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田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28):11-11,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及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224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196例(87.5%);60例非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10例(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88,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捷的方法,对脑梗死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7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以探讨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40例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明显较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脑梗死以及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监测和检出,以及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责料,统计脑梗死、脑梗死复发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率、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并与时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及复发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率、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新鲜粥样兜块。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80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1.2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6.25%)(P〈0.01)。两组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17.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0例经CT、MRI检查确诊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做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及一过性脑缺血(TIA)发作症状,病史4个月~7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的方法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再应用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计算出患者动脉管壁与斑块的硬度比值,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将其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96例患者中,合并轻度动脉狭窄的患者有69例(占患者总数的71.9%),合并中度动脉狭窄的患者有23例(占患者总数的23.9%),合并重度动脉狭窄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4.2%)。共检测出动脉斑块189处,其中包括低回声斑块46处,混合回声斑块101处,强回声斑块42处。在这96例患者中,颈动脉斑块的硬度比值<5.0的患者有66例,其中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54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1.82%;颈动脉斑块的硬度比值>5.0的患者有30例,其中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9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0.00%。颈动脉斑块硬度比值<5.0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硬度比值>5.0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与脑梗死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即动脉管壁与斑块的硬度比值越小,脑梗死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对在本院的18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进行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180例我院就诊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 6.3±9.6岁。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我院行头颅C T或MRI证实脑梗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1,2]。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动脉管壁的病理变化,是一种准确率较高的无创检查。本研究对2006年4月~6月本院及黄浦区中心医院32例经临床诊断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启示。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5.16岁,最小53岁,最大9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心源性或动脉炎引起的脑梗死;有高血压病者26例,糖尿病者11例,冠心…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海荣  蔡毅  余丹  车杰敏  吴岳海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28-1028,1025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82例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分组为复发组102例,首发组80例;另设对照组50例。3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结果复发性、首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超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6例连续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以60例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66.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0%),脑梗死组主要为低回声斑块48.8%,其次为强回声斑块26.5%;健康对照组主要为强回声斑块(64.3%),其次为等回声斑块(21.4%)。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显示管壁结构,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了解斑块的形态以及栓子是否容易脱落等,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吴海荣  蔡毅  余丹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50-2050,2071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为脑梗死组,另设对照组50例,2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30,P〈0.01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李林  秦延昆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09-1110
脑梗死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病,脑卒中患者中80%为脑梗死,而脑梗死发生的基础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游血管,其硬化程度与脑血流供应直接相关,近年来随着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8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糖尿痛患者颈动脉、股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超检测42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观察其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内膜损伤情况,并按uB-8级分类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糖尿病组其左、右侧颈、股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P0.05);糖尿病颈、股动脉损伤发生率Ⅱ-Ⅲ级分别占总例数的42.9%(18/42),45.2%(19/42);颈、股动脉其40-60岁及≥60岁年龄组患者其Ⅳ级动脉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40年龄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对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判断,指导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0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颈总、颈内、股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5.1%、66.5%、3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20.2%和16.3%(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5±0.42)mm及斑块积分(2.74±0.15)、股动脉IMT(1.34±0.37)mm及斑块积分(2.26±0.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0.9±0.53)mm及斑块积分(1.13±0.27)、股动脉IMT(0.79±0.31)mm及斑块积分(1.03±0.16)(P0.01);脑梗死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及股动脉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查血脂、血尿酸、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可早期预防脑梗死,降低脑梗死的患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我们对12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临床经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50~65岁60例,66~80岁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高频超声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研究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将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及混合性斑块。随机抽取43例年龄相仿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硬化斑块43例(76.78%),对照组体检者检出7例(16.27),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患者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高频超声能早期发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判断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从而对指导患者临床用药、评估预后及早期预防脑梗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且致残、致死率高,血液生化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液中各类脂类成分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形成有重要关系。我们结合脑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及颈动脉病变,进一步探讨血脂和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09年10月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65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临床检查和脑CT检查确诊。其中男92例(55·8%),女73例(44·2%),年龄35~89岁,排除心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与并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量6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3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颈动脉IMT。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增高(P〈0.05);两组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是造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白皓   《中国医学工程》2014,(5):58-58
目的对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影像资料作为观察组,观察其是否存在斑块,并明确斑块大小、范围等具体情况,随即选取同期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影像学资料并对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具体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粥样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均明显大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脑梗死能够尽早检出并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