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粉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2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年在鼻部症状、体征、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及药物评分几方面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结论经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尘螨所致毛织产业人员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非毛织产业人员AR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东莞局部区域大朗镇经本院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结果阳性(++)以上且坚持治疗的尘螨所致AR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为毛织产业人员,对照组150例为非毛织产业人员,两组均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对每组按0.5年、1年、1.5年、2年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的数据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0.5年后症状、体征、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0.5~2年后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和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毛织产业人员AR疗效优于毛织产业人员AR;毛织产业人员AR的疗效差异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管理部门须关注该特殊群体,为尘螨感染患变应性疾病的防治制定相应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实验组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评分(2.4±0.5)明显低于对照组(6.2±1.4,P<0.05);实验组的活动、睡眠以及情感等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37±2.06)低于对照组(9.18±3.22,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与传统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同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锡盟地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65例变应性鼻炎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治疗前、后6个月及12个月后的症状、体征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结果经过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重度尘螨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比较69例中重度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受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治疗后半年、半年~1年、1年以上者的症状、体征及用药评分,同时计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69例患者在治疗后半年的总有效率为71.21%;半年至一年的总有效率为81.82%;超出一年的总有效率为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前后的平均症状和体征积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含服脱敏对变应性鼻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效果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采取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本组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与粉尘螨滴剂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96例变应性鼻炎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粉尘螨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变化,评价两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 05) 。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较单用粉尘螨滴剂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42-245
目的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将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参与本实验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38例,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划分分组,A组(4~7岁)、B组(8~14岁)和C组(14~18岁)和D组(18岁以上),四组患者均46例。四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均应用粉尘螨滴剂,对比四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半年和3年四组患者TNSS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s鼻部症状评分)、TMS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s用药评分)和患者鼻炎体征评分等均更低(P<0.05);相比于治疗后半年,治疗后3年A组患者TNSS评分处于持续下降状态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他指标及另外B组、C组和D组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来看,无论是治疗后半年还是3年,四组患者的TNSS评分、TMS评分和鼻炎体征评分指标数据差异均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粉尘螨滴剂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病症临床治疗中,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效果相似,但是相比于年龄较大儿童,年龄小儿童的预后质量更高、病症控制时间较长,在临床中指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程静  桂晓钟 《安徽医药》2009,13(8):962-963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3~14岁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8例3~14岁由粉尘螨过敏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为期25周的脱敏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统计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出现7例次局部不良反应,1例次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比较72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受1年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前、后的体征及症状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1年后,72例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有效率76.4%;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5例(6.9%)出现局部不良反应,4例(5.6%)出现全身轻微不良反应,未出现全身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滴剂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滴剂口服,治疗组A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治疗组B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3组治疗后其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时,治疗组A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B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周时,治疗组A、B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和B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滴剂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均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疗效优于西替利嗪但起效稍慢,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用口服西替利嗪较单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疗效无明显差异,临床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SCLT)和舌下免疫(SLIT)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SCLT组(30例)与SLIT组(31例)。SCLT组患者实施皮下免疫治疗,SLIT组患者实施舌下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SCLT组患者明显低于SLI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T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SLIT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SLI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两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均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皮下免疫治疗在药物症状评分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略优于舌下免疫治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毕致  肖锋  朱鹃芬 《江苏医药》2012,38(3):347-349
目的 评价舌下免疫治疗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69例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进行免疫治疗,持续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6个月症状改善更加明显(P<0.01),此后症状改善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结论 舌下免疫治疗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比较125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在接受1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评价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免疫治疗1年后,125例患儿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有效率81.6%;其中6例(4.8%)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是治疗尘螨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结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结膜炎患儿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研究组予以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比较两组鼻部症状评分、鼻部体征评分、眼部症状评分、鼻炎用药评分、结膜炎用药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0.5年、1年、2年后的鼻部症状评分、鼻部体征评分、眼部症状评分、鼻炎用药评分、结膜炎用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疗法对过敏性鼻结膜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抗过敏药物用量更少,可获得理想的远期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10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注射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2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81.5±5.4)分、躯体功能评分(83.3±4.8)分、角色功能评分(82.5±6.1)分、认知功能评分(80.7±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5.3)、(62.8±4.7)、(63.8±5.3)、(62.7±4.7)分(P<0.05)。结论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77例由粉尘螨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儿使用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药物进行舌下脱敏治疗.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和鼻炎症状、对症用药情况、临床自我疗效评价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检测患儿的粉尘螨特异性抗体.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症用药评分:变应性鼻炎治疗前、后分别为(4.07±2.10)分、(1.32±0.99)分;过敏性哮喘分别为(6.31±2.94)分、(2.86±1.5.7)分(P<0.01).粉尘螨特异性IgE在治疗结束时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但sIgG4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过程中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替利嗪口服,10 mg/d;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咪唑斯汀联合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其中咪唑斯汀口服,10 mg/d,生理性海水8喷/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AR症状、体征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评分(SF-3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指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4.17%、72.50%,治疗组分别为80.83%、99.1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R症状和体征积分分别为(4.35±0.85)分、(1.32±0.47)分,治疗组分别为(1.86±0.33)分、(0.64±0.21)分;两组患者治疗后AR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8.60±2.96)分、(659.74±130.48)分,治疗组分别为(5.31±2.77)分、(751.87±143.60)分,两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理性海水喷雾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儿童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R)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年收治儿童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儿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西替利嗪单用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AR症状、体征评分及纤毛传输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AR症状、体征评分及纤毛传输速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性海水喷雾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儿童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纤毛清除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荧荧 《天津医药》2023,(11):1255-1258
目的 探讨舌下免疫治疗(SLIT)对儿童螨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并判断其显效时间。方法 纳入螨AR患儿64例,按疗程每日1次舌下含服对应粉尘螨滴剂,同时按需使用对症药物。按学龄分为≤6岁组和>6岁组,对2组间以及组内SLIT治疗前、治疗半年、1年后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药物总评分(TMS)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64例AR患儿经SLIT半年后的TNSS、TM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进一步降低(均P<0.05)。≤6岁组和>6岁组间治疗前、治疗半年及1年后TNSS、TMS、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内治疗半年后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评分进一步降低(均P<0.05)。结论 AR患儿接受SLIT后显示良好临床效果,应尽早开展SLIT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