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藏药材印度獐牙菜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印度獐牙菜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印度獐牙菜药材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芒果苷成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3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0.1%冰醋酸)线性梯度洗脱,甲醇体积分数从22%经18 min至32% 并保持5 min,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43 nm。结果 印度獐牙菜药材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芒果苷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药材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芒果苷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0.06~2.00 μg(r=0.999 7),0.09~2.90 μg(r=0.999 7)和0.05~1.65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3.76 % (RSD=1.34 %),99.43 % (RSD=1.60%)和96.22% (RSD=1.30%)。结论 所建立的印度獐牙菜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能够为印度獐牙菜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质量标准中合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抱茎獐牙菜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獐牙菜苷、齐墩果酸的含量。以甲醇-0.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资生堂 UG120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25 ℃,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3 nm。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分别在1.50~18.04,0.37~4.49,0.06~0.70 μg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3%,99.0%,101.0%。结论: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芒果苷3种成分在抱茎獐牙菜中的分离度良好,检出量合适。选定的方法重复好,结果准确,可作为抱茎獐牙菜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的方法,并为区别其他獐牙菜,合理利用开发抱茎獐牙菜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籽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升逵  普杰  陈永对  李尚秀  祝永仙  李干鹏 《中草药》2013,44(18):2493-2497
目的 研究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半叶枯斑法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实验。结果 从大籽獐牙菜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 10-二羟基獐牙菜苷(1)、3′-O-(3-羟基苯甲酸酯) 獐牙菜苷(2)、芒果苷(3)、2, 6, 8-三羟基口山酮-1-O-β-葡萄糖苷(4)、1, 2, 3, 4-四氢-1, 6, 8三羟基口山酮-4-O-葡萄糖苷(5)、1, 2, 3, 4-四氢-1, 4, 6, 8-四羟基口山酮(6)、顺-4, 4′-二羟基二苯基乙烯(7)、反-4, 4′-二羟基二苯基乙烯(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籽獐牙菜苷A,其具有微弱的抗TMV活性,其中化合物278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麻花秦艽中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山栀苷甲酯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 检测波长240 nm。结果: 以上5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 1~8.420 0(r=0.999 7),0.094 2~18.830 0(r=1.000 0),0.012 4~2.471 2(r=0.999 9),0.009 9~1.971 2(r=1.000 0),0.011 3~2.260 0 μg (r=0.999 0),平均回收率均在95.39%~103.75%,RSD≤2.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用来同时测定麻花秦艽中5种环烯醚萜苷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李荣娇  杨凤仙  袁绿益  王晓玲 《中草药》2015,46(8):1227-1230
目的 建立测定西藏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中落干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异牡荆黄素7种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ODS(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结果 落干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黄素分别在0.228~2.280、0.680~6.800、0.220~2.200、1.476~14.760、0.200~2.000、0.436~4.360、0.276~2.760 μg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落干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及异牡荆黄素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9%、99.4%、101.0%、105.7%、103.1%、98.4%、104.2%.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西藏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中7种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王团委  王振中  王秋红  耿剑亮 《中草药》2022,53(23):7317-7323
目的 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华南忍冬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8-[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6-dimethyloct-1,2''-lactone(1)、天师酸(2)、黄麻脂肪酸F(3)、天师酸甲酯(4)和黄麻脂肪酸F甲酯(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忍冬单萜A,化合物25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分泌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龚丽  龚冰璐  周啟秀  金琼  杨竹雅  刘录 《中草药》2024,55(10):3238-3247
目的 研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干燥根部的化学成分及抗炎保肝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秦艽正丁醇和水层萃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为指标,评价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采用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APAP)诱导人肝细胞(LO2)为模型,研究对APAP诱导LO2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以评价各化合物的保肝活性。结果 从秦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 (+)-秦艽酸甲(1a)、(−)-秦艽酸甲(1b)、gentiananoside A(2)、3′-O-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3)、chinshanol A(4)、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吡喃糖苷(5)、berchemol(6)、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7)、1-(β-D-ribofuranosyl)-1H-1,2,4-triazone(8)、尿嘧啶苷(9)、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酯(10)和2-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11)。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1b对IL-6的分泌抑制效果明显;化合物11a1b28可降低APAP诱导的LO2细胞损伤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结论 化合物1a1b为1对新的苯并二氢吡喃光学异构体,化合物23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6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黄酮、苯环衍生物等,化合物45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炎保肝作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宋雪  刘思佳  何录文  孟祥才 《中草药》2023,54(17):5716-5724
目的 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龙胆Gentiana scabra次生代谢产物环烯醚萜苷积累及其质量形成机制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水及0.02、0.10、0.50、2.00 mmol/L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溶液处理龙胆鲜根,研究活性氧、抗氧化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相关酶活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 0.50、2.00 mmol/L SNP处理组龙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NO含量在0~2 d显著增加,第2天之后逐渐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SNP可模拟再现生态胁迫的生理状态。SNP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在0~6 d均显著升高,0.50 mmol/L SNP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s,POD)活性分别在0~2 d和2~4 d显著升高。1,3-二磷酸甘油酸(1,3-disphosphoglycerate,1,3-DPG)含量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活性在0~4 d显著增加,其中0.50、2.00 mmol/L SNP处理组效果显著(P<0.01)。0.50 mmol/L SNP处理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ydroxy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HMGR)和1-脱氧-D-木酮糖醇-5-磷酸还原异构酶(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活性在0~6 d显著升高,第6天0.50 mmol/L SNP处理组龙胆中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獐芽菜苷和马钱苷酸含量比第0天分别增加了34.5%、35.3%、1.8%和53.7%。结论 SNP能够再现龙胆逆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促进龙胆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高龙胆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9.
梁娟  李胜华  陈超群 《中草药》2014,45(7):919-923
目的 研究龙胆科植物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东獐牙菜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1)、齐墩果酸(2)、5-羧基-3, 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3)、3β, 12β-二羟基-孕烷-16-烯-20-酮(4)、当药黄素(5)、日当药黄素(6)、异金雀花素(7)、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8)、3-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乌苏烷(9)、龙胆苦苷(10)、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11)、4-O-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苷(12)、槲皮素- 3-O-β-D-木糖-(1→2)-β-D-半乳糖苷(13)、8-表金吉苷(14)、3, 5-二咖啡酰奎宁酸(15)、2-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吴肸乐  李冉  李世伟  张丽花  韩立峰    王涛  王少峡  吴红华 《中草药》2022,53(23):7331-7338
目的 对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多种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Griess法评价其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神经炎症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缬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tinnevellin-8-O-β-D-glucopyranoside(1)、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R,3S)-肥牛木素(3)、左旋橄榄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5)、金色酰胺醇乙酸酯(6)、松脂素(7)、8-羟基松脂素(8)、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S)-橙皮苷(11)和香蜂草苷(12)。结论化合物146均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691112在不影响BV-2的细胞活力前提下,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神经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徐燕  李爱暖  王玥  李燕芳  曾锐 《中草药》2018,49(4):819-825
目的通过化学成分测定,评价远红外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阴干、烘干、"发汗"干燥对粗茎秦艽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ESI-HRMS~n测定秦艽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和4个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山柰酚)质量分数。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样品的品质,确定最佳干燥方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样品的獐牙菜苦苷差异不显著,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和山柰酚差异明显。其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在冷冻干燥中保留最佳;4个黄酮类成分在"发汗"干燥中保留最佳。各成分在阴干样品中质量分数最低。聚类分析及TOPSIS分析表明"发汗"干燥具有与冷冻干燥相似的品质,且品质最好,其次是烘干干燥和远红外干燥,阴干干燥的样品品质最差。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秦艽药材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研究表明《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秦艽"发汗"的干燥方法具有科学性。但传统"发汗"过程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干燥效率,进一步研究方向应关注"发汗"干燥结合现代干燥技术如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以保证秦艽药材稳定品质的基础上缩短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野生抚育粗茎秦艽药材的有效成分和化学指纹图谱,以期评价其质量,为粗茎秦艽药材的GAP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Zorbax SB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为25 ℃。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对15批3年生野生抚育粗茎秦艽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 15批粗茎秦艽药材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及浸出物含量符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各样地药材化学指纹色谱相似度>0.981,质量均一性好。 结论: 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粗茎秦艽药材的质量综合评价。野生抚育模式药材可作为粗茎秦艽主要种植发展模式,对云南建设"云药之乡"和发展道地药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药材、饮片长期贮存中成分稳定性的影响,进而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确保药材质量。方法将新鲜延胡索分为大个延胡索(直径1 cm)和小个延胡索(直径1 cm),分别进行个子货烘干、晒干,切片烘干、切片晒干,水煮、水蒸、醋煮及采用最优工艺醋蒸。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四氢非洲防己碱、原阿片碱、四氢黄连碱、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去氢紫堇碱8种生物碱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成分稳定性影响。结果延胡索药材及饮片经过18个月贮存后,所测指标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烘干、晒干法处理药材、饮片成分在储藏过程中下降率大,稳定性差。醋制和蒸煮处理有利于增加延胡索药材贮藏的稳定性。醋蒸法样品稳定性好,干燥时间短、效率高,有利于长期贮藏。结论制备延胡索药材时宜选用水蒸后烘干,制备醋延胡索饮片时选用鲜品切片后醋蒸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减压真空干燥方式下的黄芪药材经炮制成饮片后,药效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方法 以传统水煎煮法对黄芪饮片进行提取,建立提取动力学模型,比较黄芪药材经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减压真空干燥3种初加工方式对饮片中4个评价指标(浸出物、黄芪多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提取效率差异。结果 3种干燥方式导致黄芪药材切面品相不一,提取动力学均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其中减压干燥动力学拟合方程斜率最大,提取效率最高。结论 减压干燥方式4个评价指标的药材-饮片转移率高,干燥、提取速率快,可作为传统干燥方式的替代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式不仅对药材品相有影响,同时对药材制成饮片及后续饮片制成制剂过程中评价指标的提取效率也有影响,说明干燥等药材初加工是药材-饮片-制剂品质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HPLC方法来探究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品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鲜天麻进行晒干、减压干燥、冷冻干燥、热风干燥等四种干燥处理和微波炮制、煮制、蒸制、酒制、姜制、蜜制等六种炮制处理,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6种化学成分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方法学考察表明,6种化学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0),平均回收率在99.2% ~ 100.6%之间(RSD 0.2% ~ 1.7%);不同干燥方法与炮制方法处理后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减压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干燥方法,微波炮制法处理的天麻样品在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含量方面优于其他炮制方法。结论 该HPLC方法准确、灵敏、高效,可用于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的干燥和炮制方法对天麻中6种化学成分和多糖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张立军  戴海蓉  杨志军  李芸  张艳霞  马骏 《中草药》2017,48(12):2442-2447
目的建立高乌头炮制前后镇痛抗炎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从物质基础上揭示高乌头炮制后镇痛抗炎活性增强的原因。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分别建立10批不同地区高乌头药材炮制前后三氯甲烷萃取部分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生、制高乌头三氯甲烷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在生、制品三氯甲烷活性部位图谱中分别标出3个共有峰、15个共有峰,制品新增12个峰,其中1、2、7号峰增加特别明显,占新增峰面积的72.3%~84.5%;同时对生、制品三氯甲烷部分2个共有成分(高乌甲素、冉乌头碱)进行定量测定,炮制后其量均降低,冉乌头碱量降低至原来的1/3。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特征性强,可用于高乌头生、制品镇痛抗炎活性部位的质量评价,为阐明高乌头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及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与DNA条形码分析,探讨坚龙胆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及分子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居群坚龙胆根及根茎、茎、叶、花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獐芽菜苷及苦龙胆酯苷含量,建立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间的差异进行评价;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不同居群坚龙胆样品进行ITS2测序。结果:不同居群坚龙胆根及根茎、茎、叶、花中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獐芽菜苷及苦龙胆酯苷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ITS2序列结果显示不同居群坚龙胆分子差异较小。结论:不同居群坚龙胆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有一定差异,但分子间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郭盛  段金廒  吴达维  刘培  严辉  钱大玮 《中草药》2014,45(4):498-503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类和蒽醌类活性成分转化的影响,为何首乌药材产地干燥加工适宜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鲜野生何首乌块根为材料,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6种干燥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经各种干燥方法制备的样品及不同烘干时间样品中二苯乙烯苷、游离型蒽醌类和结合型蒽醌类化学成分的量。结果 经6种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样品中,二苯乙烯苷的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晒干>远红外干燥>冷冻干燥>阴干>烘干>微波干燥;阴干法和烘干法更适宜于结合型蒽醌类成分转化为游离型蒽醌类成分;采用远红外干燥的样品,其结合型蒽醌的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经远红外干燥法制备的何首乌药材其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式。结论 远红外干燥法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产地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彭海燕  寿晓云  王涛  赵郭林  张泽  江振洲  邹节明 《中草药》2014,45(13):1903-1906
目的 对广西、云南、贵州3个产地的金樱子的根和根茎样品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以及小鼠碳粒廓清试验,分别考察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 金樱根提取物对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作用不明显。金樱子不同药用部位(根和根茎)和不同产地(广西、贵州、云南)的受试样品在免疫活性调节方面的作用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金樱子样品具有相似的的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HPLC-UV技术用于川木香煨制前后代谢物轮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川木香煨制前后代谢物轮廓(metabolic profiling)差异,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 经HPLC-UV分析获得川木香生品、煨品的色谱图数据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川木香生品、煨品的代谢物轮廓差异及筛选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结果 川木香生品和煨品代谢物轮廓明显不同,导致差异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有7个(包含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结论 从代谢物轮廓角度,川木香煨制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