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由于某地铁车站区间工程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限制,对盾构接收采用杯形水平冻结法端头加固联合钢套筒的施工方法,介绍了端头土体加固设计、盾构接收方案比选、冻结方案设计及钢套筒接收施工流程,并详细分析冻结法与钢套筒相结合的盾构接收效果和施工中的重难点。该法有效避免了盾构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风险,确保盾构接收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钢套筒+冷冻法加固的方式始发,大大降低了洞门涌水、涌砂、地面沉降的风险,保证了盾构始发的安全性。但是,因冷冻法施工导致冷冻区土体温度极低,盾构机在始发过程中极易出现刀盘冻结的情况,论文结合某项目,介绍了项目的地质条件及盾构施工冷冻设计,分析了刀盘的受困经过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探究了冷冻加固区掘进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盾构的始发和接收是盾构施工中的主要风险点之一,现多采用地基加固方法使土层固化而避免地质风险。受制于地面施工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地基加固,或地质条件复杂及地下承压水丰富使加固程度欠缺,由此造成洞口涌水、涌砂事故。采用钢套筒密闭装置始发和接收盾构,使盾构机进入到钢套筒内完成始发或接收,有效避免了地层复杂因数和基坑空间过度中常出现涌水、涌砂等的各种风险。结合工程实践分析钢套筒盾构接收技术实施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接收端头未有效加固或无加固情况下,如何实现富水砂层盾构安全接收是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依托太原地铁2号线210标3个盾构区间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实践,对盾构钢套筒接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阐述了盾构钢套接收施工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控制措施,给出了富水砂层钢套筒接收掘进各阶段控制参数、洞门封堵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顾龙强 《建筑施工》2022,(8):1897-1899
为了确保全断面富水性粉砂地层盾构接收风险可控,在原有设计方案基础上,对接收工艺进行了优化,形成一种综合盾构接收工艺。通过采用“地面水泥土加固+洞门水平冷冻加固+短套筒+洞门钢丝刷+割盾尾+降水井辅助降水”的综合接收工艺进行盾构接收,避免了盾构机在接收出洞过程中发生洞门渗漏水、涌水涌砂等安全事故,确保了很好的冻结加固和洞门止水效果,使盾构接收的风险安全可控,为后续轨道交通工程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依托北京地铁17号线某盾构中间风井接收工程,详细介绍了长距离曲线盾构中间风井无加固条件下钢套筒接收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工艺流程、小半径曲线接收轴线选择、盾构接收阶段推进参数设定、洞门处理、盾构机平移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钢套筒密闭始发是应用盾构平衡始发技术,通过密闭的钢套筒提供平衡掌子面的水土压力,使盾构机在钢套筒内如同在正常掘进状态始发掘进,该方案有效避免常规始发方案在地质条件复杂、端头加固不理想、周边环境无法进行端头加固的条件下保障盾构始发施工安全。结合施工实践,对钢套筒密闭始发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介绍,阐述了钢套筒密闭始发施工方案及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分析盾构出洞时洞门涌泥水及加固区土体坍塌的原因、规避及处理措施;分析两线盾构先后穿越钱塘江大堤时大堤沉降明显不同的原因,结合工程实践提出泥水盾构过堤控制沉降的措施;分析工程中盾尾密封失效的原因,并介绍在江底高承压水地层中采用液氮冻结封堵地下水和修复盾尾刷的方法。工程实践表明,良好的洞门密封可以避免洞门涌水和加固区土体坍塌;持续降雨和泥水压力的剧烈波动会加剧大堤的沉降,而通过优化盾构掘进参数,可以降低盾构施工对大堤的扰动;液氮冻结法可以安全地封堵地下水,更换第一道尾刷并且增设一道尾刷的方案可以成功地消除盾尾漏浆涌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河路站—紫荆山站区间左线盾构到达端头埋深大、水位高、地质全断面粉砂及场地狭小等特点,需采取盾构接收辅助措施,方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从方案的适用性、安全性、施工难度、工期及经济性等方面,对盾构常规接收方案、盾构土中接收方案、钢套筒接收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选用钢套筒接收方案。从筒体、反力架、洞门连接等方面对钢套筒进行了设计研究,同时对盾构法施工钢套筒接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论述,主要包括确定合理的端头加固方法及范围、洞门凿除工序设计、钢套筒各部件安装技术分析、盾构进洞段的分阶段掘进等。  相似文献   

10.
福州地铁2号线厚庭—橘园洲站区间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针对橘园洲站富水砂层地质,联合使用端头土体改良与钢套筒技术。对端头进行土体加固、钢套筒设计及安装,并拉紧管片、进行二次注浆,然后分析和研究盾构机掘进中的刀盘扭矩、切口水压参数及盾构接收过程中的施工要点,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盾构偏差,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调整盾构姿态且进行监测。工程实践证明采用钢套筒装置能有效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确保盾构机的顺利接收。该接收技术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地铁某区间端头井冻结加固工程为例,针对工程中存在的埋深大、地质条件差、洞门结构漏水、接收端上临建构筑物、工期紧、与明洞交叉施工等问题,分析了冻结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保障盾构始发与接收顺利完成,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南京地铁3号线鸡鸣寺站工程,详细介绍了钢套筒接收的工作原理以及施工工艺,包括应对措施、施工工艺流程、盾构接收推进技术、测量与监测、洞门密封、钢套筒平移。通过对钢套筒进行平移,很好地解决了地面无吊装条件时钢套筒吊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区域狭窄,可能造成盾构到达时接收困难。本文根据工程实例,通过对盾构到达钢套筒接收工法的钢套筒制作、安装、拆除等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管控,提高了盾构到达接收洞门的密封质量及管片的拼装质量,希望对相同或接近的盾构施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市政技术》2017,(5):89-92
武汉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右线盾构在深覆土(隧道顶部覆土约22m)条件下、在富含承压水的粉细砂地层中始发,盾构始发风险极大。介绍了钢套筒始发辅助措施结合垂直冻结加固的盾构始发技术。该技术在武汉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始发中的成功应用,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施工技术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软土地区某盾构法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介绍在节点工作井多且部分工作井洞门开动范围内存在富水砂层夹层、渗漏风险极高情况下的盾构高频次接收施工技术。通过对端头土体进行补强加固、改良洞门密封装置及对二次接收工艺进行优化,有效控制盾构进洞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又确保了施工进度,成功实现盾构8次接收。  相似文献   

16.
钢套筒接收成功在富水岩溶地层实现了盾构安全接收,避免了涌水等安全事故。本文根据钢套筒接收施工情况,对钢套筒的设计制作、组装密封、填料及接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总结了钢套筒接收施工的重点注意环节:钢套筒接收施工时要保证套筒与洞门衔接时中线重合度,钢套筒密封性和材料填充的均匀度对提高接收的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琶洲支线某盾构隧道洞门破除施工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软土地层中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中的洞门破除施工技术。主要采用高压旋喷桩、素混凝土桩及素地下连续墙等措施对洞门外软弱土体进行加固,增强土体的稳定性,避免地下水渗漏,采用合理的脚手架搭设与洞门破除顺序,提升了洞门破除的效率,并设置合理的监测点,监测结果在控制值范围内。洞门破除施工保证了盾构机快速、安全地进出洞门,提升了盾构施工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市政技术》2015,(6):86-90
通过对隧道洞门凿除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在洞门凿除施工环节采用多功能作业架来降低施工风险的技术措施,并介绍了该技术措施在北京地铁14号线20标左、右线高风险地层中盾构始发和接收施工时的应用情况,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地铁区间盾构接收与始发至关重要,本文以深圳地铁7号线地铁盾构区间施工的实际工程为例,针对盾构钢套筒接收和旋喷桩端头加固这两种施工技术做对比分析研究,可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盾构始发及接收是盾构掘进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尤其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若没有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避免地下水的涌入,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事故。由于常规的水泥系土体端头加固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无法与盾构井井壁或者围护结构完全密贴,故渗流通道可能依然存在。考虑到此因素,在高水压地层盾构始发及接收采用钢套筒措施进行封闭,是该工序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文章以长江漫滩富水粉细砂层的盾构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钢套筒在盾构始发及接收中的应用情况,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