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战胜困难、巩固革命政权与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开展廉政建设,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使广大党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甘当人民公仆,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本文探讨了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和历史启示,希望对当前借鉴边区时期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世界反法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当年边区抗日根据地反腐倡廉斗争的历史经验,对加强新时期廉政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夺得抗战胜利,我党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当时,陕甘宁边区及各个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廉政建设卓有成效,为今天树立了成功的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其基本做法如下: 一、领导带头,上梁先正 当年,党中央毛主席以远大的战略目光,信心百倍地率领边区根据地军民广泛地开展了反腐倡廉活动。1942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讲话时谈到,只要我们坚持反腐败.“我们的困难就一定能克服,那些笑话我们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辛安亭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教材编审科科长,编写小学教科书、识字课本、儿童读物四十余种.作为杰出的教育家,辛安亭在教材和通俗读物的编写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陕甘宁边区时期辛安亭编写教材和通俗读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史料,在陕甘宁边区史研究中的作用,一是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教育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辛安亭的平民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西北党组织在陕甘宁地区创建的苏维埃根据地,抗战前夕改称陕甘宁边区,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翌年.毛泽东于抗战即将胜利之时,从战略高度对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做了不可移易的精辟概括"第一步,打败日本侵略者;第二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两步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指挥中心,就是陕甘宁边区."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入分析了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地位的变化,做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并科学把握了开明绅士这一阶层政治态度的变化.认为开明绅士是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能够顾全抗日救国大局、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支持抗日民主政权、赞同减租减息政策的阶层,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争取、团结和合作的对象.中共中央及时修改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政策,恢复开明绅士选举资格,完善了陕甘宁边区参政政策,确保开明绅士有职有权,调整了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保障开明绅士的经济利益,使陕甘宁边区开明绅士热情投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业中,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巩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产生的背景 ,阐明了陕甘宁边区人权的法律概念 ,概括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重大措施 ,总结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党和边区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注重推行民主政治,为抗战而生产.边区政府注重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以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价值文明的现代重构,大力开展民族统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边区各民族的抗战力量,推动各民族的现代化转型,在党的民族政策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定型化的开始.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正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与抗战民主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廉政的国家之一,其廉政建设的成果是举世瞩目的.因而研究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可以为我国的廉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而廉政建设又离不开成功的反腐败斗争和健全的公务员制度.本文就从反腐败斗争和公务员制度两方面来分析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中国共产党保护和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陕甘宁边区建立了一个较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总体规划、税收制度、奖助、贷款投资和劳动政策等.事实也证明,这些地方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是正确而有效的.中共的私营经济政策的提出以及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对于今天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发展私营经济仍不失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和梳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情况,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陕甘宁边区军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陕甘宁边区政府紧急划拨赈济粮款、妥善安置灾难民、防疫治病、兴修水利、开展节约和捐助运动、设立义仓、抢种、补种等措施,赈灾救灾成效显著.陕甘宁边区军民战胜灾荒依靠的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领导;注意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生产自救;边区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陕甘宁边区在党的秘密文件、电讯、档案的保护(即文档保密),党的组织安全保护,保卫性保密等三个方面的秘密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陕甘宁边区的秘密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秘密工作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物保护工作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逐步制定具体、完善的文物保护政策,领导边区军民进行博物馆建设,开展文物征集、展览、抢救和研究等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历史继承性,总结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得出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领导下的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在政权体制上也由苏维埃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制。陕甘宁边区的政权体制,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形式设置上,基本仿行与衔接国民政府的相应政体。但在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的运行模式上,陕甘宁边区则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苏维埃时期的体制。可以说,陕甘宁边区的政权体制融合了苏维埃体制、国民政府政体及西方议会制度的各种特点,从而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一种新的政体模式。陕甘宁边区的政体模式为新中国政权体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原则和基本经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体制的雏形,并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是党的乡村治理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发展时期,基于政策先行、制度化推进和加强法制建设的逻辑,不断创新乡村治理实践,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一个"十没有"的社会.分析研究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治理实践创新,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启示,不仅对丰富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进当代中国乡村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信中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在这里,为了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带领边区人民进行了经济文化建设,并创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其中中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改变了陕甘宁边区落后的文化面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吴满有,是陕甘宁边区时期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缘于他,陕甘宁边区曾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吴满有运动";缘于他,著名诗人艾青专门创作了叙事长诗<吴满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诗<吴满有>的诞生对于解放区的文学转型,既是有益的尝试,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书法具有传统性、人民性和现实性的特质。20世纪中国文化产生过强烈的现代化诉求,在某些层面曾发生过较为激进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上急于求成的"骤变"所产生的弊端逐渐显露。在陕甘宁边区,具有维系文化功能的书法,由传统渐入现代的发展模式对当下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陕甘宁边区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它并不拘囿于传统,打破了传统书法被知识精英所垄断的局面,让书法走出文人雅士的书斋,成为群众参与的一种文化形式。陕甘宁边区书法在实践中紧贴时代、记录历史,最终形成了新的传统,承载着陕甘宁边区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边区的人权立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立法实践非常符合当时战争的需要,边区人民表现出了高涨的政治热情.这是今人所关注的焦点.从理论来源来说,陕甘宁边区人权立法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国传统的权利意识和资产阶级民权观点的吸收和扬弃,同时也体现了三者的和谐包容.这些兼容并包的特点对当今的人权立法理论具有非常典型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