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马齿苋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水提醇沉法提取马齿苋多糖,配置浓度为10 mg·mL-1马齿苋多糖溶液。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10和40 mg·kg-1·d-1马齿苋多糖溶液,阳性对照组灌胃2 mg·kg-1·d-1地塞米松,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灌胃7 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0 mg·kg-1 LPS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24 h后眼眶取血及肺组织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组、模型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LC-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蒽醌成分含量,探讨5个大黄蒽醌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三三配伍时在脑缺血大鼠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MCAO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1组,空白组1组,给药组10组。给药组将5个大黄蒽醌三三结合,给药剂量:芦荟大黄素(A)13.05 mg·kg-1,大黄素(B)34.65 mg·kg-1,大黄酸(C)17.25mg·kg-1,大黄酚(D)39.45 mg·kg-1,大黄素甲醚(E)26.4 mg·kg-1。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XBridgeTMC18色谱柱分析,高分辨质谱检测。流动相为甲醇-3 mmol·L-1乙酸铵,梯度洗脱。采用内标法测血药浓度,Kinetica 5.0药动学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当与不同的2个大黄蒽醌联用时,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为这5个大黄蒽醌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探讨辅酶Q10对糖尿病小鼠肝肾损伤以及骨骼的影响。方法 除正常组(n=20)外,其余小鼠通过腹腔注射50 mg·kg-1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20)、二甲双胍组(n=10)和辅酶Q10组(n=10)。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二甲双胍组灌胃500 mg·kg-1盐酸二甲双胍,辅酶Q10组灌胃3 000 mg·kg-1辅酶Q10。各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5 d。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用分光光度计与酶标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用三点弯曲实验测定骨生物力学参数;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与糖原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辅酶Q10组小鼠肾功能指标肌酸酐(Cr)含量分别为(152.23±40.08),(390.60±85.32),(346.64±37.20)和(277.27±62.36)...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氧嗪酸钾的不同给药方式,并联合次黄嘌呤构建一种高效的高尿酸血症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小鼠模型,并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广东药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选取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嗪酸钾(灌胃给药100 mg·kg-1·d-1)+次黄嘌呤(灌胃给药500 mg·kg-1·d-1)模型组、氧嗪酸钾(腹腔注射给药100 mg·kg-1·d-1)+次黄嘌呤(灌胃给药500 mg·kg-1·d-1)模型组,每天给药1次,持续给药21天诱导HN模型。血液生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灌胃氧嗪酸钾联合次黄嘌呤小鼠血清中尿酸、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含量明显提升(P<0.05),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水平无明显差异;腹腔注射氧嗪酸钾联合灌胃次黄嘌呤小鼠血清中尿酸最高值达到349.3μmol·L-1,肌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与雷公藤甲素所致小鼠肝毒性之间的联系。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腹腔注射0.8 mg·kg-1雷公藤甲素(40 mg·mL-1);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50 mg·kg-1氯喹(3 mg·mL-1);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0.8 mg·kg-1雷公藤甲素(40 mg·mL-1)+50 mg·kg-1氯喹(3 mg·mL-1);空白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0.9%NaCl; 4组小鼠每2 d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p-mTOR)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空白组的LC3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8±0.07和0.69±0.04,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德都红花-7味散及其主要成分通过调控趋化因子受体(CCR1)、DNA甲基转移酶1(DNMT1)抑制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德都红花-7味散组(灌胃0.75 g·kg-1德都红花-7味散)、蓝盆花组(灌胃0.75 g·kg-1蓝盆花)和木犀草素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02、0.04 g·kg-1木犀草素)。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各组均用0.5%CMC-Na溶解灌胃药物,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采集血液和肝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DNMT1、CCR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Ⅲ)含量,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NMT1、CCR1、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组、模型组、德都红花-7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木犀草素高剂量组、蓝盆花组血清DNMT1含量分别为(4.56±0...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对壮药清毒伸筋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清毒伸筋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清毒伸筋颗粒给药剂量为75.3 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详细观察动物体征至给药后14 d,剖检肉眼大体观察各脏器形态。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清毒伸筋颗粒9,18,36 g·kg-1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分别于给药3个月和停药后1个月时,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5.3 g·kg-1清毒伸筋颗粒单日灌胃组给药后14 d小鼠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清毒伸筋颗粒9,18,36 g·kg-1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大鼠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清毒伸筋颗粒小鼠单次给药最大给药量为75.3 g·kg-1(相当于每千克178.4 g生药),大鼠重复给药3个月最大无毒反应剂量大于36 g·kg-1(相当于每千克8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鞘氨醇激酶1(Sphk1)/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信号通路研究雷公藤多苷片(GTW)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牛血清白蛋白灌胃+蓖麻油和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等手段建立IgA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对照组灌胃给予6.25 mg·kg-1·d-1泼尼松;实验组灌胃给予9.375 mg·kg-1·d-1 GTW;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0.5 mL·100 g-1·d-1 0.9%NaCl。各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于15周末留尿取材,测定各组大鼠血白蛋白(ALB)、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尿红细胞数,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Sphk1/S1PR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荧光见对照组与实验组肾病理损伤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LB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水飞蓟提取物(SME)及其复合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灌胃12 mL·kg-1 50%乙醇建立乙醇肝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给予蒸馏水)、模型组(乙醇肝损伤模型)、SME低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6、0.20 g·kg-1 SME)、SME+灵芝提取物(GLE)低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10、0.30 g·kg-1 SME+GLE,SME∶GLE=1∶1)、水飞蓟丹参片(JAS)低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68、2.04 g·kg-1JAS),每组12只。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结果 空白组、模型组、SME低和高剂量组、SME+GLE低和高剂量组、JAS低和高剂量组的T-SOD含量分别为(192.54±49.00)、(141.65±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淫黄葛合剂对APPswe/PS1dE9小鼠行为及海马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的表达影响。方法 6只8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18只8月龄雄性APPswe/PS1dE9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合剂组、地拉罗司(deferasirox, DFX)组,每组6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合剂组灌胃淫黄葛合剂(淫羊藿苷120 mg·kg-1、黄芪甲苷80 mg·kg-1、葛根素80 mg·kg-1),DFX组灌胃DFX(100 mg·kg-1),每日1次,干预2个月。利用八臂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小鼠海马CA3区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 SLC7A11)与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3 member 2, SLC3A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黄和虎杖及其配伍对血瘀症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每组8只。实验Ⅰ、Ⅱ、Ⅲ组分别予以30 mg·kg-1大黄、虎杖、大黄虎杖(1∶1),qd;空白组和模型组均按5 mL·kg-1的剂量予以0.9%NaCl,qd。5组大鼠均连续灌胃10 d。第10天灌胃1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予以盐酸肾上腺素1 mg·kg-1,腹腔注射。24 h后,再次注射相同剂量的肾上腺素。急性血瘀模型制备1 h,将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比较4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和血脂指标。结果空白组和实验Ⅲ组的全血黏度200/s分别为(3.26±1.33)和(4.51±1.15)mPa·s,50/s分别为(4.21±1.41)和(5.80±1.44)mPa·s,5/s分别为(9.75±2.97)和(13.27±3.14)mPa·s,1/s分别为(25.58±7.24)和(34.49±7.95)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8.04±0.80),(7.39±0.31)和(7.18±0.62),空白组与实验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实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和实验Ⅱ组的三酰甘油分别为(0.92±0.39)和(0.61±0.15)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虎杖单用和大黄虎杖配伍合用均对血瘀证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大黄虎杖1∶1配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虎杖能显著降低三酰甘油,而大黄单用没有表现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在降低血脂方面大黄和虎杖配伍合用也没有表现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苦杏仁苷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AMP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3 mg·kg-1)、苦杏仁苷高剂量组(10 mg·kg-1)、Compound C组(2.5 mg·kg-1 AMPK抑制药Compound C)、苦杏仁苷高剂量+Compound C组(10 mg·kg-1苦杏仁苷+2.5 mg·kg-1 Compound C),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连续喂养高脂高糖饲料+腹腔注射60 mg·kg-1 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进行DKD造模,造模成功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每天1次,持续给予8周,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0.9%NaCl。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用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肌酸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大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环孢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腹腔注射环孢素25 mg·kg-1·d-1,隔日1次,共注射3次。造模成功后第2日起,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黄芩苷溶液100、50、25 mg·kg-1灌胃,阳性对照组贞芪扶正溶液1.76 g·kg-1灌胃,均连续14 d。检测各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下降(P <0.01),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 <0.01),血清中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实验动物支气管炎和咳嗽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1)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mg·kg-1)和低、中、高剂量喜炎平注射液(50、100和200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脂多糖所致小鼠支气管炎模型,随后静脉注射给予对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静脉注射给予等量0.9%NaCl,连续给药3 d,每天1次。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其中炎细胞数量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肺组织样本的病理学变化考察。(2)建立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喜炎平注射液低、中、高剂量(25、50和100 mg·kg-1)组和磷酸可待因组(10 mg·kg-1),随后静脉注射或灌胃给予对应药物,模型组静脉注射给予等量0.9%NaCl,连续给药5 d,每天1次;测定豚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组和低、中、高剂量喜炎平注射液组小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蒙药七味清肝散(QGS-7)经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体内实验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四氯化碳(CCl4)模型组,QGS-7低、中、高剂量(135、270、405 mg·kg-1·d-1)组。空白组每日灌胃0.5%CMC-Na溶液,模型组和QGS-7组大鼠灌胃50%CCl4花生油溶液造肝纤维模型,每周2次,同时各给药组每日予相应剂量的QGS-7灌胃8周。取材后采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标志物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体外实验中大鼠灌胃给予QGS-7 1 350 mg·kg-1·d-1,7 d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将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脂多糖(LPS)模型组,QGS-7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PCR法和Western 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otch-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1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然后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分别按26和52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小鼠按0.4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秋水仙碱;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0.9%NaCl,每天1次,连续28 d。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Notch1、Jagged1和Hes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正常组的GPT含量(28.13±6.26),(27.40±6.25),(27.23±3.09),(78.22±12.16)和(27.08±3.40)U·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otch-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1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然后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分别按26和52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小鼠按0.4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秋水仙碱;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0.9%NaCl,每天1次,连续28 d。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Notch1、Jagged1和Hes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正常组的GPT含量(28.13±6.26),(27.40±6.25),(27.23±3.09),(78.22±12.16)和(27.08±3.40)U·L-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复幼颗粒对SD大鼠的非临床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20只SD大鼠(6~7周龄),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和复幼颗粒组(18 g·kg-1),按每次30 mL·kg-1灌胃给药,24 h给药2次(上、下午),给药后观察14 d;检查项目包括临床观察、体质量、大体解剖等。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192只幼龄SD大鼠(出生后4 d)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复幼颗粒组(1.2,2.5,5 g·kg-1),按每次10 mL·kg-1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13周,恢复期4周;检查项目包括一般生理指标、眼科检查、发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激素指标、生殖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观察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灌胃给予复幼颗粒按18 g·kg-1(生药:82 g·kg-1),无明显急性毒性。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灌胃给予2.5 g·kg-1(生药:11.33 g·kg-1)复幼颗粒连续给药13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虎杖苷对过敏性鼻炎(AR)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构建AR模型,地塞米松组小鼠每天灌胃1 mg·kg-1的地塞米松,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每天灌胃25、50和100 mg·kg-1的虎杖苷,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在最后1次卵清蛋白鼻内刺激1 h后,记录5 min内打喷嚏和摩擦鼻腔的情况,以试剂盒法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E(IgE)表达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鼻黏膜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以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ROS水平,试剂盒检测鼻黏膜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高剂量组打喷嚏次数分别为(0.80±0.11)、(21.03±2.69)、(4.69±0.59)和(7.44±0.98)次,IgE水平分别为(140.22±15.23)、(367.49±30.29)、(168.13±14.99)和(177.34±16.79) pg·m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对照组灌胃给予21.0 mg·kg-1水飞蓟宾;实验组灌胃给予0.3 g·kg-1德都红花-7味散。4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周。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纤维化的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的胶原百分比分别为(7.99±1.71)%,(8.82±2.63)%,(14.84±4.45)%和(0.80±0.29)%,Bcl-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4±0.13,0.78±0.18,1.07±0.43和0.48±0.16,Bax mRNA表达量分别为0.95±0.10,0.98±0.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