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茂安 《科技资讯》2010,(17):100-100
为研究新集一矿南东翼采区地表沉陷移动情况,确保矿区铁路在塌陷活跃期间正常安全运行,对该采区150603面走向观测线下采煤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浅析帷幕注浆截流堵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铭 《科技资讯》2011,(15):41-42
某矿山建矿以来长期的浅部疏干排水,防治水、排水费用高昂且严重的破坏了矿区地质环境,地面塌陷频繁发生。本文主要介绍实施帷幕注浆截流堵水工程取得的堵水效果,探寻从根本上预防岩溶塌陷发生、发展的途径,减少井下排水量,减少地表岩溶塌陷,维护矿山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区地表塌陷过程中难以获取全面的形变信息问题,本文以河南某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区,首先,基于多源多时相光学遥感影像采用综合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提取开采塌陷区积水的空间展布情况;然后,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63景2017年3月19日至2021年4月27日Sentinel-1A影像,获取研究区地表形变信息。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年均塌陷积水面积新增幅度基本平稳,2019-2021年间年均塌陷积水面积新增幅度减小;研究区最大形变速率为-60.42 mm/a,形变速率小于-15mm/a区域均有煤矿井工开采作业。本文方法有效的提取了开采塌陷区较长时期内地表形变信息和空间展布情况,为矿区地表塌陷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矿区地表塌陷监测工作方法和流程,提高了遥感技术在矿区地表塌陷宏观、快速、准确监测的目的,为矿区塌陷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试论塔山矿井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塔山矿井环境污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地表塌陷等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主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建筑物、耕地、市政设施和水资源破坏等环境效应问题,分析了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煤炭采空区失稳变形的演化产物,而采矿活动是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改变了覆岩的原始应力状态,降低了原有软弱层(面)的力学强度;同时,开采使地表产生裂隙,加剧了地表水的渗透,因而诱发了山体滑坡及崩塌。最后针对古交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引起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淮南矿区岩溶地表塌陷分布的特点及矿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作者将其划分为四个塌陷群。文中对每一个塌陷群的成因机理,作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提出,对不同成因的塌陷,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淮南矿区大量的资料分析,作者认为该地区岩溶地表塌陷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地下水活动的通道;②一定厚度的覆盖层;③地下水的活动。具备上述条件的地段,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即产生地表塌陷,但蹋陷的规模、数量、速度等,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对于这些问题,在文中均做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贺江洪 《科技资讯》2012,(8):117-118
本文介绍了拟建工程场地所在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以及马城铁矿的基本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及规范确定评估范围为矿界范围与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范围,确定评估精度级别为一级。现状条件下,矿区及周边地质灾害不发育,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预计将来矿区地质灾害主要为采矿诱发地表变形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本次仅对矿山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其中地表残余沉陷变形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预测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充填法管理顶板时的最大下沉值,预测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严重;综合分析认为,建设工程除占用土地外不会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设工程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有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方法中不能考虑矿区地貌特征的不足,通过在开采沉陷预计程序中增加高程修正计算功能,对矿区地表高程进行下沉修正计算,并借助Surfer实现了顾及矿区地貌特征的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该方法操作和实现简单,实现了对矿区地表塌陷后真实状况的三维可视化预计。实例应用表明,相比已有开采沉陷三维可视化方法,利用该方法生成的三维表面,更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移动和变形状况,为方便进行开采沉陷防灾减灾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沟壑切割浅埋区塌陷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冯家塔矿区地表沟壑纵横切割、浅埋煤层开采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201工作面开采地表塌陷现场调查,给出了开采引起地表塌陷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应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计算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该条件下开采引起沟壑边坡崩塌、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治方法,为类似条件下开采地表塌陷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文祥 《广东科技》2011,(24):217-218
阐述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地表裂隙、塌陷治理应用三合土技术,防治矿井主要水患,减少排水费用。  相似文献   

12.
地表裂缝是一种典型地质灾害。以龙首矿西二采区为研究区,利用2020年8月和2021年6月两期沉降区的无人机正射影像,通过图像增强和多尺度分割处理得到用于分类的多边形对象,结合地表裂缝的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构建模糊规则集,实现对地表裂缝的提取;选取覆盖该区域2020年8月19日-2021年6月27日52景Sentinel-1A升降轨影像,采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获取地表二维形变信息,并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EBK)和径向基函数法(RBF)对形变数据进行空间加密;将获取的裂缝分布信息和加密后的地表形变信息叠加,结合采空区、塌陷坑等从垂直向和水平向上揭示研究期间矿区地表裂缝的形变特征和分布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不同裂缝群距离采空区越近,垂直向和水平向形变速率越大,裂缝群整体向采空区侧偏移;(2)采空区周围的地表裂缝群主要受垂直向不均匀形变的影响,采空区上方的地表裂缝群主要受水平不均匀形变影响;(3)受周围塌陷坑的影响,地表裂缝群两侧会产生形变速率差异,且靠近塌陷坑的一侧形变较大,导致新裂缝的产生和裂缝群的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了污染物排放及采矿扰动的能值评估模型,用于评价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生态服务功能和人体健康等不利影响.选择山东龙口矿区北皂煤矿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能值,结果表明,矿井排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粉尘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损害,地表塌陷降低了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通过能值生态足迹法判断矿区需要实施生态恢复策略,并提出了加强矿井水综合利用、降低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防治采煤地表塌陷、恢复矿区地表植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贵州省封家营煤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环评,采用hpMSPS模式进行地表沉陷预测,结果表明:封家营煤矿地表沉陷最终最大值为6.6 m,地表变形影响范围为0.39 km2。由于矿区范围内地表坡度较大,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还是以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为主。在分析煤矿开采所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从而为贵州省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大连开发区石棉矿为例,通过对比塌陷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治理的工程造价,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治理塌陷地质灾害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大连开发区的实际地质情况,提出了大连开发区石棉矿区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对指导石棉矿采空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济宁煤矿区地表塌陷积水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济宁煤矿区地表塌陷积水的时空演变规律,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对煤矿区1984-2013年的塌陷积水面积进行测算,分析了近30年来济宁采煤塌陷积水区的扩展变化情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塌陷积水面积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随着采矿活动增强,煤矿区塌陷积水面积逐渐扩大,但由于"边沉陷边治理"等原因,从2007年开始塌陷积水面积扩张速度有所减缓;采煤塌陷积水区主要集中在兖州煤田中部和济宁煤田南部,现已逐渐连成一片;预计未来10年内在枯水期地表塌陷积水面积将不会超过52 km2;加强煤矿区塌陷积水面积的测算与塌陷积水区的实时动态监测,可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心占 《当代地方科技》2010,(17):149-149,151
陕北神木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神木矿区煤炭开发给环境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损失和给生态造成水源短缺、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塌陷等损失分别进行经济计量,以此作为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并确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TOPSIS分析方法对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镇矿区、非矿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测度,通过分析以揭示矿区内农户相对非矿区农户土地利用投入差异情况及其主导影响因素,同时分析矿区农户存在土地利用效益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效益整体偏低,整体效益亟待提高,内涵挖潜空间较大.矿区极少数农户耕地利用产出效益偏高,主要是通过精耕细作、提高机械化水平所致;矿区绝大多数农户土地利用效益较低,粗放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现象并存,而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等因素是制约矿区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在土地规模既定的情况下,改善环境质量、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提高机械化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矿粮复合区农户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临界散体柱理论是通过散体侧压力来确定临界散体柱的高度,从而预测地表塌陷范围.以往散体侧压力的测试未考虑井下放矿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导致预测不准确.因此利用散体侧压力测试系统对流动散体侧压力进行了实验.通过对比散体侧压力的变化曲线,得出放矿过程对散体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放矿,仅对放矿口区域附近的散体侧压力产生影响,且影响范围较小,随着散体的沉实,散体侧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同时结合古典杨森理论和临界散体柱理论,推导出在放矿情况下临界散体柱高度的计算方法;结合陷落角与采深的关系,为预测地表塌陷范围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影响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及处理方法。分析认为地表水体通过塌陷、河水渗漏等沿地下径流带将水导入矿井,是煤炭坝矿区突水的主要因素。治理方法以地表水体治理为主,结合井下注浆堵水。其结论对于类似大水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