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ANB角、Beta角及APDI值对替牙期儿童错畸形矢状向异常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86例替牙期儿童错畸形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用Photoshop8.0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获得ANB角、Beta角和APDI值,用以上3种指标分别诊断骨面型类型,并用一致性分析(Kappa)来检验3种方法总体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项指标两两之间有相关性,Beta角与APDI值为0.539,而ANB角与Beta角、APDI值的Kappa指数分别为0.318、0.355。【结论】测量多个指标,综合判断是诊断错畸形矢状向异常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尤溪县2080名小学生错(牙合)畸形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尤溪县儿童牙列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80名6~12岁替牙期小学生进行错(牙合)畸形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该年龄段替牙期错(牙合)畸形发病率58.7%,安氏(Angle)分类构成比为Ⅰ类58.1%、Ⅱ类28.4%和Ⅲ类13.5%.[结论]尤溪县小学生错?畸形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3.
夏惠丽 《现代保健》2011,(15):172-173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用功能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用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对15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患者除SWA角无明显变化外,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的覆盖(is/r-ii/r)减小,磨牙关系(ms/Y-mi/Y)在矢状方向变化明显.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4.
常莉  鲁明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71-1672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骀的疗效。方法:对36例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可调面具式前方牵引器,配合作者设计的口内固定装置进行前方牵引,对前方牵引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NA角平均增大了1.95度;SNB角平均减小了1.35度;ANB角增大了3.30度。结论:可调面具式前方牵引器,促进了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了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以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5.
替牙期是儿童(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这一时期部份口腔疾患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主要为错(牙合)畸形、龋病等。因此,加强这一时期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十分重要。错(牙合)是指牙齿排列不齐及咬合关系不正常,其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替牙期。错(牙合)不仅影响儿童的颌面部发育,而且影响其口腔功能及面容。由于错(牙合)发病率高、危害大,且我国专业整畸治疗机构少,所以错(牙合)的防治,特别是预防就显的更为重要。错(牙合)畸形的预防包括在婴幼儿期补充足够的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领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牙齿及牙周组织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过上颌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基本达到中性(牙合)关系,治疗前后牙齿颜色、牙周组织均无明显改变,上下前牙无松动,不导致牙髓组织坏死和牙周病.经1~2年随访观察,无复发,面型有了明显改善.[结论]上颌活动矫治器使用简单,方便.不适感少,是治疗普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36例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可调面具式前方牵引器,配合作者设计的口内固定装置进行前方牵引,对前方牵引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NA角平均增大了1.95度;SNB角平均减小了1.35度;ANB角增大了3.30度。结论:可调面具式前方牵引器,促进了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了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以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8.
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牙颌畸形也称错[牙合]。其患病率颇高,为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海岚  王鹏来 《中国校医》2014,(10):799-800
目的研究口外弓配合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9.6岁。上颌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口外弓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X线头影测量结果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SNA及ANB角明显减小,UⅠ/SN显著变小,前牙覆盖平均减小;磨牙关系为Ⅰ类关系。鼻唇角增大,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口外弓颈牵引配合2×4矫治技术非常适用于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伴上前牙轻中度拥挤的患者,它们能有效地抑制上颌的发育,减小恒牙期的治疗难度,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东省正常牙合儿童、青少年的AF-BF距及AXB角.方法:对72例山东省正常牙合者及51例恒牙早期正常牙合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其AF-BF距及AXB角.结果:得出了山东省正常牙合替牙期组及恒牙早期组的AF-BF距及AXB角的正常值范围.结论:AF-BF距及AXB角是反映上下颌骨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代替ANB角及"wits"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12.
神经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尤其神经内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神经内镜技术在桥脑小脑角区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临床风险以及提升医生的手术技术,在临床和教学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在尸体标本上测量T1~T10胸椎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安全置入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将标本T1~T10胸椎分别沿椎弓根-肋骨平面横切,并测量T1~T10各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的横径、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的螺钉与矢状面的最小与最大安全成角及安全角度范同。结果从T1-T4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的横径逐渐减小,T5~T10又渐增大;置钉安全角度范围T1与T2比较及T5~T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2与T3及T4与T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置钉安全角度范转最大,T5-T10次之,T3、T4置钉安全角度范围最小;男性与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经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途径置入螺钉时,应根据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肋骨结构单元置钉安全角度的大小做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骶角与腰椎稳定性、退变性脊柱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退变性脊柱滑脱患者进行腰椎动力位X线摄片,测量每例患者不同体位的腰骶角度和椎体滑脱程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骶角与前向椎间位移不稳及退变性脊柱滑脱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立位、过伸位的腰骶角度及椎体滑脱程度明显大于卧位。结论腰骶角的大小与退变性脊柱滑脱的发生及椎体滑脱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腰椎动力位摄片更有利于脊柱滑脱的显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两组不同类型的人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POAG的危险因素。第一组资料由1995-2000年的107例POAG住院患者组成病例组,由同期住院的149例非POAG患者组成对照组。第二组资料由2000年3-12月就诊的40例POAG患者作为病例组,由同期就诊的120例非POAG患者组成对照组。产者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后者采用1:3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眼压,心血管病,吸烟,饮酒和TIGR基因突变等因素与POAG发病危险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家族史,高血压,眼压,心血管病,吸烟,饮酒和TIGR基因突变(T353I)等与POAG发病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眼压,家族史,高血压,吸烟,饮酒和TIGR基因突变(T353I)与POAG关系密切。结论 国人POAG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眼压,其次是家族史,高血压,吸烟和TIGR基因突变(T353I),而饮酒则是POAG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