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对血清SDF-1,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分成视网膜病变组(DR)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DR),并将视网膜病变分成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和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这几组研究对象展开血清SDF-1,VEGF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NDR、PDR、BDR组VEGF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PDR、BDR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DR、BDR组SDF-1水平均较健康组和NDR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PDR组SDF-1水平高于BDR组(P<0.05)。结论血清SDF-1,VEGF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对血清SDF-1,VEGF水平进行检测对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再将其分为3个亚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记录相关的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视网膜病变组患者血清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血清Hb A1c水平、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血清Hb A1c水平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1)。DR组血清FP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清FPG水平、BDR组血清FPG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DR的严重程度与Hb A1c、FPG、d BP成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Hb A1c、FPG水平增高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DR患者、30例无DR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观察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DR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血清Visfatin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较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明显升高(P<0.01)。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水平BDR组较NDR组明显升高(P<0.01),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DR患者血清Visfatin与血浆Ang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8,P<0.01)。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在DR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  相似文献   

4.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血脂异常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Ⅱ型糖尿病患者174例,包含无视网膜病变(NDR)51例、有视网膜病变(DR)123例,其中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65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8例,检测病人的Tch、TG、HDL-C、LDL-C、VLDL-C、ApoA、ApoB、LP(α)和oxLDL水平,分析血脂水平和各组的关系.结果 DR患者血清Tch、TG、LDL-C、VLDL-C、ApoB、LP(α)和oxLDL水平显著高于NDR患者,而HDL-C、ApoA较NDR患者低;PDR组的血清Tch、TG、LDL-C、VLDL-C、ApoB、LP(α)和oxLDL水平也显著高于BDR组,HDL-C、ApoA水平也较BDR者显著降低.结论 DR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糖尿病病人应注意检测和调节血脂,防止DR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 4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由轻到重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640)、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n=494)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n=340),另入选同时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DM组,n=640)。分别检测各组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病程及Hb A1c水平方面,均有NDM组NDR组>BDR组>PDR组(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与病程及Hb A1c呈负相关(P<0.001)。25(OH)D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855,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其可能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阳性表达及其在不同分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间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及正常对照组。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不同分型患者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清IgG型AECA阳性表达BDR组和PDR组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BDR组和PDR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和正常对照组间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由正常眼底向DR的转变,血清IgG型AEC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表明AECA与DR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余涵  张向东  付群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16-17,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和IGF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50例T2DM患者[包括14例无DR的T2DM患者(NDR)、16例单纯型DR患者(BDR)、20例增生型DR患者(PDR)]及2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F-Ⅰ、IGF-Ⅱ和IGFBP-3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IGF-Ⅰ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F-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305,P〈0、01);PDR组IGF-Ⅰ水平显著高于BDR组(P〈0.01),后者又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和BDR组IGF-Ⅱ水平显著低于NDR组(P〈0.05)。NDR组、BDR组和PDR组间IGFBP-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Ⅰ和IGF-Ⅱ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过程,并与视网膜病变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特点。方法  1将 374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DR)、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三组 ,分析比较三组的临床指标。2将 374例患者分别分为肥胖组、非肥胖组 ;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 ,分别探讨肥胖及高血压对 DR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1HDR、BDR、PDR三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血脂代谢紊乱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 2肥胖组DR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 3高血压组 DR发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 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程度、血脂代谢紊乱、肥胖、高血压等因素均在 DR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VEGF和TNF-α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宇  袁军  陈鹏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8):32-3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5例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其中,非增生性DR(NPDR)26例,增生性DR(PDR)29例.并与43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和同期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明显高于NDR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P<0.05).结论 VEGF和TNF-α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价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与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CRP、血脂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26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RP、TG、TC、LDL-C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且CRP、TG、TC、LDL-C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CRP,脂质紊乱作为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脂联素及TNF-α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再分为无DR组、背景组DR组和增殖期DR组)及40名健康人血清中的脂联素及TNF-α进行测定。结果①DM组血清脂联素及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②BDR组的脂联素及TNF-α含量低于NDR组(P<0.05);③PDR组的脂联素及TNF-α含量低于NDR组(P<0.01);④PDR组的脂联素含量及TNF-α低于BDR组(P<0.05);⑤DR的严重程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脂联素及TNF-α的降低在D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血中脂联素及TNF-α水平更低,脂联素及TNF-α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病程、视网膜病变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索、血糖及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20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t)]20例、2型糖尿病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20例和健康体检(健康组)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微柱法测定HbAle,放免法测定空腹INS,同时测定FBG、血脂等,并收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直糖、血脂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间sVCAM-1水平,sVCAM-1水平与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PDR组、BDR组和NDR组患者的血清中sVCAM-1的浓度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DR组患者血清sVCAM-1的增高较BDR组、NDR组增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DR组与NDR组患者血清sVCAM-1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病程呈正相关(r=0.338,P〈0.05),与HbAlc、FBG、CHO、TG、LDL、空腹INS均无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sVCAM-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sVCAM-1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监测视网膜病变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DR患者54例,其中PDR患者24例,NPDR患者30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55例;正常对照组41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VEGF和TNF-α水平。结果:NDR组和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N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又明显高于NP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的严重程度与TNF-α和VEGF显著相关(P〈0.01)。结论:TNF-α和VEGF均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00例T2DM患者[无DR(NDR)组82例、非增殖型DR(NP-DR)组72例、增殖型DR(PDR)组46例],检测APN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浆APN浓度、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PN水平随视网膜病变程度呈递增趋势NDR、NPDR、PDR各分别为(6.11±2.77),(7.49±3.84),(9.83±4.97)mg/L,其中PDR组显著高于NDR和NPDR组(P〈0.01),NPDR组显著高于NDR组(P〈0.05);②APN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203,P〈0.01);③APN基因启动子SNP-11377C→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DR组、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C型、CG型和GG型)的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血APN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而增高。未发现福建地区T2DM患者APN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多态性与DR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瘦素、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 5 4例糖尿病患者 (DM)和 4 4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血中瘦素含量 ,对 DM组行直接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血 ET和 N O的含量 ,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1血清瘦素含量患者组 (13± 4 ) μg/ L 较对照组 (6± 4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0 1) ;非增生性视网膜病 (BDR)组 (16± 6 ) μg/ L 较无视网膜病 (NDR)组 (7± 4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5 ) ;增生性视网膜病 (PDR)组 (40± 8) μg/ L 较 BDR组 (16±6 ) μg/ L 显著升高 (P<0 .0 1)。 2随病程的进展患者组血 NO含量显著下降 (P=0 .0 0 13)且血 ET含量显著升高(P<0 .0 0 1)。 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DR患者血清瘦素含量与血浆 ET含量呈正相关 (r=0 .80 4 ,P<0 .0 0 0 1) ,与血清 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779,P<0 .0 0 0 1)。结论  DR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升高可提示 DR病变的严重程度 ,其升高与 ET呈正相关而与 NO呈负相关 ,表明视网膜缺血 ,而且其升高可能诱导 DR患者新生血管生成 ,为DR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卫民 《中国医药》2013,8(5):637-63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DR患者依据DR眼底病变分为单纯型DR组(SDR组)、增殖型DR组(PDR组)和非DR(NDR)的糖尿病组(NDR组),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浓度的变化,并与NDR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NDR组[(0.46±0.21)、(0.31±0.13)pg/L比(0.91±0.51)、(0.89±0.48)pg/L],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NDR组[(3.9±1.0)、(5.5±2.2)pg/L比(1.7±0.4)、(2.0±0.6)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SDR组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SD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43,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和hs—CRP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NDR)组60例;DR组62例,其中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40例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22例;健康对照组60名,测定血清瘦素、颈动脉IMT及斑块等,进行瘦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DM-DR组瘦素水平高于DM-NDR组(t=3.21,P<0.01);PDR组血清瘦素浓度高于NPDR组(t=2.23,P<0.05)、NDR组(t=2.85,P<0.01)。老年DM-DR组颈动脉IMT厚度较DM-NDR组增厚(t=2.38,P<0.05)。在以瘦素水平为因变量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入选的变量为:病程(β=0.353,P=0.026)、BMI(β=0.2813,P=0.004)、HOMA-R(β=0.189,P=0.009)、IMT(β=1.109,P=0.043)。结论老年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IMT显著相关。瘦素水平受病程、BMI、HOMA-R、IMT影响,可以反映DR的进展过程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