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丁玲戏剧创作的崇尚理性原则,看重戏剧的社会作用和人物塑造类型化等方面来看,她的戏剧并不如有的评论说的那样“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而是带有古典主义的倾向.但这决不是作者文学兴趣发生转移,而是不自觉的.一个作家在非常时期的非常创作,是不免有非常表现的.还可从她将现实主义的小说手法向戏剧的渗透上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了曹禺思想和戏剧创作的基督宗教背景,认为曹禺的早期思想和戏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基督教思想资源,基督教既影响了他对社会和人性世界的复杂体认,拥有“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又渗透在他的戏剧结构、戏剧思维和表现方式,成为曹禺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精神结构。《雷雨》的“罪恶与拯救”、《原野》、《北京人》的“神秘”都显示了作者的宗教性眼光。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核心理论之一,该理论被用于对美国戏剧家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进行话语分析.人物的对话与独白是剧本的主要构成成份,作者用简短但寓意深刻的言语行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文本阐释更清晰地展现了戏剧话语的多层次内涵,表面上看似荒诞的话语里,作者表达的是他对无情现实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丁玲戏剧创作的崇尚理性原则,看重戏剧的社会作用和人物塑造类型化等方面来看,她的戏剧并不如有的评论说的那样“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而是带有古典主义的倾向。但这决不是作者文学兴趣发生转移,而是不自觉的。一个作家在非常时期的非常创作,是不免有非常表现的。还可从她将现实主义的小说手法向戏剧的渗透上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5.
<霓裳艳>传奇是我国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许之衡现存唯一一部传奇剧本,其戏剧结构、语言特色、审美追求等集中体现了他的戏剧观,对当时及后世词曲学和戏剧学研究产生有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而两者在相当多的方面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但即便这么说,两者对于禅宗的接受方式与取向也由于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了显著的差异.作者以能乐作品《松风》与戏曲作品《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松风与柳梦梅为例,探讨了二者背后"狂"的特质与禅宗思想的关联性,并对其异同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张彭春1910至1916年留学美国,专心研究欧美戏剧,形成了当时中国先进的戏剧美学思想.他第一个将话剧从欧美直接移植到我国,对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清醒的认识,没有盲目批判和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8.
在戏剧作品中,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往往是观众所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创作者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只有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古往今来,剧作家们往往都把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置于创作的中心.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的最高综合形式,而歌剧人物形象正是通过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得以塑造.<卡门>的成功得益于作曲家在创作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其戏剧与音乐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在戏剧创作中善于运用原始意象来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戏剧作品《大神布朗》创造性地运用面具这一传统道具,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及矛盾冲突,升华了戏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英国汉学家德庇时将《老生儿》与《汉宫秋》两部中国戏剧译介到西方,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译者选择翻译元杂剧深受英国汉学场域和西方文学场域的影响,一方面顺应了英国汉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实现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戏剧研究的贯通.在文本内容的处理上,译者综合运用了保留、删节、改写及添加策略,从译介东方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活动,为西方读者接触和熟悉中国古典戏剧开辟了一条文献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