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青铜峡水库运用方式及排沙历史进行了回顾,计算了不同排沙方式下排沙期内水库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铜峡水库排沙对下游河道的淤积影响不大,主要是在青铜峡—石嘴山河段造成短暂的淤积。  相似文献   

2.
两库联合排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沙河流的邻近河段上同时修建上、下两座水库,联合调节河流水沙.上库汛后拦蓄河流来水,至汛期泄空水库利用洪水冲淤,将蓄水期间淤积的泥沙排出水库;下库汛期调蓄来水,待蓄水用完,由上库供水进行冲刷排淤,再将淤在下库的泥沙排出水库,解决多沙河流单一水库排沙与蓄水调节径流的矛盾.两库淤沙与冲淤排沙达到平衡以后,虽然部分库容被淤,但是保留下来的有效库容能够长期调水调沙.  相似文献   

3.
青铜峡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防凌、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建成后使出库断面的水沙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现为:建库期间由于施工等人类活动影响,水沙关系散乱无规律可循;水库运行后淤积阶段出现水多沙少的情况,水库淤满后水沙条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水沙关系又出现水少沙多的情况.水库蓄水抬高了水位,导致天然河道的特性发生根本性转折,使上游河段出现连续淤积,下游河段因水库蓄浑排清出现连续冲刷现象;在库容接近淤满的时段,上下游河段的各断面又表现出了有冲有淤的现象;在库容淤满后,上游河段有冲有淤,下游河段又出现了连续淤积的现象.特别是在河流干支流上修建的水库都淤积满后,上游来水量长期处在枯水段时水库清淤排沙,造成小水拉大沙的状况,使河道水沙关系变坏,河段出现长期淤积的情况,其危害程度无法修复.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河道排沙比、淤积率与输沙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为前提条件,根据黄河下游历次洪水的场次水沙资料,提出了下游河段全段及分段的排沙比关系式,分析表明黄河下游上段河道冲淤幅度较下段大,所以河床演变迅速且不稳定;下段河道断面窄深,经上段对水沙调节后,下段冲淤幅度小,河床平稳,但是输沙入海的瓶颈河段.水库调节对下游的减淤效果不大,相反会使入海沙量减少,水库淤积加快及输沙用水增加,水库如何适度拦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9,(12):8-12
2018年汛期黄河下游来水222亿m~3,小浪底水库排沙4.66亿t,孙口以上河道淤积2.561亿t,其中花园口以上河道淤积1.920亿t,这是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进入下游水量最大、水库排沙最多、下游淤积量最大的一年,然而排沙期间淤积最多的花园口以上河段的同流量水位不升反降。采用沙量法和断面法计算分析了汛期冲淤量及冲淤特点、水文站断面的同流量水位变化、7月洪水排沙期间险工水尺的同流量水位变化。结果表明:大量淤积发生在花园口以上河段的汊沟和边滩,洪水过后主槽更加明显,水流集中,流速增大,同流量水位下降;7月洪水之后,黄河下游水文站断面的同流量水位缓慢抬升,但汛后的同流量水位仍低于汛初;2018年汛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排洪能力未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道洪水冲淤临界水沙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临界条件的研究情况,根据非饱和输沙理论导出了河段排沙比与水沙系数关系,通过1960~1999年422场次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临界水沙条件,该水沙条件包括了洪水平均流量、含沙量,给出了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花园口~高村、高村~艾山、艾山~利津4个河段在不同三黑小(三门峡、黑石关和小董3站)水沙组合情况下的冲淤关系,该临界水沙条件可为小浪底水库调度决策以及黄河下游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头屯河水库各项工程情况、供水要求以及运行方式和淤积规律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初步提出了符合头屯河水库现阶段通过高渠水利冲沙、异重流排沙、水利机械清淤等多种排沙方式,制定出周期性汛期排沙,汛末蓄水兴利的运行方式,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头屯河水库水利工程兴利除害的综合功能,对山区水库的排沙减淤和科学合理调度运用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平  王玲 《人民黄河》2007,29(12):39-39,42
分析了沙坡头水库的入库水沙特性以及投运后的淤积情况,对"汛期来大水大沙时水库降低水位运行,同时打开各排沙底孔及泄洪闸适时排沙,若来水含沙量过大或洪水流量持续较大时可考虑停运全部机组、降低水位进行冲库拉沙"以及"汛期来大沙时水库降低水位运行并适时排沙,汛末申请调水制造人工洪峰进行冲库拉沙"两种减淤措施进行了比较,认为前一个措施效果较好;同时指出,沙坡头水库在今后的运行中若能调度得当,则有可能长期维持2 000万m3左右的库容。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水沙连续原理和重庆河段输沙特点,考虑嘉陵江汇流和水沙变化特征,导出了重庆河段泥沙淤积比的公式,分析了不同时期河段冲淤变化特点,论证了重庆河段淤积比与嘉陵江汇流比和寸滩站流量有重要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重庆河段冲淤特点与蓄水前基本一致,具有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的特点。试验性蓄水以来河段冲淤特性发生变化,汛后蓄水期和汛前消落期河段有冲有淤,总体发生淤积。汛期河道有冲有淤,淤积有所减轻,甚至发生冲刷。河道采砂对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铜峡水库运用十四年来,通过汛期蓄水发电、排沙冲淤、限制水位,汛末冲沙的运用方式,在尽量避免对电站发电等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实现水、沙、电综合调度,使水库能长期保持部分库容和减缓调节库容的淤积,有利于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现就水库汛末冲沙情况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哈尔滨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实测水下地图及水文资料,针对桥梁上、下游浅滩变化,分析桥梁对水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赵波 《吉林水利》2013,(8):29-32,64
针对水库重力式大坝加高加固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对后帮式、前帮式、外包式以及戴帽式加高方式建立实验模型评价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粘结性能。抗折强度试验和微观电镜试验结果表明,四种类型的加高方式,外包式的结合面最大,抗折强度最高,粘结性能最强。采用水泥砂浆处理后增多了结合面的纤维状C-S-H凝胶,增强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合理的加固方式加上结合面处理有利于提高坝体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小浪底地下厂房围岩稳定计算地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工程勘探资料,在分析小浪底枢纽地下厂房区主要结构面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几何传真概化地质模型,并采用不连续介质有限元离散化计算模型,模拟计算地下厂房围岩的应力应变。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概化地质模型符合实际地质状况,计算的应力分布与实测的变形特征相吻合,这与目前按常用的其它模型及连续介质计算的结果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稳定河床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计算方法建立流量与综合落差、稳定流流量计算公式,从而使受洪水涨落和变动回水影响的非单元值的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为精减测次、简化外业洲验,水文预报、水文及整编工作电算化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