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是我国主要染料化工基地之一,有五十年以上生产和使用联苯胺染料的历史,有众多的染料生产者及使用者。联苯胺是已知的对人强致膀胱癌物质,过去对本市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病情况一无所知。七十年代以来上海膀胱癌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为了探索其原因,了解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病规律,十年来我们逐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25%~27%的膀胱癌患者可能因接触芳香族化合物(如联苯胺)引发.天津市染料行业曾有8个厂的千余名工人从事联苯胺染料的生产和联苯胺硫酸盐的制造工作,某染料厂自1970年发现首例膀胱癌患者至今,40年来已确诊职业性膀胱癌22例,现将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天津市染化行业联苯胺作业人群膀胱癌的发病、死亡情况及流行特征。该人群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职业性膀胱癌初诊发病年龄较一般人群提前,潜隐期长,膀胱癌恶性程度低,生存期长。本研究结果为加强职业性膀胱癌的预防、治疗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珊珊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87-2888,2891
目的了解天津市东丽区近年来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染料及其他相关行业职业性膀胱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4—2011年东丽区职业病报告卡,对职业性膀胱癌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11年东丽区共报告新诊断职业性膀胱癌36例,均分布于东丽区4家以联苯胺使用为主的染料企业;配料工和合成工发病人数最多,分别为16和13例,占发病总数的44.4%和36.1%;36例膀胱癌患者最短潜伏期为6 a,最长潜伏期为37 a,平均潜伏期为22.5 a;膀胱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主要集中在70~80岁年龄段。结论从1994年起东丽区新诊断职业性膀胱癌病例散在分布于各年,且近年来报告病例数有增多趋势,除应做好联苯胺使用企业老职工的医学监护外,还应加强橡胶、印刷等其他相关企业职工职业性膀胱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将心理护理积极地应用于临床,并发挥其重要作用,是当前护理工作势在必行的。配合我所“联苯胺致膀胱癌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科研项目的开展,近年来我们先后收治了22例职业性膀胱癌病人,全部为接触联苯胺的染料行业职工,均为男性,年龄51~76岁。  相似文献   

6.
p53蛋白在联苯胺接触人群和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职业性联苯胺接触者和膀胱癌患者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免疫PCR法测定职业性联苯胺接触人群和膀胱癌患者血中突变型p53蛋白,用巴氏分级法对尿脱落细胞进行分级。结果随着联苯胺接触强度指数的增高,人群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率不断增加,膀胱癌患者组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率(83.3%)高于接触强度指数1组(33.3%)。PCR扩增条带经扫描积分后,膀胱癌患者组和接触强度指数2组的平均扫描积分(24016.11±2979.99、12960.79±903.27)高于1组(9231.58±11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联苯胺接触人群的各组中以巴氏分级作为组内分层因素,接触强度指数2组中,巴氏2、3级层PCR扩增条带平均扫描积分(12960.79±903.27、13612.78±1697.38)高于1级层(9231.58±11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强度指数3组中,巴氏3级层的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率(46.9%)高于1级层(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联苯胺接触强度较低的范围内,随着接触强度的增加,接触工人血清中p53突变蛋白的阳性表达不但更频繁,而且更加强烈;但接触强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工人血中p53突变蛋白的阳性率以及表达量将不再随着接触强度的上升而增高,而尿脱落细胞病变程度在联苯胺接触强度较高的情况下与p53基因突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天津市所属染料行业的7家企业联苯胺接触人群的3年监护结果,以便及早预防联苯胺作业人员膀胱癌发生。 方法 以停止接触联苯胺35年后作业人员尿脱落细胞学3年监护结果作为主要分析指标。 结果 2011-2013年发现新发阳性病例4例。 结论 在停止接触联苯胺35年之后,仍有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生。建议对离岗后接触联苯胺人员的健康行终生监护。  相似文献   

8.
联苯胺致膀胱癌8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联苯胺所致职业性膀胱癌与普通人群膀胱癌的区别及终生监护的意义。方法 以尿脱落细胞检查及定量荧光影像分析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根据膀胱癌确诊前是否进入监护网分组观察。结果 监护组39/53例通过定期普查,尿脱落细胞阳性后进一步确诊,需经腹手术者仅占29.4%,有41.2%可经尿道电切治疗;非监护组几乎全部因血尿就医,需经腹手术者占65.7%,可经尿道电切治疗者仅占14.3%,职业性膀胱癌临床分期高,具有明显的肿瘤多发性和再发性。88例膀胱癌中有11例患多原癌。结论 对有联苯胺接触史的人群进行医学监护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期诊断膀胱癌;对职业性膀胱癌应进行终身监护,多原癌病因是否与接触致癌物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津市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以确定高危人群。方法对天津市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中106例膀胱癌和同时期、同车间的未发生膀胱癌的106人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职业人群中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尿中脱落细胞检查情况,为职业肿瘤的早期发现及高危人群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膀胱癌危险因素包括接触联苯胺浓度、专业工龄、吸烟(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接触浓度(OR=4.752,95%CI=2.458~9.190)、专业工龄(OR=2.557,95%CI=1.394~4.692)、吸烟(OR=2.011,95%CI=1.020~3.966)。病例组巴氏分级Ⅱ级及以上和定量荧光影像分析(QFIA)阳性检出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浓度接触、专业工龄超过5年、吸烟是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发生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以此确定高危人群;尿脱落细胞检查巴氏分级Ⅱ级及以上和QFIA阳性者,也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0.
1895年,国外有位名叫里海的学者,观察到膀胱癌多发于从事苯颜料工业的工人,并提出了职业性膀胱癌这样一个名称。近100年来,医学家们对里海的论述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最终发现,从事染料、纺织、印刷、塑料、橡胶及电缆工业的工人,由于总接触乙一萘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甲—萘胺等芳香胺类化学致癌物,所以膀胱癌的发生率较高。这一情况已被公认为膀胱癌的重要病因,因此职业性膀胱  相似文献   

11.
我国联苯胺作业工人膀胱癌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九世纪末期已发现联苯胺生产工人可发生膀胱癌。近年来日本、英国、苏联等国家已把联苯胺列入禁用物质;英国、苏联、西德、法国、东德、意大利等国家已把接触联苯胺工人引起的膀胱癌作为职业病待遇。为查明我国联苯胺接触工人膀胱痛的发病情况,于1982年对天津、上海、吉林等省市制造和使用联苯胺工人所发生的膀胱癌及其恶性肿瘤进行了调查。我们采用回顾性前瞻调查的方法,把从事联苯胺作业累计专业工龄一年以上者列为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1949年 Case 发现了英国橡胶工人膀胱癌高发,但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54年至1957年,Case 和 Hosker 证实了英国橡胶业工人膀胱癌高发与接触化合物——α-萘胺有关,橡胶工业的职业性危害才被人们逐渐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UGT2B7基因多态性与联苯胺职业暴露工人尿脱落细胞巴氏分级(PG)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染料化工行业职业性联苯胺接触队列中2003年接受膀胱癌医学监护的成员248人为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UGT2B7基因型;用巴氏分级法对尿脱落细胞进行分级。[结果]PG>Ⅱ组和PG≤Ⅱ组的UGT2BT*1/*1(CC)基因型携带者的比率分别为54.9%和48.0%(P>0.05)。两组人群UGT2B7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也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GT2B7基因多态性形态对联苯胺暴露工人PG升高的风险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972年至1977年在册的累计专业工龄一年以上天津、上海和吉林1972名联苯胺男工的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上海市普通居民相比联苯胺工人膀胱癌的标化死亡比(SMR)为17.5(95%可信限:7.5~34.5)、标化发病比(SIR)为25.0(95%可信限:16.9~35.7)。联苯胺工人膀胱癌发病率增高25倍,与接触水平有关。低接触组SIR=4.8;中接触组SIR=36.2;高接触组SIR=158.4(X~2趋势检验P<0.01)。联苯胺生产工人SIR=45.7(95%可信限:20.9~86.8),联苯胺使用工人SIR=20.9(95%可信限:12.9~32.0)。联苯胺吸烟者危险度增加31倍(95%可信限:20.4~46.4),而非吸烟者仅11倍(95%可信限:3.6~25.8)。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是泌尿系外科的常见疾患,占泌尿系肿瘤的第一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危害因素是导致膀胱癌主要的发病因素,尤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职业性膀胱癌早已见于德国一家制造品化工厂,由于所用原料是苯胺,故误认为苯胺是致癌成分。后来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动物实验,证实苯胺并不致癌,确定其为致癌因子实属冤枉。但发现染料中一些中间体如1—苯胺,2—苯胺及联苯胺才是导致膀胱癌的真正“凶手”。其后又发现用于塑料或橡胶工业作防苯剂的4—氨基联苯也是引起膀胱癌的“同案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最早在1914年生产合成茜素。自此以后,染料工业发展很快,至1938年日本已成为世界第四位染料生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产量减少,1953年恢复到战前水平,联苯胺产量持续增长,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工人急性膀胱炎或血尿屡有报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膀胱癌病例逐渐增加。在1948年,职业性膀胱癌作为产业工人的健康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日本通商产业省指定一个委员会对染料工业进行了调查,1955年开始改  相似文献   

17.
职业性膀胱癌在职业肿瘤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有人发现膀胱癌与职业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膀胱癌死亡病例中有20%可找出可疑致癌物质的接触史。膀胱癌比较多的职业有染料工业、颜料制造、橡胶和电线制造、纤维印染和印刷、煤气工人、实验室工作者、灭鼠人员、燃料和焦油沥青工人等。主要的膀胱癌致癌物为芳香胺类物质,如1—萘胺、2—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关于联苯胺系染料的致癌性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心,并作了广泛的研究。虽然许多实验证明,它们可以在体内根据某种条件还原出联苯胺,但由于流行病学资料分歧很大,所以始终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它们对人是致癌物。日本崛口博虽然很重视合成染料特别是偶氮类染料的致癌问题,但也未加以肯定。然而日本和服画工中膀胱癌高危险性,却使人不安。我们在1982年发现合成联苯胺系染料过程的后处理工序的工人膀胱癌发病不高,1983年又对大量使用这类染料的纺织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46名男性6(名有联苯胺接触史的膀胱癌患者,20名普通的膀胱癌患者和20名健康自愿者),以磺胺二甲基嘧啶(SMZ)为底物进行了乙酰基转移酶活性遗传表型的鉴定。每个受试者尿样和血样的鉴定结果表明凡尿样为慢型者,血样亦为慢型;反之亦然。结果表明,还显示,在6名有联苯胺接触史的膀胱癌患者中,3名的遗传表型为慢型,其慢型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而20名普通膀胱癌患者中,表型为慢型者为5名,其慢型率虽为健康志愿者的5倍,但没有表现统计上的显著性。另外,全部26名膀胱癌患者中慢型率也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相似文献   

20.
联苯胺是最早知道的人体致癌物之一。联苯胺及其同类物经过一个长潜伏期后可引起人的膀胱癌。在生产和使用中,吸入是联苯胺及其同类物的主要接触途径,但也可经皮或摄入之。联苯胺及其同类物的代谢具有种属差异。人、猴以乙酰化机制进行代谢,而狗则否。联苯胺及其同类物在人、狗和猴体内代谢后的产物见表所示。人接触联苯胺和3,3′-二甲基联苯胺后主要由尿排出原型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比较狗、猴排泄联苯胺及其二氯同类物的途径表明,狗主要经粪排出二氯化物,经尿排出较少;而猴经粪、尿都不能很好地排出二氯化物,但比较起来经尿排出稍多一点。狗经粪排出的二氯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