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分类定位及设计元素的发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研究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特征;阐述了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分类定位方法和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发掘和设计表现。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定位策略并为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旅游纪念品包装再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张海林 《包装工程》2011,32(2):95-98
通过分析现代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定位和发展所体现的新内涵,并结合几个典型实例论述了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强调低碳生活以自然材料为主,无论从材料、外观还是工艺都应体现特色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论证品牌效应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而分析了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表现中应突破常规,强调对自然、健康、环保的绿色设计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岭南文化在广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娟 《包装工程》2015,36(4):121-124
目的通过对岭南文化元素的题材、内涵、形式的发掘和研究,为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广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和文化定位,结合典型实例从传统材料、传统造型、传统图形和传统色彩等方面论述了岭南文化的思想内涵和视觉语言在广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结论深入旅游景区,充分体会岭南的生活风俗和文化表征,挖掘纪念品及其包装的文化属性和视觉语言,才能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设计形式,有效地表达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视野下的宁波旅游纪念地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超  高晨晖 《包装工程》2014,35(24):104-107
目的从宣扬城市文化的角度提升宁波旅游形象。方法挖掘宁波城市文化的商贸特征,再结合艺术设计的形式法则和技术手段,运用图形化的语言,设计出直观典型的宁波城市旅游纪念地图。结论城市文化的旅游纪念地图是游客了解一座城市面貌和地域风土人情的有效手段,是当地百姓回顾城市历史时寻求情感共鸣的现实载体,是城市旅游业运用设计手段提升行业规范的有力途径,是运用图形方式宣传城市的直观方法。以宁波旅游纪念地图设计为例,为城市旅游形象推广及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5.
围绕城市地标的宁波旅游纪念品设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姜超  高晨晖 《包装工程》2013,34(2):24-27
以旅游市场和城市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启示,分析了宁波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探索了相关产品开发的新思路。参考各地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经验,论述了以宁波城市地标开发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前景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以宁波当地的地标建筑为设计对象,抽象出了不同风格的矢量插画,并将相应风格的插画应用在了地图、包装、服装等纪念品上。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是倡导绿色观念的时代,绿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追逐,相应的,在商品包装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包装。杭州作为较大的旅游城市,环保包装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从杭州城市旅游纪念品环保包装设计的意义、环保材料、包装形状的选择,以西湖龙井为例,选取了牛皮纸材料和双蜂巢形状,对环保包装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乡村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方法。方法分析乡村情感的核心即回归的情感,及其与乡村纪念品包装的交互体验模式,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3个层次探索具体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结论为了使乡村旅游体验不断优化,从情感设计的角度切入,探索乡村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新思路和方法,满足消费者对乡村纪念品包装的消费需求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8.
广西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当前广西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突出其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和绿色环保为设计策略,对有代表性的广西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绣球和壮锦进行包装结构和包装装潢设计,以提高广西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光 《包装世界》2015,(5):12-13
研究了旅游纪念品包装传播地域文化的具体形式及相关方法,指出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应结合旅游地的历史、风情、文化等因素,提炼出主要的设计载体,并通过图案典型化、形状具象化、材质工艺化、色彩归纳化等措施进行设计探析,使旅游纪念品能更好地传播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旅游纪念品及包装设计同质化严重、缺少文化内涵的现状,文章从徽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徽州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当中形、色、意的实际应用,并剖析徽州地域文化对旅游纪念品及包装设计的深刻意义,阐释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打造。  相似文献   

11.
张焱 《包装工程》2021,42(4):231-235
目的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经济模式下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区域旅游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和动力.借助新实用主义的美学理念,加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感与实用性的融合发展,对当下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展开策略性思考.第一,前期树立文化品牌,再进行合理地设计与开发;第二,找准产品定位,锁定旅游纪念品的不同消费群体;第三,创设艺术情境,拉动旅游纪念品的欣赏与消费;第四,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全方位包装,努力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品.结论 基于新实用主义美学理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必须不断吸收人类艺术史的实践成果,创造人类文化新的审美趣味,从而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12.
陈倩 《包装工程》2019,40(14):279-283
目的 探究巴渝民间美术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丰富巴渝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设计体现当代重庆精神气质的旅游纪念品。方法 通过对巴渝民间美术符号的解读,分析其独有的特征及其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当前巴渝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现状,综合具体的案例设计,提出解构巴渝民间美术符号的意象造型特征,并转化为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结论 应用巴渝民间美术符号独有特征体系进行现代设计转换,有利于打造具有重庆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展现重庆的旅游文化形象,扩大重庆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提升重庆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同时,两者融合能丰富当代设计的文化内涵,拓展现代的设计思维,对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庆亮 《包装工程》2019,40(16):260-263
目的 探索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全新解析与融合应用。方法 由旅游这一文化交流活动方式出发,探索旅游纪念品的突出特点和实际价值,并结合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由此引申出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方向,接着从视觉语言、文化体验、情感传达、品牌创建等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策略,最后探寻融合创新的关键点。结论 旅游纪念品设计在保留原有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文化、工艺、情感等方面的元素融入,能够使纪念品真正具有纪念价值,进一步加深旅游者对于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独特地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使旅游活动的体验和情感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4.
李晓宁 《包装工程》2023,44(12):352-357, 399
目的 对旅游纪念品传统设计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尝试提出克服这一弊端的对策,为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以陕西省旅游纪念品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导向模糊、设计主体单一、设计认同不足、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将主体、资源、空间和市场等力量叠加融合,构建出旅游纪念品多元协同整合设计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利用协同思想探索旅游纪念品与政策导向、地域文化、数字技术及品牌价值的耦合关系和融合途径,给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新思路。结论 基于多元协同理论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能够打破多环节壁垒,实现政策、文化、传播和营销等多因素与设计之间的有效融合,在提升旅游纪念品品质的同时,还能赋予旅游纪念品更加丰富的社会责任和内涵,进一步满足用户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15.
马皎  张斌 《包装工程》2018,39(12):249-253
目的从以用户为核心的视角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邑彩贴剪纸旅游纪念品进行调查、统计并得到游客需求模型,将KJ、BS法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设计语言转换,引入创新性思维指导纪念品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方法提取分析大量剪纸作品中的图形形态符号和色彩符号结合游客审美需求及市场将原有图形进行了创新性演变。结论结合创新设计思维及原理将其再设计转化并应用于旅游纪念品设计之中,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高校衍生品的不同消费人群,对高校衍生品的包装设计要素进行分析。方法从突出高校品牌、设计系统性和设计思维的创新性3个方面入手,研究高校衍生品的类型和设计特性。结论通过对体现母校独特文化内涵的学生毕业纪念品、高校旅游纪念品、高校产业衍生的科研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挖掘衍生品附着的高校文化内涵,提高高校品牌包装的设计水平,打造高校特色衍生品品牌。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化纪念品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晓赛  赵锋  张倩  付怡 《包装工程》2016,37(22):153-157
目的进行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在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化的组成方式、旅游文化纪念品的意象信息传达方式以及目前旅游文化纪念品在设计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意象符码转换方法,提出将文化意涵搭载于纪念品中的"8 TRANS"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方法。以台湾兰屿乡为例,使用"8 TRANS"方法指导其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结论依据基于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理论设计的旅游文化纪念品,较好地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蒋鹏  付业君  李树 《包装工程》2021,42(12):272-275
目的 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方法 从旅游文化中的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着手,分析当前时代背景下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从产品特色、创新和附加价值等方面就旅游纪念品的现实短板进行分析,总结出几方面不足,并借此提出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分别对当前旅游纪念品的地域化特征的凸显、创新意识的提升等展开探讨,分析旅游纪念品甚至更高层面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结论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创新一直是旅游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而以文化为导向的创新设计能够为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更多的形与质,同时丰富旅游纪念品的内涵,让其成为文化传播、艺术欣赏的综合体,从而在不断的创新开发中展示出极强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突出以创意和文化等无形资源实现创造性智力成果的生产,激发沈阳地域旅游文化产品创新潜能。方法提取地域文化符号,结合传统手工与新材料、新工艺,设计旅游纪念品。结论将传统满清文化与现代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沈阳特色的新型旅游纪念品,更好地传播沈阳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