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是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使出厂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然后经过配送管网输送至用户。二次加压供水是现阶段国内主要供水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供水方式充分解决了管道压力不足的状况。本文针对二次加压供水中提高供水水质,结合当前无人值守情况下如何保障水质安全,应用应急消毒设备达到对二次供水泵站稳定运行的可靠支持,提升二次供水泵站应对水质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提高末端水质的余氯值和水质安全,切实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等几方面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二次供水用水安全的措施,形成系统的二次供水末端水质应急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妍  李星  赵锂  陈永 《给水排水》2013,(Z1):28-30
饮用水水质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饮用水安全保障不但涉及水源水、净水厂和市政管网系统,还包括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系统。研究、建立和完善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体系是城镇饮用水全流程多级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体现"从源头到龙头"总体目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终端核心。在分析现阶段城镇供水末端存在的水质和安全保障设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供水末端系统的水质安全与保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水质微生物安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集中式供水水源、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现状;分析了供水系统中水质微生物安全问题,介水传播主要微生物及氯化消毒在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时存在的问题和微生物检测方法对水质微生物安全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最后一公里"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城镇供水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环节,2010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规程》实施以来,对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修订了《规程》。  相似文献   

5.
消毒是保障村镇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调查了北京市13个区的1 081个村镇供水厂(站)消毒设备安装、运行与消毒效果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村镇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达标率的角度,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为保障村镇供水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1日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正式执行,水质指标由35项大幅增加到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对水中多种微量有机污染控制更加严格,对供水企业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提出了新要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供水企业的技术革新、二次供水系统的完善都会对饮用水的水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供水企业的技术改造则是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1前言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是党和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下水水质污染和地球化学原生形成的有毒有害造成的饮水不安全。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工程,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供水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二次供水污染是指源水通过水池或压力灌等容器向用水户供水过程中造成的水质污染。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及用水户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证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已是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二次供水水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市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行动,开展二次供水水质调查研究,寻找城市供水经二次供水设施后水质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建议,以及给水厂出厂水化合氯应控制在不低于1 mg/L.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物质水平的大幅增长,人们对水量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标准逐年提高;加之目前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问题趋于恶化,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原水经过自来水厂处理后,要通过长距离的配水管道输送甚至二次加压供水后才能供居民使用,这就使饮用水水质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管道材质以及各种配水管网中产生的污染物导致的二次污染。针对输水管道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对供水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供水水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经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徐州市城乡供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完成立法程序,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饮用水水质保障、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地下供水管网保护、农村供水安全等5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问题与保障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的角度 ,评价了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现状 ,分析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探讨了影响水质安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城镇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珠江下游地区(广州、深圳、东莞)原水水质的低碱低硬度、氨氮、有机物等对管网输配过程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进行大型管网运行监控及优化调度、管网系统改造诊断、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与水质保障、长距离输水水质优化及运行安全性保障、再矿化与管网运行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套技术集成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网区域及二次供水系统进行工程示范应用,解决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管网水质稳定性差、饮用水在输配过程中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管网渗漏、爆管严重等问题,形成适合珠江下游地区气候及原水水质条件的水量、水质综合调控与安全保障集成技术及示范工程.为提高我国供水系统安全输配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防治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保障用水户的饮水安全,是农村供水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供水水质、供水管材、二次供水设施以及消毒副产物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供水水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原水水质保障、根据原水特点选择合理净水工艺、水厂供水水质保障、输配过程的水质保障、二次供水水质保障,需要对供水全过程实现动态水质管理和全过程水质管理,才能确保供水水质,使连续供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农村供水工程的质量问题及饮用水水质超标的原因,提出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课题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共性问题,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目标,对基于水质保障的供水管网仿真建模与水质模拟分析、水质多因子评估与综合优化改造、多水源切换供水条件下的优化运行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平台"、"城市供水优化运行系统"及"基于智能化遗传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改造设计系统",建立了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保障体系。通过在济南示范区管网的应用与示范,为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科学管理、运行及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北方某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冬季和夏季大型酒店、办公楼、商场、高层住宅4种不同类型建筑的市政供水和二次供水末端出水进行采集检测,分析比较得出该市各类型建筑的二次供水水质情况,以及冬、夏季供水水质的特点。目的在于了解我国现阶段二次供水水质现状,以及不同季节对二次供水水质的影响,以评价近年来我国水质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确定工作重点、提高饮用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东莞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从9月1日起施行,二次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将处以3万元的罚款,此外二次供水管理单位隐瞒、缓报、谎报水质突发事件或者水质信息的也将罚款3万元。该"办法"规定,二次供水单位需负责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定期对各类储水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上海市供水及供水技术概况,就目前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及管网水水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上海市供水水质的技术措施。构建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的对策:中心城区通过改善原水水质,强化给水厂常规处理,全面实施给水厂深度处理,更新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管理新机制;郊区推行供水集约化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系统;同时完善城市供水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水源地保护 确保饮水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州市市区主要供水水源为黄河水和傍黄地下水,约占城市供水的90%。按照《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郑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水质管理目标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和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准保护区内地表水水质管理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地下水管理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由基本安全达到安全状态。郑州市正在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水系建设,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也为时不远。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认真落实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健康水,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