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继强 《地下水》2020,(1):37-39,67
通过调查统计西安城区水源热泵系统历史运行数据,对水源热泵系统用户分布、运行现状及回灌率等内容进行了评价,系统分析了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行政监管、水资源税征收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建立健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建设高效智能的水源热泵运行监管平台、充分发挥水资源税征收的奖惩机制和强化创新研究,着重解决可持续回灌技术瓶颈等策略,保证西安城区水源热泵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规划区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北京市水源热泵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地下水水资源因不能完全回灌造成浪费及运行效率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针对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的抽灌模式,根据北京规划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为水源热泵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国内外地下水源热泵研究现状,通过对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水源热泵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能完全回灌、回灌水温差过大、水井布设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北京平原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含水层结构下如何合理布设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用水井,尽量避免水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磊  张惠来 《地下水》2020,(1):32-36
近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回灌技术是水源热泵系统的发展的瓶颈,研究分析水源热泵回灌能力、回灌状况等,解决回灌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回灌难问题,能够为水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地质科技园办公楼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实地调研,了解目前回灌系统的回灌量变化状况。结合空调系统以往运行中的经验,研究分析回灌系统回灌效果较差的原因是气堵原因。为方便实时掌握空调运行系统的运行情况,设计安装了水源热泵空调工程长期运行监测系统。围绕解决回灌系统出现的气堵问题,研发安装了新型回灌井头系统,提升系统回灌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模拟预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的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避免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出现的冷热贯通现象与堆积问题,科学合理地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以江苏南通益兴集团地下水源热泵示范工程为例,建立了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运行方案,预测分析了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平衡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工程按设计方案运行,整个区域地下水温度逐渐升高,出现热堆积问题。采用春秋季与冬季多加热生活用水增加制热负荷量的方法,可有效缓解热堆积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杨 《地下水》2019,(3):28-29
水源热泵是一种绿色可再生新能源技术,以地下水作为热源具有安全、环保、节能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通过全面调查辽阳市白塔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情况,深入分析水源热泵系统在项目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出台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度、强化勘察质量、加强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水源热泵用水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地下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取水许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源热泵采能技术作为一种浅层低温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方式,在我国推广应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尽管推广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近3~5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部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系统的运行模式及特点,简要地对国内外热泵采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水源热泵应用的细节技术探讨——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水源热泵系统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未被人们所认识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抽灌平衡时地下水动力场及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估算、抽灌井轮换、水资源保护与热泵效率的关系、抽灌群井布置方式、区域地下水流场对抽灌井布局的影响、浅层地热能储量消耗与热泵的关系、起始运行期选择等七个关于热泵应用的细节技术,为应用水源热泵系统的用户和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水源热泵系统环保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汪佳  陶月赞  姚梅 《地下水》2009,31(4):42-44,67
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绿色"利用资源与能源方式,它对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程度,关系到水源热泵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依据实例中的地下水抽水与回灌试验数据,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定量研究水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程度,为水源热泵系统建设中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叶芳  曹彬  王维平 《地下水》2011,33(5):50-51,95
根据潍坊市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确定适宜区范围。应用"热储法"对适宜区进行地下水热储量计算,得出潍坊市区地下水源热泵供热潜力为冬季供暖面积约3 800万m2。结合潍坊市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地下水源热泵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地下水源热泵建设的几个重要因素,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过程中通过运用Arcgis、Mapgis等绘图及空间分析软件,结合我国区域部分资料,对数据进行矢量化、分类与标准化,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下水源热泵建设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将我国已经建立地下水源热泵的区域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正确,评价结果可信,从而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地下水源热泵因地制宜、合理有序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污水的热能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发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建筑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国内外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开发利用历程与工程现状,分析了城市污水热能资源潜力以及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利用污水与环境的温差获取热能具有十分巨大的能量资源前景,适宜的热源距离是污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开发污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或城市污水作为水源,通过合理利用出水的流量和温差为城市住宅供暖。基于我国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污水源热泵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地表水地源热泵在千岛湖库区的适用性,介绍了杭州普天别墅项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实例,并与VRV空调系统+电热水器的全年运行费用相比较,得出该系统全年运行费用可节省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赵建康  张勇  崔进 《探矿工程》2010,37(3):55-58
对水源热泵回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详细介绍了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水源热泵压力回灌试验情况、工程应用情况及压力回灌应注意的事项。试验及工程应用表明,利用潜水泵扬程建立的压力回灌系统是可行的。理论分析认为,在使用过程中回灌井回灌量的降低有其必然性,而非完全因为固体颗粒物堵塞及化学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高山 《吉林地质》2014,(1):105-107
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指地下水在抽水-回灌过程中,利用水源热泵提取水中的热能,或用于空调制冷产生的能量转换。地下水源热泵地热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一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环保的新型能源,逐渐为人们认识,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条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回灌效率低、地下水资源浪费。分析认为造成回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热源井设计和施工工艺不合理。为此,在安阳枫林水郡小区热源井设计和施工中分别采用了增大桥式过滤管的数量、桥高、滤料粒径和填砾厚度等措施,回灌量明显增加,实现了1抽1回的目标。既解决了回灌效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又大幅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回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亮 《水文》2012,32(3):60-65
近年,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回灌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瓶颈。以唐山市丰润区乡居假日住宅区A4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为例,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对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灌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开展地下水源热泵项目时,掌握热源井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探讨了影响地下水回灌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成井工艺、回灌井阻塞以及地下水回灌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天津市滨海地区,区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流动性差,地层上部80~100 m深度内地下水均为咸水,地层天然的热传导能力差,在一个供能期内地埋管向土层中散出的冷量/热量难以在短时间消散,造成冷量/热量在地埋管附近处持续堆积,使地源热泵系统能效降低。地下水人工流场能效增强技术可通过地下水流动将地埋管周围堆积的冷量或热量较为均匀地转移到整个地埋管区域土壤中,使地埋管间的浅层地热能被充分利用,增大换热温差,提高地埋管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