融合信任基于概率矩阵分解模型(MPMFFT),通过梯度下降算法对用户特征向量和项目特征向量进行计算以产生预测评分值,进一步提高推荐系统的精准度。通过实验将提出的MPMFFT与经典的PMF、社交信息的矩阵分解(SocialMF)、社交信息的推荐(SoRec)、加权社交信息的推荐(RSTE)等模型进行了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在公开的真实数据集Epinions上MPMFFT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比最优的RSTE模型分别降低2.9%和1.5%,同时在公开的真实数据集Ciao上MPMFFT的MAE和RMSE比最优的SocialMF模型分别降低1.1%和1.8%,结果证实了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稀疏、恶意推荐问题,有效提高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7.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通过研究用户的喜好,实现从海量数据资源中为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衡量用户(资源)的相似性是协同过滤算法的核心内容,在数据量大的系统中,用户(资源)的相似性度量会面临准确性和计算复杂性等问题,影响到推荐效果。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取用户兴趣偏好的多值信息,运用改进Minhash算法度量用户相似性,并结合Mapreduce分布式计算,合理、高效地产生用户邻居,实现对用户的评分推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改善大数据集的推荐准确性并提高推荐效率,降低了推荐耗时。  相似文献   

8.
协同过滤算法根据用户项目评分数据进行推荐,但评分数据通常很稀疏,使得用户无法获得满意的推荐,尤其是新用户。而信任网络以及社交网络能提供用户之间的关系数据,可用于推荐算法中。基于二值信任网络,提出GenTrust算法预测新的信任关系,扩展信任网络;并提出IndegreeTrust算法,区分被同一用户信任的所有用户。采用Epinions.com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相比基于原始信任网络的算法准确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笑虹  张奇志  周亚丽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5):1303-1305,1316
针对推荐系统中的评分预测问题,在矩阵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修正的二项矩阵分解算法。假设用户对物品的评分基于二项分布,由于用户的评分习惯存在差异,物品的受欢迎程度也存在差异,导致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存在偏置量。通过引入偏置量对矩阵分解和评分预测进行修正,采用最大后验估计建模,并通过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MovieLens 100K数据集上,引入评分偏置的二项矩阵分解算法在推荐精度、离线计算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二项矩阵分解算法。  相似文献   

10.
周瑞环  赵宏宇 《计算机应用》2018,38(7):1877-1881
针对变形的奇异值分解(SVD++)算法的评分规则在模型训练和预测两个阶段的不一致问题和列表级矩阵因子分解(ListRank-MF)算法的Top-1排序概率在大量物品评分一样时排序概率一样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物品流行度的列表级矩阵因子分解算法。首先,在评分规则中使用到的用户有过行为的物品集合中去除当前待评分物品;接着结合物品流行度改进Top-1排序概率;然后使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并进行Top-N推荐。基于修正的SVD++评分规则,在MovieLens和Netflix数据集上比较了所提算法与目标函数为点级和列表级的SVD++算法。所提算法与列表级的SVD++算法相比,Top-N推荐准确率指标归一化折损累积增益(NDCG)值在MovieLens数据集上提高了5%~8%,在Netflix数据集上提高了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高Top-N推荐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相似度量方法仅考虑用户间共同评分,忽略了用户间潜在共同评分项等信息量对推荐结果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分布函数相似度量模型,此模型考虑了用户间的共同评分、共同评分项目数、以及用户的评分值,据此提出了融合正态分布函数相似度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通过综合多种评分因素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和修正的余弦相似度共同度量用户间的相似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数据集上与几种不同的推荐算法相比,该算法的相似度量方法提高了目标用户查找邻近用户集合的准确率,提高了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周刚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2):3569-3571
传统基于邻居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必须完全依赖用户共同评分项,且存在极为稀疏的数据集中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巴氏系数协同过滤算法通过利用一对用户的所有评分项进行相似性度量,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但该种方法也存在两个很明显的缺陷,即未考虑两个用户评分项个数不同时的情况以及没有针对性地考虑用户偏好。在巴氏系数协同过滤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既能充分利用用户的所有评分信息,又考虑到用户对项目的积极评分偏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巴氏系数协同过滤算法在数据集上获得了更好的推荐结果,提高了推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陈一然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8):2288-2291,2296
矩阵分解由于其简单可靠的特性,是推荐系统中最重要的算法之一,由于内积无法完全捕捉用户和商品间的交互,矩阵分解的性能难以继续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进了基础的距离度量分解模型,提出了基于偏置度量分解与隐反馈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并对用户评分时间动态建模,进一步提升了模型性能。针对推荐系统中最常见的评分预测任务,分别在三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评分支持度的最近邻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推荐质量不高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评分支持度的最近邻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用调整后的共同评分次数动态调节相似度的值,以更真实地反映彼此间的相似性。然后计算目标用户和目标项目的最近邻集合及各自评分和支持度,根据评分支持度自适应调节基于目标用户和目标项目的评分对最终推荐结果影响的权重。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避免传统相似度度量方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有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存在的评分片面、主观性强、评分矩阵稀疏性等因素影响了推荐的精确度,并在推荐中存在隐私泄露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相似度和差分隐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基于多种相似度进行加权计算构造混合相似度,提高推荐精度;以混合相似度作为质心更新和分类条件,利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将与目标用户相似度高的用户进行聚类;采用枚举方法在目标用户集中划分子集,并基于混合相似度构建效用函数,利用差分隐私指数机制在各子集中选择邻居集合,保护用户隐私;最后在邻居集合中选择出评分值最高的项目进行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推荐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用户选择尽可能满足其个性化偏好的物流配送服务,结合配送服务的多属性评分特点,本文构建了基于多属性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进行了延伸与改进,首先预测目标用户对候选服务各属性的评分值,通过引入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因子减小热门服务对用户相似度计算的误差,考虑到用户的服务属性评分存在波动性,使用信息熵将用户历史评分均值与协同过滤得到的预测值相结合进行修正,然后基于同一用户对不同属性评分波动性的差异,计算得到用户对服务所有属性的评分预测权重,将各属性的评分预测值与对应权重加权求和进行服务推荐.对配送服务交易的评分数据样本进行实验验证,在准确率和平均绝对误差指标上有较好的表现,将算法应用于物流配送服务平台,构建推荐系统,能够提高平台个性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推荐算法中用户评分矩阵维度高、计算量大的问题,为更加真实地反映用户本身评分偏好,提出一种结合用户聚类和评分偏好的推荐算法。先利用PCA降维和k-means聚类对用户评分矩阵进行预处理,在最近邻选取方法上,添加用户共同评分数量作为约束,利用用户和相似簇的相似度对相似簇内评分加权求和生成基本预测评分;再综合用户评分偏置和用户项目类型偏好,建立用户评分偏好模型;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每部分的权重,生成最终的预测评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更真实地反映用户评分,有效减少计算量并提高推荐系统的预测准确率,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推荐系统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社交化推荐算法忽视了评级数据与社交信息之间关联的探索,提出了一种融合交互强度的优化社交推荐算法。首先,利用社交信息和评级数据结合两种相似度丰富社交矩阵;接着,定义用户间交互强度代表用户间复杂关系;最后,利用交互强度与社交关系之间的关联以及用户潜在特征与用户群体参与特征的关联构建新的目标函数,学习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实现个性化推荐。在三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基线模型相比,提出的算法在推荐预测精度上有显著提升,且在对不同评级数量的用户进行潜在特征学习时,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综上,融合交互强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交化推荐算法性能,增强用户体验感。  相似文献   

19.
推荐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过载问题,但传统推荐模型在挖掘数据特性方面有待改进。为此,结合强化学习方法提出一种融合序列模式评分的策略梯度推荐算法。将推荐过程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分析推荐基础数据特性模式,设计以序列模式评分为奖励的反馈函数,在算法的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学习;通过对累积奖励设计标准化操作来降低策略梯度的方差。将该方法应用到电影推荐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推荐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个性化推荐通常会忽略时间信息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导致预测准确性较低。本文根据用户属性信息和用户评分信息,建立基于时序背景LDA与协同过滤的混合模型(TLDA-CF)。通过离线与在线推荐提高推荐效率;根据用户对项目的评分信息,以及各时间段内项目的被访问量分别建立LDA模型,解决数据稀疏性问题;设置动态权值平衡用户选择趋势提高推荐准确性;对于没有评分信息的新用户,采用用户聚类,引用协同过滤算法预测新用户喜好,解决冷启动问题。将该算法应用在MovieLens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示,该算法在推荐召回率和准确率、F1值上都优于传统的LDA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